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印刷可变二维码时代来临否

图书印刷 二维码

  个性定制时代,借助可变二维码实现食品及药品等包装的可追溯很常见,而图书印刷中加入可变二维码却并不多见。通过喷墨印刷系统在每本书上喷印二维码,为每本书赋予独一无二的特征,实现一书一码。如今图书印刷领域的先锋们已经开始通过如上尝试为上游出版单位提供防盗版、防窜货等增值服务。“一书一码就如同给每本书加了‘身份证’,让印刷厂、出版商、发行机构充分互动。虽然我们为此投入巨大,但市场反响很好。让我们共同为防盗版、防窜货出力。”《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对肥城新华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培利进行采访时,他如是说。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图书印刷可变二维码时代已经走来?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防窜货技术相比,可变二维码有着怎样的优势?借助大数据,未来这一市场还将有怎样的突破?在近日举办的“一书一码 智联未来”2016方正图书防盗防窜物联网平台研讨峰会上,来自出版社、印刷企业等近百位负责人共同探讨一书一码话题,探究这项技术背后的新商机。

  可变二维码喷墨PK贴标打码 将盗版窜货书“扫”出去

  窜货是图书市场的一大顽疾,受利益驱使,少数经销商和零售店采取跨地区销售,在扰乱市场的同时,也侵害了出版机构、发行单位的利益。目前,市面上流行的防窜货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激光打码,一种是手工贴标。所谓激光打码,就是在图书的书脊或者封底位置采用激光打码的方式打印不同的数字,规定不同地方的经销商只能发行代表各自城市编号的图书。而手工贴标则是通过人工方式将标码粘贴在图书上。

  “相比较而言,手工贴标比激光打码先进一些,因为其运用的是一物一码的思路,条码上记录了这本书的生产信息。但最大的问题是所有环节靠人工,每人每天至多完成5000—8000本的扫描量,且人工的方式不能避免贴错地方或者内容。”北京方正印捷数码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刘苏阳说。

  显然,这两种方式都存在弊端,耗费人力多、消耗成本大、功能失效快、发货期延长。作为生产企业的肥城新华印刷有限公司的同志们感触颇深。该公司副总经理刘鹏说:“尤其是在生产旺季,人员短缺直接影响生产效率,以至于一看到需要贴标、打码的产品就头疼。”表达类似感受的还有北京五洲时代天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员工,其近几年也采取了多项措施,如贴不干胶、做印记等。“这些措施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费时费力。”该公司生产总监李传永说。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一个行业内全新的开放式平台,实现每本图书的生产信息、物流信息全程可追溯,让出版、印刷、发行等产业链中的每个角色都参与其中,公开透明,人人可监督,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北京方正印捷数码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推广总监罗运峰表示,方正电子所推出的一书一码解决方案将促进出版行业的“互联网+”新应用。

  可变数据VS普通码 每本书都有唯一“身份证”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书一码已经在图书市场上加以运用,比如时代天华进入方正图书防盗防窜物联网平台后已生产300多个图书品种。李传永说:“通过防窜防盗系统发到经销商,经销商通过子系统发到线下的各个书店,这样每一本图书都有一个唯一的‘身份证’,能够查询到每一本图书的发货路径,既做到了防窜货又做到了防盗版,让复杂的图书发行变得更加高效、快捷、安全。”

  事实上,从2015年开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的封底二维码便采用了喷墨赋码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书一码。“这是党政机关首次使用一书一码可变二维码喷墨技术,为图书防盗版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刘苏阳说。

  二维码凭借印刷和识读成本低、信息安全性好、识别精度高等优势在消费品市场大放异彩。不过,在防伪应用上,二维码存在一个致命缺陷,那便是可复制性。利用互联网上的二维码生成器,任何一台打印机都可以打印出一模一样的二维码。那么在图书出版领域,如何才能实现二维码的防伪价值呢?

  基于二维码的图书防盗防窜物联网平台,其背后的支撑是整体软件系统设计和规划。通过不断完善二维码的应用,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让可变二维码在图书防伪溯源、防窜货方面提供更大的市场价值。“方正图书防盗防窜物联网平台正是通过可变二维码数据进行生产管理。”刘苏阳介绍,该平台主要实现各产品、印刷厂、仓库、发行单位信息管理,图书生产环节防盗版管理,发行单位防窜货管理,消费者扫码查询真伪管理及实时查询打印功能。

  平台PLUS流程 上下游携手精准营销

  我的书卖给了谁?消费群体是谁?怎么增加消费者黏性?如何实现精准营销……互联网时代,连接和服务是两大核心,商业价值的多少取决于与多少有效客户建立连接并提供超过客户预期的服务。刘苏阳认为,就目前手机终端客户最为关注的社交网络、搜索和网上购物来说,其实质是移动媒体、大数据和线上平台,而这正是互联网时代的代表性名词。“互联网时代,连接消费品最好的途径就是二维码。”

  “二维码平台技术的亮点是提高生产效率。”刘苏阳说,方正图书防盗防窜物联网平台落地的最大瓶颈之一是图书信息的自动采集系统。要实现每本图书的基本信息、生产信息和物流信息都能实时查询,光靠手动采集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发货高峰期。为此,印刷企业、出版机构、发行单位与产业上下游各个环节做了多次尝试和沟通,在不影响正常生产流程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在方正图书防盗防窜物联网平台中,有两个环节需要在印刷企业完成,一是可变二维码的印刷,二是二维码数据的采集。“在这个项目中,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实现高速可变二维码印刷和整个生产过程中数据流转的正确性。”刘鹏介绍说,肥城新华印刷已成功实施了一书一码项目。“我们从印刷行业的生产方式及产品特点出发,自主设计研发了一台扫码机,经过半年多测试改进,该设备已正式投入生产,日产量可达到10万册图书,生产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

  成功引入方正图书防盗防窜物联网平台的时代天华,则采取流水线自动采集方式。李传永说:“图书印张多、数量大,手动采集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所以我们采取了流水线自动采集方式,达到目前每台设备日扫描图书6万—8万册。”

  借助平台,把出版社、印刷企业、经销商、零售商、读者以二维码为入口通过互联网连为一体,有效解决了盗版、窜货等问题。“一书一码的成功实施,是传统印刷运用数字印刷技术,经过不断创新,提升产业链价值的一次有益尝试。”刘鹏认为,印刷企业不能只是被动加工,而是应该站在产业链的角度,与上下游客户、设备供应商携手合作。

[时间:2016-08-29  作者:王勤 祝小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报 ]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