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出版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文宏武: 出版是不可或缺的「小行业」

出版文化书店机遇

  有人说,七月的香港书展是一场阅读嘉年华。也有人说,只要到香港书展走一圈,就会改变「香港是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2014年,主办方贸易发展局宣布香港书展迈入「百万」级,即入场读者超过一百万人次,跻身亚洲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书展之列。

  每年此时,也是联合出版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文宏武和他的同事们最忙碌的季节。自2008年加盟联合出版集团后,今年已经是文宏武第九次参加香港书展。「读者对集团出版的图书和提供的服务是否满意,在书展上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反馈意见和建议,所以每年书展同事们都非常重视。

  联合出版集团无疑是每年香港书展最耀眼的参展商。今年集团旗下包括香港三联书店、香港中华书局和香港商务印书馆等拥有悠久历史的出版社在内,共有八间出版社、两间文化公司、一间发行公司、一间电子出版公司和一间新媒体公司等十三间公司亮相书展,分别在图书区、儿童区和电子区等设立展区,是书展最大的参展机构。

  忙碌的书展公务之余,文宏武总要抽出时间,专注地在书展现场走几次。他看读者喜欢什么书,也看看其他出版社有哪些好书面世。在他眼中,书展不仅仅是图书展销与业内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读者兴趣、阅读趋势以及社会思潮及热点的某种映照。

  书展的收获不仅仅反映在销售业绩上

  如往年一样,今年联合出版集团旗下参展的13间公司不仅备足好书,在展台设计上亦各具特色:商务印书馆的「文字森林」、中华书局的港式风情、三联书店的「人生马拉松」、新雅的童书乐园这些既切合都市脉搏、又传递出品牌特色的设计受到读者喜爱 ,展台前总是人头攒动,挤满了看书和选书的读者。

  中华书局在今年香港书展的摊位以「怀旧冰室」为主题     摄:邱梓彬

  介绍香港文化和创意的图书一直是集团出版社的特色产品,《老店风情画》、《我们的旧课本》、《星光大道——五六十年代香港影坛风貌》、《砌出童年时》、《香港华洋行业百年——饮食与娱乐篇》和《再会旧冰室》等新书以创新手法呈现老香港风物,销售成绩不俗。

  诸多讲述中国故事的图书受到读者的欢迎,《西汉海昏侯墓大发现与墓主刘贺传奇》介绍中国考古界轰动世界的大发现,受到读者热捧;《漫画中国历史》丛书和《中国人的故事》系列丛书等以故事和漫画的方式讲述中国历史,成为家长买给孩子的礼物书;《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史丹福》和《菜姨姨书柜》等则从亲子教育和生活品味等方面,给读者留下思索与回味的空间。

  三联书店的书展摊位以「人生马拉松」为主题   摄:Daisy

  从2008年起,「香港书奖」每年均于书展前夕揭晓。这是香港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出版奖项,以「专家评审+读者投票」的方法筛选出十本左右年度好书。从第2届「香港书奖」开始,联合出版集团旗下出版社每年均获褒赏,得奖作品数目也不断增加。2015和2016年的「香港书奖」,联合出版集团旗下的出版公司捧走了一半奖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集团的文化影响力。

  「同样一本书,早几个月或者晚几个月出版,市场效果可能截然不同。」文宏武说,一本书上市后销售得好不好,其中有多重因素,而如果出版人对读者阅读兴趣和市场变化有充分认知,提早准备,「可以建立起出版与销售之间的良性循环」。

  「虽然香港书展的一个特点是展场卖书,但书展对我们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销售了多少图书,每年我们的书展总结,除『销售码洋和册数』等指标之外,还会评估『出版社品牌传播效果』、『与读者的互动』以及『营销手段创新』等方面的情况。」文宏武告诉记者。

  商务印书馆在今年香港书展的摊位以「文字森林」为主题     摄:Daisy

  最近几年,文宏武在书展上更多关注两件事:一是读者阅读兴趣的变化;二是新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出版业中的应用。「有人抱怨,现在互联网上信息多,读者不爱买书了。」文宏武说:「但问题症结在于,有许多好书读者不知道,书与读者见面的渠道不够。」

