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印刷出版社最近为何更名忙?

出版社更名

  大量的出版社最近在忙着改名。成立于1981年的印刷工业出版社最近更名为“文化发展出版社”,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更名为新疆文化出版社,安徽电子音像出版社更名为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早些时候,还有中国审计出版社改名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更名为中国财富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更名为故宫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改名为江苏凤凰出版社,河南教育出版社改为大象出版社等。

  除了上述专业出版社改得更大众化的趋势外,一些地方出版社还努力去地域化,比如福建省的出版集团叫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湖北的出版集团叫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河南的出版集团叫中原出版集团,辽宁的出版集团叫北方出版集团,宁夏的出版集团叫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等。据记者了解,全国五六百家出版社中,已有一百多家完成了更名。

  出版社更名 多是为了更加大众化

  出版社更名潮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天津少年儿童美术出版社更名为新蕾出版社,一举在少儿图书市场中树立了自己的品牌。2001年,中国审计出版社更名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成功摆脱了之前给读者留下的过于专业而不够大众的印象。

  文化发展出版社由原来的印刷工业出版社更名而来。之所以要改名,社长赵鹏飞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由于其主管单位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更名为中国文化发展集团公司,印刷工业出版社也因此更名为文化发展出版社。赵鹏飞说:“当时考虑到 印刷工业 这几个字对有些想出版其他专业著作的作者来说总有些顾虑,改名之后业务范围更广了。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主管集团的名称变了。出版社更名之后,业务方面也有所调整,品牌也有所提升,对我们也是一个机会。”

  至于地方出版社的更名,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前总编辑周百义告诉记者:“出版社的更名,主要是把原来地方色彩较强的、专业性较强的社名,变为一个更加大众化的社名。”谈及成立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的初衷,周百义介绍:“2004年以前,出版业基本都完成了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但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做到出版业政企分开,决定实行出版社集团化。还有一个考虑就是做大做强,特别是考虑到出版要走出去,所以,省里决定成立集团。”

  世界知识出版社原策划部主任李其功也认为,“出版社大规模改名的背后是出版社集中改制。成为企业后,更名是企业形象设计的一部分,是出版社企业化运作的一个标志,让自己的品牌形象更有文化内涵,更便于读者记忆。”

  出版社不更名 多是有历史和优势

  在问及为何世界知识出版社没有更名以及以后是否会更名时,李其功透露:“ 世界知识 这四个字是周恩来当年亲笔题写的,前些年有人把这四个字改成了印刷体,当时社长就很生气,后来很快就恢复了原貌。所以,我个人感觉社里对 世界知识这四个字是呵护有加的。”

  虽然出版社没有更名,但对于社里的经营情况,李其功表示比较乐观:“近年来国内民众很关注外交问题,而世界知识社作为外交部的下属单位,在这方面的优势很明显。”

  在这场改名大潮中,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和三联书店这些老品牌也没有随大潮而动,而是继续保留了原有的品牌名称。对此,中华书局心耕工作室的副编审焦雅君表示:“出版界在近些年处在一种非常急速的转型期,面对电子书的冲击、资本的运作和国际的交流,一些出版社采取了更名的方式应对转型期的挑战。而中华书局选择的不是改名而是以别的方式应对。”

  不在更名 而在出版物的质量

  大多数业内人士和读者都认为,出版社要做大做强,更重要的,不在更名而在于出版物的质量——毕竟图书出版是个内容为王的领域。

  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位业内人士,都不约而同地谈到出版社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应对数字化、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冲击。

  中华书局的焦雅君介绍:“中华书局在继续坚持立足传统和服务学术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没有盲目地进行互联网+ ,而是依托自身的内容优势,采取了 +互联网 的方式,将现代传播技术和理念加到优秀的出版物当中,力争做到内容为王和现代技术的融合。此外,中华书局成立了一些小而美的工作室,以达到第一时间了解和满足读者的需求,做到出版的精准化。”

  世界知识出版社的李其功也认同精准出版的概念,“社里对一些出版物进行电子化。而对于纸质书,则和第三方市场调查公司合作,将大概的印刷量精准到千册,做到按需出版、节约成本。”

  而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前总编辑周百义说:“为了应对现在的变革,集团一方面成立数字化公司,一方面同互联网公司、运营商,例如中文在线和中国电信,推广自家的数字化阅读。”

[时间:2016-08-09  来源:《北京青年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