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高速发展下的冷思考

物流业

  物流作为传统的行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互联网+物流”纳入国家重点规划,顺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互联网+物流”已成大势所趋。李克强总理曾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的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这是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由此可见,“互联网+物流”已成为未来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大方向。然而,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物流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面临的诸多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冷静的思考。物流行业发展一片红海之下,仍然暗流涌动,行业乱象百出,形势依然严峻,打造一个强大、绿色、智能的国家物流系统仍然任重而道远。

  快递行业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快递行业发展火热的同时,问题也接踵而至——快递包装的回收利用,这个环节最终会落到消费者手里。快递公司为避免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破损,大都会在包裹中放置PE塑料袋、泡沫等材料来填充。快递包装在消费者手里一般不会有大的用途,大多会被弃之不用,由此产生的垃圾便可想而知。而很多快递和电商企业并没有实行快递包装盒回收的业务。

  国家邮政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每天产生的快递包裹数量大约在4500万件到5000万件之间,预计五年后这个数字将变成每天两亿件。去年,全国快递业务的总量预计为200亿件,按照专家估算的每个包装箱0.2公斤计算,庞大的数字背后,每年数以万计的因快递包裹产生的包装“垃圾”可以摆满近20万个足球场,封箱胶带就可绕地球赤道数百圈。而快递包装采用的塑料制品又是不可降解的,如果随意处置,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此海量的快递包装“垃圾”应该如何处置?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快递包装最终要落到消费者手里,那么消费者作为快递包裹的终端处置者,就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应该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方式分门别类地处理,以此来降低因处置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快递包装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非常严重,需要引起各方足够的重视,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提高快递包装的回收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包装物回收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有关专家介绍说,目前正在探讨押金制的回收模式,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已在商品价格中包含相应包装回收的押金,退还相应包装后才能领取此前支付的押金。如在德国等国家,包装物都是带押金的;而在国内,一些企业强烈呼吁推行押金制并为此立法,但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假货云集成为快递行业的“疮疤”

  快递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商家之间的恶性竞争也为假货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假货充斥成为消费者心中的痛,一位喜欢“多管闲事”的资深快递员,揭示由快递公司、快递员、网上卖家、商家销售员等多个角色组成的巨大“利益共同体”。而他则自称只是诸多“利益共同体”中略有不同的一员。这位知无不言的快递小哥入行6年多,也算是行业内的“资深快递员”。他见证了消费者与卖家之间的种种纠葛。但无论怎样的纠葛,最终受伤害的仍然是大多数的消费者,这让他觉得于心不忍。

  由快递公司、快递员、网上卖家、商家销售员等多个角色组成的巨大“利益共同体”,似乎也有了“分崩离析”的态势。虽然这位快递小哥只是“利益共同体”中略有不同的一员,但由于自己对货物“认真”的态度,他总是提醒收货人收到的可能是“假货”。因此,快递小哥也经常会受到“多管闲事”的责骂。

  不久前,面对一位已经近70岁的老客户时,快递小哥忍不住提醒了老人一句:“货品可能是假的。”此前,老人在网上购买了许多套“限量版纪念币”,而且全都价值不菲,花费了数万元,打算将其作为投资,在“纪念币”升值后再卖出去赚钱。老人断然拒绝了快递小哥的好言劝诫。好心被误解的快递小哥没有放弃,当再一次收到寄给老人的货品时,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再次说出了“可能是假货”的话。此次,老人反应依然强烈,坚持自己收到的不可能是假货。于是快递小哥带着老人到公安机关鉴定真伪。“结果是,老人三年多买的‘纪念币’100%都是假的,没有一件是真品。”快递小哥说,自己当时并不是“多管闲事”,而是真的觉得老人不能再被骗了。三年多的时间,老人共花费了差不多二十万元投资“纪念币”,结果这些当初承诺高价回收的纪念币,全都是假的,所谓的“金币”、“银币”,大多都是镀铜、镀锌的。

  根据这位快递小哥的经验,当卖家的电话标示为170开头的手机时,卖的货物十有八九都是假货。“这种电话号码一般都不是常用的号码,而且也并非进行了实名制登记,所以极受假货卖家的青睐。”

  快递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不良商家采取非法手段谋财,这是行业发展的弊端,也需要我们在购买过程中时刻提高警惕。

  医药物流冷链困局亟需突破

  医药行业安全与否是关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今年3月份发生在山东的疫苗事件震惊全国,其影响范围之大,涉案人员之多,波及范围之广,令人始料未及。短短几天时间,医药冷链物流进入公众视野,对于药品安全的重要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有5000家药品生产企业、1.2万家药品批发企业、40多万家药品零售企业,而全国范围内具有药品检查资质的人员不足500人,以致监管对象数量多、监管难度大、监管检查存在死角、盲区。加之近几年机构改革也对基层监管带来一定的影响,监管人员轮岗等都会有一些影响。

  实际上,山东疫苗事件同时映射出药品冷链物流需求的紧迫性。统计数据显示,药品质量问题中有近30%与冷链物流相关,而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数据,国内药品冷链物流的覆盖能力仅为10%。这表明中国冷链物流的市场潜力巨大,而其规范化的进程也显得格外艰难和迫切。

  目前国内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存在四大问题:冷链物流监管体系不完善;医药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第三方冷链物流“多、小、散、乱”;信息化程度滞后,专业人才匮乏。而医药物流的高附加值、高标准、高要求,决定了监管的异常严格,整个供应链环节都需全程冷链,这需要多方发力。有专家认为,解决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医药冷链物流相关标准和监管制度,完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跟踪体系,鼓励和扶持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完善医药冷链物流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强医药冷链物流人才创新培养。

  医药冷链作为物流业的一个分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保障医药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构建医药冷链物流管理的服务平台,形成我国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体系,建立一个能满足医药生产企业、医药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临床需要的一体化冷链物流管理模式和服务平台,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时间:2016-09-08  来源:《中国商界》杂志]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