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涂色书对接中国传统文化

涂色书传统出版

  9月下旬,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办,在此次文博会上,“一带一路画敦煌”系列涂色书引来了诸多关注。作为首套由敦煌研究院编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甘肃恒真数字文化科技公司与北京十方星际传媒有限公司共同策划统筹的敦煌涂色书,该系列3本图书以不同主题,分别附6张半透明硫酸纸和壁画真迹影像,25组涂色部分左手页是斑驳的千年壁画原图,右手对应的是敦煌研究院数字化高清原图处理而成的保真线,以独特的创意传承文化,让大众可以临拓古法描摹壁画,“穿越一千六百五十年,做一回敦煌画工”。截至目前,该系列图书3册总销量已超7万册,成为大众了解和探寻敦煌文化价值的有效途径。
 
  今年5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4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要求“要在保护国家文物的前提下,推动文创产品开发”。如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涂色书无疑提供了一种文化传播可行的方式。
 
  “文化牌”开辟新市场
 
  在涂色书出版过程中,出版人士发现,除了从心理层面打“减压牌”,在涂色的过程中,涂色书还能够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传递更深的文化内涵,甚至可以培养涂绘技能、提升涂绘者的绘画功底。“文化牌”“技能牌”为涂色书出版带来了新的思路。
 
  去年6月《秘密花园》的火爆开启了国内的“涂色潮”,出版业也迎来了涂色书出版爆发期,涂色书出版成为2015年出版业最为火热的话题。如果说以《秘密花园》为代表的引进涂色书出版是出版业的1.0时期,那么,在疯狂的1.0时期后,涂色书出版可以说是进入了2.0时期,即原创火热时期。这一时期,在版税飚高、现成品种数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下,涂色书引进热降温,与此同时,涂色书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国内出版商开始追求差异化发展,不再为跟风出涂色书而出涂色书,而是对选题有着更为慎重、深度的考量,以此抓住一批沉淀下来的稳定的涂色书爱好者。
 
  在引进国外受认可的涂色书后,后浪出版公司还开发了不少原创涂色书。在一直从事涂色书相关图书策划的后浪编辑杨宝云看来,国人对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的接受度一直都在,将这些领域的内容涂色化自然受众广,而且涂色行为本身需要盯着画作许久,看图画本身就是一种美的熏陶和浸淫。如果读者对传统文化接受度高,那么玩这种题材的涂色,会更有感觉,体验更好。“以后浪出版的《中国的美》为例,这本涂色书上有很多繁复的花纹、精美的雕梁画栋,这些图案的细节平时可能注意不到,但是一旦上色这些东西就绕不开,很多平时看不到的地方在涂绘时就会被发现、被重视,在这个过程中,涂绘者也更能体会传统文化的底蕴和价值。”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社长王纯介绍,在涂色书这种新的图书品类出现后,上古社相关编辑就一直在观察该品类图书市场表现,并推出多本特色鲜明涂色书。《异兽》是上古社于去年10月推出的第一本原创涂色书,该书以《山海经》中描绘的异兽为绘制对象,绘制了包括九尾狐、蛊雕、飞鼠、应龙等在内的二十四种奇异的鸟兽,并配以书法体的异兽名及《山海经》中的相关原文,画龙点睛,与图案形成呼应。王纯提及,上古社《山海经》的多个版本在读者心目中本身就具备一定影响力,《异兽》的推出很快就勾起了读者的兴趣并实现了不错的销量。涂绘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彩铅、水彩笔、水粉、国画颜料等工具描绘心目中的传统神话故事,传统神话故事借助涂绘“活”起来了。对于一些购买者来说,“由于黑白线稿本身即具有很高的欣赏性,即使不涂,也非常具有收藏价值。”之后,上古社陆续推出了《传统图案任性涂》《敦煌壁画涂色书》等从传统文化“取经”的原创涂色书。无独有偶,受《秘密花园》等涂色书的启示,由故宫博物院策划的“点染紫禁城”系列涂色书《雕梁焕彩》《衣冠生辉》《器用流光》也于近期出版,据故宫出版社文化旅游编辑室主任王冠良介绍,《雕梁焕彩》由故宫古建部专家在原有测绘图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器用流光》是故宫展览部老研究员长期工作积累的线描稿,《衣冠生辉》则是著名明代服饰研究员长期研究的手工线描稿,为了让涂绘者在涂绘中增加对建筑、器物、服饰的了解,故宫出版社还邀请故宫古建部等部门的专家撰写短小简明的文字介绍。王冠良表示,故宫出版社之后将继续挖掘故宫资源,扩充涂色书品种。
 
