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北京新闻出版广电业发展概况及分析

北京新闻出版广电业发展分析

   北京是全国的新闻出版中心、媒体传播中心、影视制作重要基地,同时也是新闻出版广电业信息发布与交流的中心,更是全国新闻出版广电主要产业政策制定的发源地。北京汇聚了众多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级出版单位、广播电视媒体,同时也占有全国电影市场票房的重要份额,对全国新闻出版广电业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全国发挥着重要示范带动作用。2010年以来,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业按照中央和主管部门要求,继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创造出了更多有影响力的精品出版物和影视作品,基本构建起新闻出版广电公共服务体系,媒体融合步伐加快,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首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一、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业总体情况
    
  2010年至2014年期间,我国新闻出版广电业按照“十二五”规划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作为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北京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改革,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实现了稳中求进。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北京新闻出版广电业的发展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产业发展方式由粗放的、低水平的快速扩张开始转向集约的、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二是传统产业增速放缓,数字产业加速增长。北京新闻出版广电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北京地区拥有全国40%以上的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单位。2014年北京地区拥有图书出版单位239家,占全国总量的41.07%;音像出版单位157家,占全国的42.32%;电子出版单位136家,占全国的45.48%。图书、期刊、报纸、音像电子出版物品种和数量均以绝对优势居全国首位。2014年北京新闻出版产业资产总额为2134.16亿元,占全国11.40%,较2010年增加701.20亿元,增长48.93%;营业收入为1264.88亿元,占全国7.63%,较2010年增加226.72亿元,增长21.84%。出版物进出口和版权贸易稳中有升。2010年至2014年期间,北京地区出版物进出口整体保持稳定增长势头,2014年资产总额为42.04亿元,较2010年增加11.38亿元,增长37.10%;营业收入36.81亿元,较2010年增加7.85亿元,增长27.1%。2014年北京地区出版物版权引进共8647项,较2010年增加244项,增长2.9%;出版物版权输出4331项,较2010年增加2015项,增长87%;北京地区版权输出与引进品种比例,由2010年的1:3.6上升到1:2。北京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猛,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14年12月底,北京地区共有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互联网出版单位260家,其资产总额达到410.86亿元。2014年北京市数字出版产业收入为508.1亿元,较2010年的157.8亿元增长了3倍以上。
    
  广播影视方面,北京汇聚了众多广播电影电视媒体,占有全国电影市场票房的重要份额。截至2014年年底,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共有2935家,较2010年的459家增长了6倍以上。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共有123家,较2010年的114家增长了7.9%。电影院线23条、电影院169家、银幕963块(IMAX巨幕11块),人均银幕数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北京地区共播出公共广播节目51.49万小时,较2010年的35.5万小时增长了45.04%;播出公共电视节目时长41.71万小时,较2010年的33.2万小时增长了25.63%。2014年北京地区广播电视总收入为1171.78亿元,较2010年的919.38亿元增长了27.45%。2014年数字电视用户的数量达到了469.15万户,付费数字电视用户216.49万户。其中,付费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增长迅猛,2011年增长率为137%,2012年增长率为660%,2013年更是高达1116%。截至2014年年底,北京地区票房收入22.93亿元,较2010年的11.8亿元增长了94.32%;观影人数为5129万人次,较2010年的2774万人次增长了84.90%。电影票房收入前十的电影院线公司中有3家在北京。
    
  二、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业特点分析
    
  (一)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为产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10年以来,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等中央有关精神,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国家部委围绕体制改革、产业促进制定出台了系列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如《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国家广播影视“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促进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标准应用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宣部关于继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等。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精神和国家有关规划,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人文北京发展建设规划》《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2014-2020年)》,出台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若干政策的通知》《北京市绿色印刷出版物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奖励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以上政策的制定与出台为“十二五”时期北京地区新闻出版广电业深化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及强大的助力支持。
    
  (二)从提升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优秀出版影视作品不断涌现
    
  2010年—2014年期间,北京市继续实施“三个一百”原创精品出版工程,成立了首都影视精品工程领导小组,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实施优秀图书、优秀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优秀影视剧本、重点题材影视剧等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支持精品创作,涌现出一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优秀图书和影视剧。很多出版影视作品因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质量上乘而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金马奖、飞天奖、中国新闻奖等国家级奖项。
    
