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发生了很多值得流传和记录的事迹,但大多淹没在浩瀚的历史尘埃中。为了让现在的印刷人能够深刻感受到当时的情景,我们推出“亲历者说”栏目,通过一个个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的所言所语,去感受、了解当时的最真实的历史面貌。下面,让第五站——娄山关站的亲历者为我们揭开历史的尘埃。
摘要
“亲历者说”栏目,通过一个个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的所言所语,让读者去感受、了解当时红军长征的最真实的历史面貌。
遵义会议后红军士气高涨
杨成武回忆: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取得红军的指挥权,彻底扭转了形势。红军昼行夜宿,十里一个小休息,三十里一个大休息。在大休息时,有的喝开水,吃干粮,有的打草鞋,补军衣,行军途中,政治鼓动几乎不断,连那伤病员也都忘了病痛,主动跟上了队伍。红军说打就打,士气高昂,而敌人,丢盔弃甲,疲于奔命,一筹莫展。红军追击敌人时,沿途在贵州的一些小镇子上,处处可见敌人写的这样字迹:“本师奉命开赴××,掉队士兵,赶快跟上,今日行程30里,××师×月×日。”由此可见贵州的“剿共英雄”逃跑时是何等狼狈了。
毛泽东献妙计巧渡赤水河
在红军中,毛泽东有诸葛亮之称。红军过乌江后,毛泽东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派出一个团向北跑步行军两百余公里抵达古蔺。古蔺是刚入四川境内的一个人口稀少的大县。该团又向镇龙山前进,沿途虚张声势以引人注意。他们忽东忽西,令人莫测。一些国民党报纸报道说,贵阳已被红军攻陷。当向长江挺进的那支红军部队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开时,毛泽东率领主力悄悄返回了赤水河。1935年3月21日晚和3月22日拂晓,他命令部队从三个渡河点再渡赤水河
红军声东击西直奔云南
王平回忆说,渡过乌江以后,红军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法,迅速进到贵阳东北地域,占领了牛场、狗场、猫场,直逼贵阳。部队扛着梯子行进,装着攻打贵阳的架势,到处书写“打到贵阳去,活捉蒋介石!活捉王家烈!”的标语,大造声势。贵阳地域的国民党军队只有四个团兵力,用于贵阳城防的部队不足两个团,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大为恐慌,急忙电令滇军赶往贵阳保驾。当蒋介石上钩以后,红军却在贵阳和龙里之间穿过滇黔公路,向西南直奔云南而去。
娄山关地貌
娄山关在遵义城北一百二十里处,盘山公路在关口通过,北达桐梓,地势十分险要。门楼是两间茅屋,一通石碑刻着“娄山关”三个醒目大字,它左面是悬崖峭壁,右面是崇山峻岭,真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陡峭的娄山关双壁中间只有一条可通行汽车和畜力车的宽宽的土公路。但红军并没有利用公路乘车行军。因为走公路反而会偏离命令中规定的小路而减慢速度。红军占领娄山关,标志着遵义战役的胜利结束。
红军用茅台酒泡脚
陈士榘回忆说,长征过茅台时,因连续行军,天气潮湿,红军中烂脚甚多,故有人用茅台酒洗脚消毒,其实是用酒泡脚,盛小半脸盆酒,大家轮流泡一泡。
苗民籍军长罗炳辉名震云南
罗炳辉是云南人,久在云南军队中服务,曾属朱培德部下,早年为秘密共产党员,在江西吉安为民团指挥时,率几百民团加入红军。他率领九军在毕节、宣威、东川一带活动,当时汉、回、苗民加入红军者五六千人,震惊云南。滇民盛传赤军有一苗民籍罗军长要回滇驱逐龙云。罗之声名,亦以大振。但赤军虽反对龙云彝家压迫汉回苗民,同时却对一般彝民,则以民族平等、反对大汉民族主义等等进行宣传。
红军突破乌江天险
长征中突破乌江天险,初渡,首批一营官兵乘三竹筏神速抵对岸,并占领敌高地。而此时,敌预备队进攻凌厉,一营被逼至江边。我第二批渡江官兵尚在中流。时任炮兵连连长的赵章成迅速架起一门无瞄准镜之迫击炮,约片刻,忽见对岸一道光亮闪过,“轰”的一声巨响,炮弹于敌群后爆炸。炮兵连指导员王东保急提醒曰:“老赵,炮弹不多啊!”赵说:“这是试弹,重头在后头!”即伸直右臂,并拢中指、食指,目测修正距离。此时,阵地鸦雀无声,唯闻炮弹滑落炮膛之咝咝声。少顷,又见火光一闪,“哐!”炮弹于敌群正中爆炸。接着,第二发、第三发连续发射,均中敌阵。杨成武此刻方舒口气,大呼:“打得好,我要建议军团首长给你们立功!”赵章成笑笑,心痛地说:“可惜只剩一发炮弹了。”
湘江之战损失惨重
刘伯承回忆湘江之战时说:“虽然(红军)最终渡过了湘江,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员折损过半。”湘江之战,打了一个星期。根据多数人的记述,这是一场灾难。在长征的头十个星期中,如果说红军损失了四五万人(这是种种估计数字的平均值),那么战斗伤亡至少有一万五千人,其中大多数是在湘江伤亡的。
[时间:2016-09-08 来源:印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