  王纯认为,传统文化和涂色书还有很多结合点。“泼墨做成涂色书的难度大,工笔写意的题材则很适合涂色,尽管有些国画本身会自带颜色,但是涂绘者的个性化很强,更愿意进行一些新色彩的尝试,这就给涂色书出版带来了空间。此外,从梁思成创作的古建筑图谱热销获得启发,一些线条封闭性好的古建筑题材也很值得开发成涂色书。”
 
  此外,一些出版商借助涂色的概念,将儿童的简笔画产品升级,让儿童涂色产品再次受到关注。杨宝云还发现,去年庞大的读者群中有一批对艺术感兴趣的读者从涂色转到了绘画,涂色向绘画衔接的图书在2016年很受欢迎。
 
  直面原创涂色书出版的“软肋”
 
  将传统文化题材特别是古文物进行涂色化改造时,要兼顾文化保护与大众化传播的平衡,获取相关机构的授权。诸如“一带一路”时政热点、互动共享元素的加入都能为传统文化涂色书后期营销加分。
 
  作为新的出版品类,涂色书带来了极大的出版空间,也给出版人士提出了更多不同于以往的出版难题,从前期的选题策划到后期的宣传营销,出版人士都需要为涂色书“量身定制”。正如杨宝云所言,其实只要策划上花心思,太多原本想不到的类型都可以做成涂色书,题材并不会限制这个品类。但想要策划得好,兼顾体验,就非常不容易。原创涂色书的出版更需要策划编辑要有敏感的市场感知力。
 
  尽管可适用题材广泛,但是找到合适的素材并获得授权仍考验着策划编辑的执行能力。当记者问及在策划“一带一路画敦煌”系列图书时,面临的最为艰巨的难题时,该书策划编辑——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心理学与生活事业部袁小茶谈到:版权。幸运的是,敦煌研究院新任院长王旭东秉着“如果中国的年轻人自己都不再能读懂祖先如此灿烂的文明,我们就算留住了有形的石窟,也失掉了文化的根基……通过这套涂色书,我们希望用一种更大众和轻松的方式,让更多读者接触和体验敦煌文化”的理念,最终决定开始这次有益尝试。在实际落实中,由于“敦煌被太多人注目”,出版社和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都格外慎重,选图、工艺、线稿都经过反复斟酌。在将珍品、文化遗产、历史故事改编成涂色题材时,出版人士必然要在尊重原作、保护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避免对保护文物造成二次伤害。另外,在开发涂色书时,还要重点对涂色技术要求如复杂程度、线条的封闭性等因素进行预设,这也加大了出版机构寻找到合适素材提供者的难度。
 
  营销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涂色书能否受到关注。与常规图书出版不同,涂色书是结果导向型产品,在还未涂绘之前,很多读者并不能感受到产品的魅力,这也是为什么从第一本涂色书开始,出版人士就注重引导读者进行晒图分享的重要原因。随着读者需求的改变,出版人士也要适时为涂色书“赋能”,发现涂色书潜在的价值和功能,进行概念化营销,持续提升读者的关注度。可以说,在为营销之前,涂色书只是黑白线条,在营销赋能之后,涂色书可以成为艺术品、收藏品。
 
  王纯提到,作为一家古籍专业社,上古社很早就注意到了涂色书潜在市场,但是在开发力度和营销策略上仍稍显落后,出版社非常鼓励社内编辑放开眼界,去寻找新颖的出版点,包括找到更多涂色书和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升级常规图书,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化。

[时间:2016-10-20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