  在精品出版物方面,北京地区推出了一批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普及的重要出版成果。如人民出版社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列宁选集》(第3版修订版);推出一批配合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及工作部署,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题出版物,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还推出了一批反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的出版精品力作,如北京市出版的《李可染全集》等12个项目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在广播影视方面,北京地区涌现出一批反映主旋律和时代特征的优秀电视剧、电影剧作、纪录片和动画片。《十送红军》等25部作品入选“中国梦”主题电视剧,《为了明天》等6部电视剧、电影《亲爱的》入选献礼新中国成立65周年重点剧目,电视剧《生死三八线》等多部作品被评为2014年度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等。
    
  (三)文化惠民力度加大,基本构建起新闻出版广电公共服务体系
    
  2010年—2014年期间,北京市基本构建起完善的新闻出版广电公共服务体系,在全国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围绕建设“三个北京”和“世界城市”目标,北京市依托益民书屋、北京国际图书节、北京春季书市等平台,开展首都阅读嘉年华、“世界读书日”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动,打造以“北京阅读季”为代表的读书活动品牌,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工作。“读书益民工程”率先向社区书屋、卫星书屋延伸,2005年—2010年北京市共建起3975个益民书屋,在全国率先完成“村村有书屋”的建设目标。2012年“读书益民工程”开始向社区推进,新建社区书屋200个。北京在“十二五”期间率先完成直播卫星工程建设,实现无线广播和无线电视人口100%全覆盖,2011年—2014年共放映公益电影81.93万场。北京市还加大公益放映指导管理力度,建立影片自选、场次自调、方式自定等影片保障和放映长效机制,积极组织主题放映活动。
    
  (四)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数字化成为行业最大亮点、热点
    
  “十二五”期间,北京在出版发行网点、院线建设方面卓有成效。2014年北京地区共有出版物发行网点数9683个,较2010年的8571个增加了13%。北京出版物发行业已经形成了以国有书店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相补充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行体系。截止到2014年年底,北京已有电影院线23家,共有影院169家、银幕963块,座位数达到16.2万余个。北京已达到平均2.2万人拥有一块银幕,人均银幕数居全国一线城市之首。
    
  在产业集聚方面,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已有33家实力雄厚的品牌企业签约入驻,园区坚持实施精品战略,推出了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原创精品,被列为《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已建设完成1万平方米的先导区。2015年8月,技术、研究、金融和宣传四大平台正式运营。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以中影集团电影数字生产基地为核心,正在打造成为国际高端水平、综合竞争力强的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区。其影视产业收入已占到怀柔区文创产业收入的60%、税收的31.8%。2015年,怀柔影视基地升格为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区。
    
  北京地区新闻出版广电业积极迎接数字化大潮,数字化已成为行业发展最大亮点和热点。截至2014年年底,北京市数字出版产业收入为508.1亿元,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2.1亿元、电子书6.75亿元、数字报纸1.6亿元、博客5亿元、在线音乐7.86亿元、网络动漫5.7亿元、移动出版117.7亿元、网络游戏130.4亿元、网络广告231亿元。5年间北京市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规模实现了3倍增长。同时,北京地区积极推动数字网络和“三网融合”,打造视听新媒体和智慧广电。“三网融合”首批试点稳步发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在各种新兴技术的推动下,各种终端互融互通,移动观看跨平台观看成为试听消费的重要形态,3D电视节目、4K电影、数字立体电影也加快发展。电影全产业链走向高度数字化,有望带来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国产电影数字母版节目库试运行,卫星传输逐步取代物流运送硬盘。新建影院数字化程度提升,数字银幕占总数的90%。
    
