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匡庄小匡庄,早晨起来‘踢里哐啷’。”这句俗语描述的是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龙家圈镇大、小匡庄村老百姓忙碌于桑皮纸制作的场景,“踢里哐啷”是制作过程中墩砸桑树皮时发出的声音,而这句俗语竟不知从何时开始流传。在历经300多年沧桑后,这种凝结了无数匠人的古老手工技艺已经逐渐被机器及现代化的光芒遮掩。
幸运的是,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小匡庄村李庆亮传承下来,他也是桑皮纸第21代传承人,向前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
桑皮纸也被成为老纸,以桑树皮为原料制成,纸张呈天然乳白色,质地柔韧,耐磨损,甚至有着“千年老纸”的美誉,据说只要保存得当,干透的桑皮纸千年不褪色。古时桑皮纸广泛应用于买卖契约、文书等记载,如今成为不少书画家的新宠。
在李庆亮的农家小院内,几位头发半白的中老年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时一人身兼数职,而他们多数跟着李庆亮制作了30多年的桑皮纸。也就是在这小院内,记者看到了桑皮纸的主要制作过程。
李庆亮说,桑皮纸最主要的制作流程为选料、锅蒸、石碾碾压、墩砸桑皮泥、刀割、制浆、竹帘抄捞以及晾晒。制作过程中,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为竹帘抄捞,这直接决定了桑皮纸纸张厚薄均匀及平整度。在一个盛放有桑皮纸浆的水池边,一位老师双手把持木杆,将平整细密的竹帘放入池中捞出,水从细密的竹帘空隙中过滤掉,竹帘上方留下了薄薄的一层桑皮纤维浆,整个竹帘上还能看到粗细不一的纤维,增添了几分古朴色彩。李庆亮说,没有几年的经验积累,很难做到一捞成型。
在一间屋内,晾晒好的桑皮纸被整齐码放在墙角,天然乳白的桑皮纸发出淡淡的清香味,桑皮纸也成为书画家的新宠,供不应求。桑皮下脚料制作的油篓纸也成为老字号酒厂、酱菜厂保存食品的不二之选。
李庆亮说,桑皮纸从桑树皮到纸张需要大约3个月时间,而且一斤桑树皮只能出一两多纸,整个制作流程生态无污染,李庆亮甚至用桑皮纸冲洗的纸浆水浇树。
尽管李庆亮有其他更赚钱的产业,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坚守了30多年的桑皮纸古法技艺,而且还要传承给下一代。正是因为桑皮纸有着“千年老纸”的称号,李庆亮正在与故宫博物院联系,如果能加入到故宫书画修复工程,桑皮纸也将被赋予新的内涵。
[时间:2016-07-08 来源:沂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