  「互联网环境下的传统出版转型,出版企业可以放下包袱,积极探索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文宏武说,联合出版集团在今年书展期间推出全方位图书信息和文化服务平台:集团属下「超阅网」开发的「书海导航」书展讯息平台,全天候发布书展活动及图书信息;集团新媒体公司「云通科技公司」开发的微信、Facebook和微博等平台组成「WOW社媒联盟计划」,以H5页面与移动终端直播等时下热门的新媒体传播手段,将香港书展期间的名家讲座、论坛和分享会等内容,实时与香港和其它地区的爱书人分享。

  任何时候都不能把「文化」忘了

  香港出版学会2015年进行的一项市民阅读习惯调查显示:大约74%的受访者全年用于购买图书的开支在500元以下,远低于聚餐消费(每月约1700元)和外出旅行(每次约13000元)等开支;全年没有阅读任何印刷书籍的受访者,30岁以下的约占两成,60岁以上的则占到将近六成。

  「从产业规模角度看,全世界的出版都是小行业;在香港出版更是小产业,不容易做。」文宏武说。

  「但是,出版的价值远远不是其产业规模和本身的经济效益可以衡量的,它与社会乃至每一个人的关系之密切,是其他商业活动无法相比和替代的。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我们都会坚持,踏踏实实做好出版主业。」

  联合出版集团成立于1988年,虽然集团本身创立时间不长,但其属下品牌在华文世界中都是响当当的品牌:

  香港商务印书馆于1914年开业,已服务香港102年;香港中华书局于1927年设立,已服务香港89年;三联书店在1948年由三家著名书店即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在香港合并组成,服务香港已经68年。集团其他一些出版、文化机构,诸如万里、新雅、新民主和集古斋等,服务香港都有五、六十年以上的时间了。

  「可以自豪地说,联合出版集团服务香港社会已经超过一个世纪了。」文宏武告诉记者。

  读者正在三联书店湾仔文化生活荟儿童书专区安静阅读     摄:海山

  多年来,这些机构在香港出版和文化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港英政府统治时代,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和中华书局的出版物让香港人认识中国、维系自己的中国根;香港回归之后,集团初心不变,继续扎根香港,服务香港社会,并积极推动香港与内地在出版与文化领域的交流及合作。

  「身在出版行业,过去十多年,头脑中浮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危机』。」文宏武说。2008年,文宏武加盟联合出版集团那年,正赶上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我记得,当时港岛忽然不堵车了,酒楼吃饭的人也明显少了。」

  当时的联合出版集团,也无法避免市场环境不佳、传统出版式微等等带来的冲击。

  但是,外部的困难环境反而是一个企业修炼内功的好时机。在文宏武的推动下,联合出版集团全面实施企业内控制度,透过提升内部管理水平降低成本。2009年,集团利润逆势增长。

  读者在联合出版集团旗下书店选书读书   摄:海山

  2009年至2015年期间,香港的店铺租金和人工成本快速上涨,给原本微利的出版业带来很大压力,市场上亦不时传来一些出版社和书店结业的消息。

  其实,作为一家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出版集团,联合出版集团面临的经营压力更大。但集团从繁荣市场、服务读者的角度考虑,一方面通过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推动业务创新,开源节流,消化成本的增长;同时继续增加零售网点,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更有效率的阅读服务。

  作为一家大型文化企业的掌舵者,首要责任是把握集团的发展方向。在尊重商业规则的前提下,坚守「文化为本」的发展理念,这是联合出版集团及其旗下百年品牌的文化承担。同时,面对新的商业环境,他也要带领同事一起直面挑战,继续开拓创新,不断发展。

  「出版企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把『文化』忘了。」文宏武说。

  「有些出版物,明知赚不到什么钱,他们也会做,而且做得很用心。」香港中乐团音乐总监阎惠昌告诉记者。2008年,香港中乐团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其现场录音后来由联合出版集团旗下百利唱片投资制作并出版发行。

