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出版:要“相马”更要“赛马”

精品出版

  海尔集团张瑞敏曾提出了“相马不如赛马”的人才培养准则,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企业将此奉为座右铭,纷纷加以效仿。“相马不如赛马”强调不能单凭印象决定员工的优劣,而是要把员工放到市场中去,放到竞争中去,最终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笔者认为,这条准则,值得出版业借鉴,尤其是适合精品出版。

  近些年,无论是中央与地方出版集团,还是具体到各出版社,都明确提出了“以精品出版树品牌”的战略。加上各类出版资助基金对精品出版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精品出版形势一片大好。2015年全国图书选题总数下降了0.2%,似乎也印证了出版社把提质增效放在了突出位置。去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更是为精品出版增添了强大发展动力。

  对精品出版而言,“相马”意味着在拿到选题时,就应该对其出版价值、市场前景、读者反响、作者影响等加以甄别,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论证;“赛马”即选题通过论证,正式出版后,如何使其在每年新出版的40多万种图书中脱颖而出,得到市场和读者的认可,成为畅销书或有价值的精品力作。

  对选题进行全方位“相马”

  在图书出版的链条中,尤其是精品出版,编辑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一方面,编辑要确定选题、立项,与作者约稿、组稿,进行编辑、加工等;另一方面,图书出版后,编辑要配合作者或发行人员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一名优秀的编辑,遇到好的作者,再加上好的选题,在一起碰撞出火花,一部好书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编辑作为整个出版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不单单要把握选题、沟通作者、熟悉文稿,还要了解整个图书市场的动向、读者阅读心理等。拿到一个好选题后,编辑应首先了解市场上有没有已经出版的同类选题、反响如何、作者影响力等,这也就正式开启了“相马”。在确定将选题列为精品出版项目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其加以论证,判断该选题到底属不属于精品出版的范畴。

  目前,出版集团、出版社都将精品出版项目论证作为每年出版工作的一部重头戏。作为对图书选题是否具有出版意义、前景及价值的综合性判断,项目论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据笔者了解,现在大部分论证会都是编辑部门及有关专家学者“唱主角”,往往是由他们的喜好决定了一个选题的命运,说服力明显不足。所以,项目论证除了邀请专家学者外,还应该有了解出版物市场、知晓读者阅读心理的人员和读者代表参加,并相应加大这部分人在选题论证中的权重。可以邀请图书馆及新华书店的销售人员、各类读书会的负责人、优秀的书评人为选题“把脉”;对于某些专业性强、学术性强的选题,还应邀请相关专家对其进行严格论证。

  实行资助与奖励相结合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这些年,从国家到省级,各类出版资助基金纷纷登场,投入的金额也越来越多。这些出版资助基金的设立,助推了我国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鼓励和支持了优秀出版物出版,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社会反应良好。出版社也高度重视各类出版资助基金的申报工作,甚至成立了专门的申报机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目前,出版资助基金大多是在项目通过评审会后,即可获得资助。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版社面临的资金压力,使出版社可以放开手脚出好书,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丛书、辞书的出版。但值得警惕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少量编辑人员在项目获得资助后,反而失去了宣传推广动力。所以,笔者认为,不妨实行出版前资助和出版后奖励相结合的办法:一是在项目通过评审后,对其的出版给予资助;二是在资助的项目出版后,根据市场反响、读者认可度再给予一定的奖励;三是对曾经不被看好的项目,但出版后却反应良好的图书进行奖励。这样做既有利于推动精品出版,又鼓励出版社加大宣传推广,使精品图书能更好地走向读者。

  通过“赛马”实现出版价值

  专业性或学术性的图书,读者群体相对固定;大众类图书,读者群自然更为广泛。但不管是专业性或学术性精品图书,还是大众精品图书,读者评价高不高,始终是衡量一本书出版价值的最终落脚点。对出版企业来说,社会效益的真正体现,不单单是看出了多少书,更多的是要看出了多少能够影响世人、升华思想的好书。所以,精品出版既要突出“精”,又不能只叫好不叫座;精品出版项目既要严格论证,又要在出版后接受读者的考验。

  精品出版项目一旦出版后,就开始进入“赛马”阶段。在这个阶段,读者认可不认可、反响好不好,将成为试金石。也只有让读者为精品图书打分,才能真正检验出版成色。在“赛马”的过程中,一些原本被看好的图书可能会被淹没在书海大潮中,让人惋惜;一些原本不被看好的图书可能实现“逆袭”,大热一时,好评不断。但说一千道一万,决定一本书命运的,终归还是内容。

  宣传推广更要持续加强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当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何做好精品图书的宣传推广,使其能够被更多的读者所接受,也是对出版人的一种考验。除了网上预售、召开新书发布会或研讨会、举办签售活动、举行读书会、做好书城码垛这些传统的宣传推广外,还应充分挖掘新媒体的营销优势。如与在业界具有较高声誉和较强粉丝黏度的微信公众号合作,定期举办荐书活动;举办转发微信、微博新书信息,有机会免费获得精品图书活动;建立微信群,让作者与读者进行交流互动;利用众筹平台,开展众筹捐书送书活动,增强知名度。

  此外,可以出版集团为单位,每两年或者3年举办一次精品图书大巡展,让这些图书走进书店、走进学校、走进图书馆、走进科研机构。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总结回顾精品出版的工作得失,为继续做好精品出版提供参考借鉴;又可以充分发挥精品图书的示范引领作用,展示良好出版形象。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对于精品出版来说,“相马”只是走出的第一步,如何能够在“赛马”的过程中赢得读者的口碑和声誉,则更为重要,这也是出版企业真正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集中体现。

  (作者系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范新坤)

[时间:2016-07-1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