  (五)走出去工程提质增效,新闻出版广电国际传播力日增
    
  这一期间,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制定出台了鼓励版权输出、出版物实物出口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新闻出版广电企业通过设立、收购、合作等方式,到境外投资兴办实体,壮大走出去力量,实现企业走出去、品牌走出去和资本走出去。在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下,企业积极参加美国书展、戛纳电视节、釜山国际电影节、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全美广播电视展等境内外国际大型展会和交流活动,提升海外影响力。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国际书展同业下滑的大背景下,逆市上扬,跻身世界第二大国际书展。2014年,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达成版权协议4346项,同比增长18.5%;输出版权2594项,同比增长24%,版权输出与引进比为1.48:1。手机阅读、电子书、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等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去形势喜人,同方、龙源、万方、维普等数字产品企业已初步占领境外市场,海外付费下载收入超千万美元,对外传播知名企业数量上升。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46种语言节目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中央电视台共有中、英、西、法、阿、俄和记录频道海外版6个语种、7个频道向海外播出,在156个国家和地区整频道落地的用户数达到1.82亿。北京电视台国际频道与海外IPTV运营商合作,有33档节目覆盖到美国、加拿大。
    
  三、关于推进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精品创作长效机制,推出更多优秀作品
    
  一是加强各种奖项、基金的引领作用,争取推出更多出版精品。以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出版基金、优秀古籍整理出版项目等为抓手,抓精品、抓原创,完善政府扶持精品出版物长效发展机制,引导出版单位和作家多出书、出好书。二是以工程项目为带动,推动创作更多优秀影视作品。从立项、资金、人才、播映、评奖等方面支持重点选题,精心组织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纪录片的创作生产。三是完善节目评价机制,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四是建议净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视听节目质量。建议开展专项行动,净化网络环境。强化播出机构和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突出强调社会效益优先于经济效益,推动网络剧、微电影、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
    
  (二)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建议优化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产业顶层设计,加强园区、基地建设,打造京津冀一体化产业圈,引领产业在未来5年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在新闻出版方面,建议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绿色印刷技术、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提升各产业链的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产业附加值。在广电领域,建议加大对影视特效,3D、4D影视制作、显示放映技术,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等服务支撑技术,人机交互、大数据智能处理等文化科技中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广播影视制作、传输、播映全流程的优化升级,提高数字化水平。
    
  建议将推动北京市传统业态和新兴业态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作为产业重要的发展目标。一是加快发展新媒体新业态,鼓励传统媒体占领新兴舆论阵地、形成新的增长点,推动主流媒体积极拓展视听新媒体业务,推进首都大媒体平台建设。二是加快网络出版、手机出版、云出版等数字出版新业态发展,充分利用双向进入业务许可开展宽带接入等三网融合业务,引导相关企业发展三网融合新业态。三是发挥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作用,推进台网联动,深度融合,提升广电媒体在新媒体领域的竞争力,最终构建起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以《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为契机,推进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一是推进社区书屋建设。统一社区书屋建设标准,扩大覆盖范围,实现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二是统筹利用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等传输覆盖方式,完善村村通户户通等公共服务保障机制,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品质。三是完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管理办法,开展电影惠民放映活动,利用重大节日开展电影进社区、进工地、进军营、进福利院所活动,丰富北京地区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允许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其中,解决公益类工程因经费短缺而造成的管理缺失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建议由政府发起倡议、吸收民间力量设立“全民阅读公益基金”。在具体做法上,可以由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倡议民间机构与企业合力设立公益基金,或发出倡议,由民间力量设立基金。
    
  (四)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对外传播水平
    
  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提升首都出版广电业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包括:围绕“一带一路”“丝路书香工程”等,设计制定若干走出去奖励扶持政策和办法,加大对出版走出去内容产品的补贴力度,支持电台电视台节目境外落地,支持走出去机构在海外实施公司化运作、本土化战略、全媒体发展等;鼓励企业参加美国书展、戛纳电视节、釜山国际电影节、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全美广播电视展等境内外国际大型展会和交流活动,助力产品和项目走向国际市场,提升海外影响力;提升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图书节等平台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国外展商,提高节展的国际化水平;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总结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和做法,鼓励企业通过设立、收购、合作等方式,到境外投资兴办实体,壮大走出去力量,实现企业走出去、品牌走出去和资本走出去。

[时间:2016-09-13  作者:王志 孙玲 陈含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