  过去数十年,联合出版集团一直秉持「文化为本」的发展理念,近几年出版饶宗颐、小思和莫言等两岸三地名家的著作,同时花费气力挖掘培养本地年轻作家。最近几年,集团出版物获得香港及其他地区多项重要出版奖项,包括「亚洲周刊十本好书」、「南方都市报十大港台好书」、「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韩国坡州书奖」以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这说明香港文化界和广大读者对集团出版物质量的肯定,也是集团专心做出版和鼓励出版创新的自然结果。」文宏武解释道。

  出版从业者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商业利润,更要考量出版物对社会的影响与贡献。文宏武说,如果盲目追逐市场喜好,只关注眼前利益,不免过于短视,企业也很难长久发展。

  把书店建成都市人的心灵绿洲

  2016年3月,湾仔区的居民发现,庄士敦道上陪伴社区十多年的三联书店搬家了。不过,与这些年大家已经习惯的书店越搬越偏、越搬越小不同,搬家后的三联书店地点更方便,空间更宽敞,环境更舒适,书种更齐全,增加的儿童阅读区内放置的小火车等卡通设施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咖啡区则为忙碌的都市人提供了一个悠闲的阅读环境。=

  集团在全港有五十五间书店,分布于商业中心、新市镇、居民社区、地铁沿线和大学校园等不同区域。近年联合出版集团投入不少资源改善书店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并加强与读者的互动。

  文宏武介绍三联书店湾仔生活文化荟特色   摄:海山

  在文宏武看来,书店空间及实体设施的完善「只是与读者建立直接沟通渠道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新技术手段,打通与读者对接的信息流和服务流」。

  「购买图书的需求,通过网络书店甚至电子书也能得到满足,但读者希望在实体书店获得的一些东西,在非实体书店可能无法得到满足,例如近距离接触作者,与兴趣相投的人面对面交流,观赏创意产品,以及观察生活时尚潮流等等。」文宏武说,集团将旗下的实体书店定位为「市民文化生活空间」,这对于一座城市阅读及文化环境的养成,均有裨益。

  「我们要更努力地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把更多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从游戏机或计算机前吸引回书店。」

  近些年,集团不仅投入资源开设新书店,更引入文化体验的经营理念。近几年新开设或改造后重新开业的三联书店湾仔文化生活荟、铜锣湾商务印书馆以及中华书局机场店等书店,改变传统书店「卖书刊+卖文具」的经营模式,增设文创产品甚至咖啡馆,举办艺文讲座和工作坊等。文宏武说,这是对传统书店的「重新定位」。

  文宏武介绍道,过去联合出版集团通过分布在全港各区的书店为读者提供服务,现在服务的宗旨未变,但服务的手段不断创新和丰富。「我们的会员系统吸引了五十多万注册会员,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电邮、短信、APP和社交媒体等,直接与全港50多万读者沟通。

  集团通过会员系统,分析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有针对性地推送读者需要的出版信息,还可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活动信息,如自己喜爱作家的新书发布会或贴近个人兴趣的工作坊等。大数据的应用,正是联合出版集团零售业务转型的战略布局。

  在文宏武看来,现代生活节奏越快,人们越渴望一些能够使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的东西。阅读提供了这样的一种功能,书店应该是都市人心灵的绿洲。

  中华书局近年多推出怀旧香港系列书目,图为出版社在书展摊位上展示乐高积木搭建的香港海洋公园    摄:Daisy

  新技术为出版业带来新机遇

  在文科专业背景人员云集的出版行业,就读电子工程专业的身份使得文宏武显得有点特别。大概源于这样的背景,他对新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比较敏锐。

  谈到IT科技和互联网对传统出版行业带来的诸多挑战和机遇时,文宏武胸有成竹,娓娓道来。说起出版多样化、跨媒体出版以及定制和个性化服务等话题,他思路清晰,内容务实。

  在文宏武看来,业内已讨论多年的传统出版行业转型,内容大多围绕「出版数字化」和「多媒体出版」展开。但在信息科技急速发展的年代,不是「简单地将现有的图书及报刊内容电子化或者网络化」,关键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出版商业模式创新。

