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印刷】干货分享——印刷电商平台应该怎样运营

印刷电商

  河南印刷电商平台又躺枪了,不是第一次,应该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好在探讨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其中的肯定与否定也如黑白琴键,于跳跃间演奏出的正是一个行业转型时期的如歌行板。

  在参与探讨之前,我们有必要正本清源,先确立印刷平台的功能定义,一是资源整合,二是印刷及相关销售。而对印刷销售的良好实现,是建立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之上的。

  站在印刷消费者的角度,他们首先看到的是销售,我们不防从这一平台的前端谈起。

  印刷是产品吗?

  我们不止一次听到过这样的质疑。

  问题在于,这样的质疑有意义吗?

  无论人们把印刷定义为一种产品,还是一种服务,它与消费者之间,都是一种买卖关系,它与服装、食品等成品销售最大的不同,仅在于在消费者下单之际,他所需要的印刷品的生产才开始启动。

  自然,消费者对印刷品消费会有多种选择,而印刷电商平台存在的意义正是为消费者提供能满足他不同选择的服务,并且能便捷的在线下单。从生产角度来讲,就是要整合不同层次的印刷加工企业进入平台的供应链。

  由此可见,某种观点从印刷品上印制的内容入手,认为印刷电商平台不能提供“内容”就无法进行销售,似乎错误界定了印刷这一行业的服务界线。印刷品上印制的内容,是由印刷消费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自定义的文字与图片,与传统的印刷企业或互联网环境下的印刷电商平台没有丝毫关系,与之有关系的,是消费者选择把这些内容用什么材质、什么工艺印制出来,而印刷从业者只需要考虑我能否满足消费者对印制的要求。

  “标准化产品”靠谱吗?

  显而易见,一家独立的印刷企业总是有自己相对单一的定位,不能满足众多消费者各色各样的需求,而印刷电商平台的资源整合功能,却能在相当程度上对此予以达成。

  我们知道,在任何消费领域,总是存在不同的消费层次,我们姑且将其简单粗暴的划分为高、中、低端。在这三个层级的消费中,毫无疑问,中低端消费属于大众消费,是任何商业领域都绝不会放弃的大多数。

  以服装行业为例,成衣业是面向中低端市场的,其份额远超属于高端消费的时装高级定制。而中低端市场的消费者同样是身材各一,成衣业用了“L、M、S”等码号来对产品进行标准化,当然不会完全如量身定制一般与消费者身材丝丝入扣,但消费者只支付了这个价格,买的也就是个“差不离”

  再以出租车行业为例,“优步”的车型多样化,不同车型价位有差别;滴滴在有了“快车”服务后,又对高一个层次的市场推出了“专车”服务。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无论是销售成品还是销售服务,不同的需求就要支付不同的价格,然后享有不同的产品与服务。而“标准化”产品与服务显然是针对要求不算太高的大多数消费者的。

  我们回到印刷话题。

  从设计的角度——“标准化”的模版,只要数量足够庞大,已能满足中低端消费者的需求,毕竟他们只支付了享受模版化设计的价格。

  对设计有稍高一点需求的消费者,可借助印刷电商平台开发、运营的设计师威客平台,获得一对一的,甚至N对一的服务,支付的价格相对略高。

  对设计有更高端需要的消费者,可借助印刷电商平台整合的高级设计师资源,寻求精细化的,甚至是贴身的服务,支付的价格当然也正比上升。

  印刷也一样——当消费者对印刷品提出了高、中、低端不同的印制需求的时候,印刷电商平台就将相对应的启动供应链上具有不同生产能力的印刷企业来予以加工生产。

  而所谓“标准化”印刷品,没错,它就是为服务属于大多数的中低端客户需求而产生的,以名片与普通宣传海报为主。有什么样的市场需求决定有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印刷电商平台将其规格、材质、数量、工艺“标准化”,一是方便客户选择与下单,二是方便后台的流程管理,有什么问题吗?

  事实上,高、中、低端产品与服务,在任何行业都是永远并行的三套车,在印刷电商平台上亦是如此,并非一个取代一个。要通通满足三种不同层次的印刷需求,考验的是印刷电商平台的模式设计、资源整合能力与运营能力,这是战略与技术层面的问题,而非印刷电商平台是否具有存在意义的问题。

 

[时间:2016-08-03  来源:彩虹光印刷]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