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大学出版如何在变革中求发展

大学出版

   11月2至4日,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以下简称大学版协)2016年年会暨第29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将在辽宁大连举行。全国大学出版社将展示图书出版的新成果,交流深化出版改革的新经验,探索大学出版业发展的新思路。今年的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与往年有何不同?大学版协有什么变化?大学出版业在新媒体时代将如何推进融合发展?《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专访了大学版协理事长宗俊峰。

 
  展会之变:订货会改为精品出版物展示会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大学版协去年将“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更名为“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年会暨订货会”;今年又决定不再举办规模庞大的图书订货会,改为举行百家大学出版社万种精品图书展示会。请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宗俊峰:大学版协主办的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自198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28届。订货会除看样订货这一基本功能,也是一年一度大学出版界成果展示、形象宣传、工作交流、业务研讨、业界联谊的盛会。
 
  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教材的发行和订货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订货会传统的“订货”功能日渐衰落,顺应需要的“盛会”功能却越来越突显。为了适应这个变化,大学版协去年将“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名称更改为“年会暨订货会”,增加了工作研讨、学术交流的分量,拓展了这一大型综合活动平台的内涵;今年,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会议的名称虽然仍为“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年会暨第29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但会议内涵继续做出改革调整,不再举办过去那种规模庞大的图书订货会,改为举行百家大学出版社万种精品图书展示会,年会的重心进一步向工作研讨和学术交流倾斜,强化大学出版的教育和学术特色。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百家大学出版社万种精品图书展示会将展示什么内容?本届订货会将如何开展工作研讨、学术交流?
 
  宗俊峰:本届订货会利用现代技术与手段,汇集了百家大学出版社的精品,在精品展示厅既可阅览精品书,又可在电脑上演示精品书,还可进行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产品的交流互动。各大学出版社积极参与,将带来近年特别是当年的优秀图书,通过精品书展示,还可以进行选题策划、装帧设计、质量保证等更高层次、更有内涵的交流。
 
  “大学出版论坛”始终是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的重要内容,重心转移后的订货会更加突出了工作研讨、学术交流。本届年会期间,学术论坛的场次将大大增加,将举办一个主论坛——以“优化结构·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大学出版的新常态、新思路”为主题的大学出版论坛,3个分论坛分别为以“编辑创新”为主题的大学出版编辑论坛、以“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及教育音像出版”为主题的大学数字出版论坛、以“‘互联网+’时代的图书营销”为主题的大学出版营销论坛。
 
  协会之变:提出把社会效益放首位的评价体系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今年大学版协在改革发展方面有哪些亮点?
 
  宗俊峰:大学版协除了办好第九届全国高校出版社教材巡展、第三届“大学悦读·阅读大学”中国高校出版社精品图书巡展活动、编辑出版业务培训班、2016年年会暨第29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等常规性的活动外,还完成了两项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任务。
 
  一是组织学习中央《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精神,召开了大学出版社双效益评价方法研讨会,研究衡量出版社双效益的评估指标和评价方法,从定性、定量、出版物不同类别(教材、学术著作、大众图书)、不同读者对象、时效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与考量;提出了大学出版社的评价标准、体系框架及主要内容,建议大学出版社评价体系框架采用二维分类方式,涵盖政治导向、发展定位、出版物质量、社会影响、内部管理、队伍建设、经济效益和学校保障等8个一级指标,并细化到29个二级指标,向中宣部出版局上报了《大学出版社评价体系草拟说明及评价指标体系》。
 
  二是积极参与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五部门开展的部分重点城市高校及其周边复印店专项治理行动,发出了《贯彻国家五部门通知精神 杜绝使用复印盗版教材倡议书》,通过调研形成《大学版协关于遏制高校复印店盗版复印行为的建议》,并于9月12日向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汇报了相关情况。其中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立法机构完善我国现行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二是教育部门加强高校内复印机构管理,三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出版社、新华书店开设的校园书店给予政策支持。
 
  行业之变:朝“互联网+”的方向转型升级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朝着“互联网+”的方向转型升级,教育行业也在推行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社作为教材出版的主要力量,应该如何立体化、多层次地探索适合自身的融合发展模式?
 
  宗俊峰:新媒体是大学社贯彻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新媒体时代我国大学出版的应对措施如下:
 
  第一,探索新媒体时代的质量管控措施,坚持“守土意识”和人文情怀。今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全国少儿报刊编校质量检查情况与辞书、教材教辅和地图类编校质量抽查情况,说明国家对质量越来越重视,这一指挥棒也要求大学社必须仍然严把质量关。新媒体促使传统出版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有几个基本点却不能变:一是选择与发现是出版的本质不能变;二是内容优劣是衡量出版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不能变;三是出版人的文化情怀不能变。在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大学社不仅要有高度认同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战略的高层管理者和掌握前沿技术的专业人才,还须具有文化情怀。
 
  第二,紧跟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步伐,坚持以大学为本的“中心意识”。像剑桥大学出版社把自己看作大学的一个部门,在服务大学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我国大学社经历了转企改制,在管理上可能与母体大学拉开了一定距离,但是却可以凭借市场长袖善舞,为母体大学提供更好的服务。在这其中,大学社就要利用新媒体探索的契机,与学校有关科研机构和专家合作,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术成果发布、国际影响力提升等方面做好服务。
 
  第三,着力加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建设,新媒体时代“得人才者得天下”。新媒体时代需要传统出版社不断创新,而创新的原动力是“高素质复合型的出版人才队伍”。当前急需引入既能深刻理解出版功能与本质,又可以高度认同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战略的高层管理者;引入掌握前沿技术的专业人员,促使其与传统编辑、营销人员进行深度“融合”,组建一支“复合型”团队。
 
  第四,适应教学改革,积极加快教育出版转型的步伐。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工作的核心应是教育,我们面对的读者群体多数是学生。因此,我们只有按照这一读者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利用和挖掘高校的教育资源,把数字出版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同学校的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要依托学校充足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知识资源、教学资源和学术资源,使出版社从单一的教材提供者逐渐转变为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内容的提供者和服务提供者。
 
  第五,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推进新媒体时代的学术出版板块建设。当前,出版业既面临数字化浪潮冲击、出版市场需求的变化等诸多挑战,也面临科研产出爆发式增长、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等巨大机遇。大学社可以将学术出版作为“十三五”的主要增长点,抓住新媒体时代学术出版数字化的先发优势,结合国内外成熟的商业模式,瞅准定位,搭建或者“联姻”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平台。
 
  第六,不断尝试营销新技术,重视新媒体渠道的专业化建设。现在出版社越来越重视新媒体运营,除了“两微一端”等,还诞生了结合AR技术、网络直播、算法推荐等形式多样的新媒体宣传。大学社可以积极尝试这些新的营销技术,智能化地让优秀出版物实现精准推送,提高营销效果。

[时间:2016-10-31  作者:左志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