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作家、出版人、记者和旅行家等多重身份,创建有Práh出版社。他创作的《沉睡的秘密》(Spící tajemství,英文名为Sleeping Secret)和《新行星》(Nová Planeta,英文名为New Planet)先后赢得年度“金丝带最佳青少年文学奖”。
受访人:马丁·福平卡(Martin Vopěnka,捷克书商与出版商协会主席)
捷克出版商参加此次BIBF之后有哪些收获?
图书和文学是了解不同文化、去除偏见的一种方式。我很高兴有机会在今年的BIBF上向中国及其他国家的书业同仁推介捷克共和国。当然也有商业原因,中国的图书市场巨大,我们很愿意进入这个市场。同时,捷克市场也非常有意思,两国有很多值得相互交流合作的地方。
如何看待两国出版商的合作?
中捷两国出版社已经建立起了双边的商业会谈,其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且,我们必须面对彼此间存在的差异。首先,中国出版社的规模无可厚非比捷克的大,而且有更好的组织架构。确切地说,捷克共和国有许多小型出版社,因此市场更为分散。
另一个问题是缺少从汉语翻译到捷克语的译者,从捷克语翻译到汉语的译者更少。如果双方的合作想继续下去,那么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出从捷克语翻译到汉语的新一代译者。
谈到对中国图书的翻译,捷克已经有一些出版社一直在关注中国的出版物。这些出版社往往选择优秀的、质量上乘的中国文学进行翻译出版。另一方面,在非小说领域中捷两国出版社尚未开启合作,而实际上未来有很好的合作潜力。我相信中国也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图书,如中医、健康类等,未来都可以译介到捷克。
捷克的出版业有哪些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在哪些领域有合作的契机?
我想在第一个阶段我们可以向中国的出版社提供儿童和青少年读物,这类图书更容易翻译,而且插图优美,中国的出版社出版后将会受益。在捷克,为儿童和青少年出版文学作品有悠久的传统。之后我们可以在捷克诗歌和由科学家、哲学家或经济学家创作的非小说领域开展合作。
您如何看待中国市场?请从定价制、打折、图书零售市场等方面谈一谈捷克图书市场。
来过一次中国,我不敢说就有资格评判中国图书市场。但毕竟中国每年出版40多万种图书,我很高兴看到无论是在世界的哪个地方,有价值的图书都能够得到出版,这些图书不仅为读者带来快乐,也带给他们思考并开阔他们的知识面。换句话说,我很愿意看到非商业性的高品质图书获得成功。捷克图书市场是一个健康的、运转正常的市场。出版商之间竞争激烈,因此书价相对校低。而且在结付货款方面有很好的行业风气。
电子书是否对捷克图书市场带来冲击?您对数字浪潮怎么看?
捷克图书市场非常传统和保守。捷克人仍喜欢阅读纸质书,电子书只占市场总收入的2%。因此电子书市场并没有对纸质书市场带来冲击。
捷克书商与出版商协会有多少会员?协会主要发挥什么作用?
我们协会有大约200位会员,捷克几乎所有重要的出版社都加入了协会。协会主要关注立法并致力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我们尽力说服政府和议会为图书出版业营造更好的环境。例如,我们成功地使图书的增值税从15%降到10%,我们将继续与政府部门协商,进一步降低图书的税率。
您能否对加强中捷两国出版合作提出一些建议?
我认为中捷双方应尽快确定一些有可能实施的具体项目,因此不仅要通过举办会议和相互协商的方式,还要真正地开展出版合作。此外,还必须与政府一起,为翻译工作和培养未来译者提供支持。
[时间:2016-10-11 作者:渠竞帆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