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29日,为期两天的第九届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指导,中国印刷博物馆、北京印刷学院以及荣宝斋联合承办,代表着国内印刷史研究最高学术水平。时值中国印刷博物馆成立20周年之际,与会的6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了博物馆建馆历程,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传统印刷的传承发展与产业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在参观中国印刷博物馆后出席了研讨会。
“我曾多次参观中国印刷博物馆,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在认真听完博物馆工作人员对馆中珍贵展品一一介绍后,阎晓宏感叹于我国印刷史的源远流长。他表示,印刷业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行业,今后仍有着非常大的潜力。
阎晓宏在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虽然印刷史的研究仅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分支,但也非常重要。以往人们谈到印刷往往认为这只是一项技术,事实上它包含了重要的文化要素,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印刷大国,“十三五”时期,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印刷业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印刷史研究既有历史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对于未来我国印刷史研究工作的开展,阎晓宏提出了4点建议,即重视研究前沿问题,弘扬创造创新精神,注重多学科合作来推动印刷史研究,加强对印刷史研究成果以及印刷业的宣传。
记者从会上获悉,为了配合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主办方于2015年11月即启动了会议论文的征集活动,历时7个月,经过初选、专家复审等环节,最终本着优中选优的方式遴选出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外来稿7篇。论文内容包括印刷史综论、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印刷材料与工艺研究、书籍与版本研究、印刷术的交流与贡献、印刷与社会等方面。
来自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华书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印刷博物馆、上海印刷博物馆、南京图书馆等单位的近30位业界专家,分别从印刷术起源、发展、传播过程中的多个角度进行了专题演讲。
研讨会现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教授潘吉星介绍的活字印刷术起源的最新研究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称赞。
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袁亚平、北京印刷学院校长罗学科、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印刷史研究委员会主任曲德森等参加会议。
[时间:2016-06-3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