  「出版业转型,不应仅仅是产品形态以及销售渠道的变化,而是出版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出版业态重构的过程。」文宏武说,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法则,正从「产品为王」变为「产品+服务+用户体验为王」。

  文宏武不仅是一位善思者,他更是出版转型的积极探索者和力行者。联合出版集团投入资源自主开发网络书店以及电子书平台,「超阅网」在2014年香港书展期间面世,不单可以网络售书,还能透过互联网租借图书甚至分章节购买电子书。不久后,「超阅网」北美版(book4us.com)亦面世,面向海外华人销售港版图书,包括工具书、文学和生活等诸多门类。

  鉴于近年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集团于2014年成立云通科技公司,业务包含网络新闻信息平台,以及饮食、户外运动和创意手工等多个以应用程序为主体的生活服务平台。透过社交媒体等推送生活和文化信息,会员与集团旗下子公司的互动得以加强,也带动了书店门市零售业务。

  今年香港书展上,小读者参与橙新闻展台前的互动游戏   摄:Daisy

  刚结束的香港书展上,云通科技的展台前人头攒动,本地知名作家和漫画家为观众签售以香港花草和风景为题材的明信片,受到读者的热捧。不少人在Facebook及微信为橙新闻及其他生活类移动平台内容「点赞」。

  参与活动的作家及漫画家,大多数既是集团旗下出版社的作者,也是橙新闻的专栏作家,网上网下都拥有颇高人气。通过这样的活动,读者与出版社之间、集团子公司之间建立了愈加密切的联系。

  在技术创新带动经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环境下,传统出版必须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方式,才不至于被边缘化,才能如文宏武所期待的那样,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商业模式创新」。

  「互联网最大特征就是不断变化。」文宏武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要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将集团的传统优势与新兴项目有机结合,必须对新事物以及市场变化异常敏锐,「提早布局」,以降低市场以及新技术的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在直面挑战及变化的过程中,寻找突破与发展的机会。

  「互联网对传统出版并非仅仅是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群体、阅读时间和消费空间也迅速增长。应对挑战,惟有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文宏武说。

  以人为本 砥砺前行

  「经营文化企业,不止看当下,要看到五年后、十年后甚至二十年后的情况。」文宏武告诉记者。文宏武用「稳中求变」来形容集团的发展策略。

  所谓稳,是鉴于香港的出版市场成本高、体量小、受经济环境影响大等因素,集团在经营管理中必须执行稳健的、精细化管理的发展策略;所谓变,是在香港的自由营商环境下,管理者必须具备「应对变化的敏锐触觉及执行力」。

  工作之余,文宏武修读法律课程,想「学习一种思维方法」,从法律专业角度了解企业乃至社会运作的逻辑。

  激情,专业心和责任感,投身出版业二十多年,文宏武对出版和文化情有独锺   摄:海山

  他深知出版文化企业的员工都富有思想和追求,更加看重在工作中的成就感。为此,文宏武以一种惜才爱才的心态去关心和鼓励员工。

  他关注管理团队的文化追求和创新意识:有些图书和项目即便无法带来显见的利润,若「对于社会有贡献」,集团会鼓励子公司投入资源去做;有些新事物以及新创意,尽管少人尝试,若符合发展方向,也会得到鼓励和支持。

  在联合出版集团每年度的新入职员工培训班上,文宏武都会分享自己从事出版工作的感悟与体会。他将出版工作的乐趣总结了六条,后来变成七条,现在一共八条,包括「社会价值高」、「接触新知识多」、「交朋友多」、「受人尊重」、「容易实现自己的创意」、「挑战多」和「容易保持好心态而健康长寿」,其中还有一条这样说:「出版是随着年龄增长,个人职业价值也不断增长的职业」。

  这是文宏武对选择出版行业作为未来职业的年青一代的寄语,也是对自己出版生涯感悟的小结。从一名编辑成长为大型出版集团的掌舵者,这位资深出版人正是由这样的职业理想支撑着,在坚守文化理念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时间:2016-08-15  来源:今日中国杂志]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