教育出版转型如何解“人”之惑

教育出版

   今年年底,国家对于出版单位的效益考核及评估办法将出台。11月3日—4日,由安徽教育出版社主办的第37届华东地区教育出版社年会上,围绕着教育出版转型中一系列“人”的问题,十几家教育出版社老总分享了各自的想法与对策。  

  呼吁职称评审中
    
  重视教材教辅编辑社会价值
    
  图书编辑申报职称时,编辑图书获奖、发表论文数,是其中的重要评审标准。但这恰恰是教材教辅编辑的弱项。不少教材教辅编辑可能50岁还评不上副高职称,安徽教育出版社社长郑可说。 江苏教育出版社社长顾华明提出,“做教育出版就是社会价值的体现。”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者的认可。目前,国家对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权重提升至50%,顾华明认为,在此背景下,教育出版要更加强调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拳击选手和跑步选手
    
  不能放在同一天平上考核
    
  教材教辅编辑是拳击选手,畅销书编辑是短跑选手,让拳击选手去跑短跑,怎么跑得动呢?郑可的这一形象比喻,道出了当前教育出版绩效考核中遭遇的尴尬——教育出版如何调整绩效考核?
    
  顾华明从苏教社实践出发,提供了绩效考核可借鉴的思路——“加强分类指导”。苏教社以三大营销体系服务不同的分社。比如在以基础教育为主的两大分社:小学和中学分社,营销总经理是分社副社长,分社社长和总编辑全面管理编辑加工和营销部门,两者考评不是两张皮,而是形成一个体系板块。
    浙江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周俊提倡,在考核机制上,要体现公平、激励和引导原则,他尤其强调考核指标的多元化,尊重编辑出版兴趣,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
   
  编辑对技术可以不精通
    
  但一定要了解
    
  教育出版的数字化道路虽然起步早,但遭遇民营公司的竞争也更激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世平说,目前教育出版最大的威胁是技术公司。但王世平也体会到编辑掌握技术还相对容易,让技术人员了解教育内容难度更大。所以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让编辑精通技术不现实,但必须要了解技术。
    
  刚从鹭江出版社到福建教育出版社担任常务副社长的江金辉,在过去6年一直在做数字阅读和互联网投资研究。在他看来,教育出版社经济效益好,但同时人才结构相对比较传统,他的经验是,一方面在转型过程中要有耐心和决心,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字业务来带人才。
    
  不少教育社在尝试数字出版实践中,采取的都是围绕项目稳扎稳打的策略。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耀东提到,上海市政府提出要编写复合型教材,这意味着整个教材编写形态会发生变化,这对于编辑团队重塑角色、把握潮流会带来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时间:2016-11-08  作者:刘蓓蓓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