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和ASTM携手制订《增材制造标准发展架构》

《增材制造标准发展架构》

   随着3D打印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3D打印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相关技术标准缺位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为此,标准化领域的两大权威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ASTM International共同携手,制订了《增材制造标准发展架构(Additive Manufacturing Standards Development Structure)》,这份文件将为增材制造和3D打印技术标准的制订提供一个全面和及时的框架。

  
  据称,这个新架构将为全世界的行业专家与标准制订组织指明一个方向,以及避免重复努力、浪费时间和造成混乱。该《增材制造标准发展架构》的目标是确保凝聚力,对需要标准化的领域划分先后顺序,鼓励这项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并使它更易于使用。
 
  据了解,这份《架构》将可用的标准分成了三个层次:
  
  一般标准(General standards),涉及到概念、常见要求、指引、安全性等
  
  针对类别广泛的材料的标准(Standards for broad categories of materials),比如金属粉末,或者类似于粉末床熔融的工艺等
  
  特定标准(Specialized standards),针对更加具体的材料、工艺或者应用,比如铝金属粉末、不同类型的挤出,以及在一系列明确行业中的应用等。
  
  “这种架构将有助于全世界的专家以一种更加精炼和有意义的方式互动交流,进行整合和加快新技术的应用速度等。”MET-L-FLO公司总裁、ASTM International增材制造委员会(F42)主席Carl Dekker说。“未来我们还将能看到这种架构更多的好处,比如统一劳动力培训和以及能够把焦点放在持续的质量改进而不是可能比较混乱的周边规格上。”
  
  这份架构在今年7月份在东京举行的会议上得到了F42和ISO/TC261的批准。他们分别是ASTM和ISO关于增材制造的专业部门。这两家机构在5年前就签订过《合作伙伴标准开发组织(Partner Standards Developing Organization)》协议。
  
  “这种通过协调的方式进行增材制造标准的制订对于打造出一个在各个方面都很严谨的标准是至关重要的。”J?rg Lenz说,他是ISO关于增材制造的261技术委员会(ISO/TC261)。“标准制订人员能够明白,这一架构会使他们走到一起,从而导致诸如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等领域里的更多创新,此外对于那些从事认证活动的平台也有好处。
  
  需要指出的是,该《架构》制订团队强调指出,这份文件只是一个标准的框架,而不是为创建准则而制订的限制性结构。为此该团队还同时编写了一份附属的指导文件。

[时间:2016-10-10  来源: 天工社]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