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600余张含二维码防伪功能的迪士尼乐园门票被盗印事件浮出水面,让人们再次对二维码的防伪能力提出了质疑。特别是近段时间来,二维码被频频假冒事件呈现爆发之势。这个号称“一物一码”,无法破解的防伪神话会破灭吗?
假冒二维码频频发生
今年上半年,广西警方破获的一起特大假冒品牌洗发水案件,执法人员用“扫一扫”功能扫描假冒洗发水瓶上的二维码,立即显示商品名称和市场价格。这与在超市购买的正品洗发水扫码结果完全相同。
近日,有网友发帖描述了自己的遭遇:一个低价打折的名牌挎包,售卖人员宣称是正品,且标签有二维码可查询真伪;购买后,用手机扫描防伪标签上的二维码,立即弹出一个网页,显示这个包“正品”。
而此次的迪斯尼二维码门票被伪造事件,再一次证明,所谓的二维码防伪也并非攻不可破的。
二维码防伪功能究竟是个什么鬼?
现在,有必要澄清一下,简单地说二维码具有防伪功能可能是商家的宣传误导。其实二维码只是记录信息的一个符号,用它来记载链接承载着厂家的生产信息的网页。 商品卖出后,消费者通过二维码扫描软件扫描下 厂家的防伪系统,即可立即获悉该商品的各种详细信息。
很多防伪公司和推销人员诱导公众,称这个东西有防伪作用。因此,现在很多消费者习惯用手机“扫一扫”功能,识别商品条形码来判定真伪,假冒者只要解码正品上的条形码就可以批量仿冒,让消费者难辨真假。
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二维码技术参差不齐,其信息系统并非牢不可破。特别是赋码系统也是由二维码公司操控的,我们可以防止软件出错,但能够保证二维码公司内部人员不会把数据偷偷泄露出去吗?
防伪治标不治本
中国虽然贵为世界工厂,但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山寨文化横行,假货泛滥,中国货不要说在欧美,即便在我们向来轻视的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区也难登大雅之堂。
在国内,假肉、假药、假烟、假酒、甚至假钞在国内横行无忌,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近年来,一种采用二维码的可追溯防伪技术正受到各地政府、品牌商的热捧,二维码的防伪功能几乎被神话。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近段时间来针对二维码的造假事件频频发生,给那些企图依靠先进科技来实现治理的政府官员当头一棒。
其实,对于治理假冒伪劣产品,我们一直忘了如何治本。首先,制假泛滥的首要原因在于监管不力和犯罪成本过低。我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形同虚设,被盗版企业维权成本高昂,但假冒企业的犯罪成本却非常低,终导致全民造假用假的局面。其次,假货横行的另一个根源是还是贫困,政府与其花费巨资去打造这样那样的防伪追溯系统,倒不如把这些钱用于改善民生和教育。当这个国家的公民生活有了保障,民智得到开启,假货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时间:2016-09-26 来源: 包装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