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出版走向知识出版 ——浅谈科技出版的产业转型之路

传统出版知识出版科技出版转型

  ●大数据时代,科研用户对于文献和科技内容的需求出现巨大变化。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科技内容和文献的缺乏,而是科技数据泛滥和“信息爆炸”背景下的“知识缺乏”。简而言之,他们的需求正从“以数据为中心”转向“以知识为中心”。

  ●知识出版可继续上溯至科研创新过程的源头,基于海量的、权威的、系统的内容资源,通过语义工程、知识图谱、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数字版权保护等技术和方法将“数据”转化为“知识”,进而为科研人员提供多元化、立体化、定制化服务和“解决方案”。

  ●科技出版业正沿着从传统纸介质出版、数字化出版到数据出版,再到知识出版的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轨道”不断发展革新,其产品或服务的形态也随之从图书期刊、电子和网络出版物,到数据库与知识库,再到知识服务衍变。

  ●国家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政策,新兴技术的发展成熟和广泛运用,都为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后发企业实现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让中国科技出版企业有机会实现从传统出版向知识出版的跨越发展,从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对于出版业而言,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会带来一次产业的变革,为出版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科技出版这一细分出版领域而言,由于其主要面向科研人员和专业从业人员,目标用户相对集中且具有相近的需求,因此,其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也有其外在的特殊性和内在的一致性。

  技术变革推动产业转型

  传统的出版业务模式,是通过对科研成果的整理、归纳,从而实现创新成果的传播发布以及转移转化。对于出版社而言,则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创意化的选题策划、专业化的编辑加工、工艺化的排版印刷、渠道化的销售发行等出版工作,为作者提供增值化的出版服务,为读者提供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准确性的图书、期刊等纸质化内容产品,搭建起了作者与读者的桥梁。科技出版企业正是通过这样的传统出版活动,践行着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科技交流、传播科学精神、推动科技创新的责任和使命,也实现着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价值。

  随着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版业开始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即将原先的纸质出版物电子化、数字化,通过光盘或电子文件的形式,实现内容的“二进制”存储,把纸质版图书、期刊的内容展现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内容存储的空间,也大大提升了阅读的便携性和信息传播的效率。因此,数字出版改变了出版物的介质和形态,让内容和信息传播得更快、更广、更多元化。

  对于科技出版而言,数字出版方式让科研用户可以获得越来越多的文献和信息,也导致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市场从原先的出版者市场变成了读者市场。因此,科技出版企业不得不去挖掘数字化内容背后更大的价值,深层次利用一次文献内容资源。数据出版就是通过对一次文献内容的数据化、碎片化处理,对内容文本的字、词、句、段落、图像以至于声音和视频,进行关联和分析,建立检索和查询,提供数据和信息服务,并为下一步无穷无尽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利用奠定基础。目前,越来越多的文献数据库产品相应而生,如施普林格(Springer)的SpringerLink,爱思唯尔(Elsevier)的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已经成为全球科研人员不可缺少的科研工具之一。

  为科研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科研范式正在从实验科学、理论推演、计算机仿真向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转变。科研人员对于文献和科技内容的需求也出现巨大变化。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科技内容和文献的缺乏,而是科技数据泛滥和“信息爆炸”背景下的“知识缺乏”。因此,传统的数据库检索和文献获取方式已不能满足科研用户的需求,他们所需的科研需求正在由单一的信息和文献索取向线性化、层次化、关联化的数据分析,乃至向结构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知识探索利用转变。简而言之,科研用户的需求正从“以数据为中心”转向“以知识为中心”。这种科研需求的变化给科技出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仅仅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成果的整理出版和发布已经远远达不到科研人员的要求,科研用户需要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知识服务。为此,科技出版企业要实现知识出版,即从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中建立关联、发现知识,并研发决策和分析工具,提供科研智能服务。

  在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产业形态下,科技出版机构只是提供位于科研过程末端的出版服务,而在数据出版形态下,科技出版机构通过碎片化、交互组织、内容集成等手段,实现了向科研创新价值链的上溯。而知识出版则要继续上溯至科研创新过程的源头,基于海量的、权威的、系统的内容资源,通过语义工程、知识图谱、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数字版权保护等技术和方法将“数据”转化为“知识”,进而为科研人员提供面向科研立项、文献检索分析、实验辅助、学术传播与交流、成果发表和学术评价等整个科研生命周期的多元化、立体化、定制化服务和“解决方案”。

  沿着技术轨道不断前行

  目前,国外科技出版机构已经针对科研范式的变化,加大投入,加快从传统出版向新兴出版转型,从传统的数据出版与信息服务向知识出版升级。

  例如,国际科技出版巨头爱思唯尔已开始从内容资源的全文阅读服务(ScienceDirect)延伸到知识服务(SciVerse和SciVal),并在原有丰富内容的基础上,开发了创新分析工具和应用程序,提供内容的增值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从爱思唯尔官网发布的年度财报中可以看出,2014年,其传统出版印刷业务收入只占整体收入的18%,而线上业务收入却占比66%,可以说已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另外一家国际科技出版领先企业施普林格则推出了Healthcare项目,即通过对相关学术资源进行整合与梳理,按照客户的不同需求,开发出多样化的系列产品,又灵活采用再版抽印、有偿使用、在线教育和培训、专家论坛、社区互动等方式,积极与客户保持交流与互动,通过开放式的知识出版模式,形成了一个健康领域的学术生态圈。

  可以说,科技出版业正沿着从传统纸介质出版、数字化出版到数据出版,再到知识出版的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轨道”不断发展革新,其产品或服务的形态也随之从图书期刊、电子和网络出版物,到数据库与知识库,再到知识服务衍变。

  抓住“机会窗口”加快转型步伐

  在当前科技出版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下,对于中国科技出版企业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中国科技出版企业面临着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生存压力、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可持续发展压力、国外科技出版机构在知识服务方面的领先优势带来的竞争压力,还有平台提供商和技术公司跨界竞争的替代威胁等挑战;另一方面,国家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政策,鼓励文化企业走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发展道路,支持文化企业跨区域、跨行业发展。而且根据技术轨道理论,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新兴技术的发展成熟和广泛运用,也为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后发企业实现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让中国科技出版企业有机会实现从传统出版向知识出版的跨越发展,减少阶段性投入的风险,而在明确的目标下,进行相对精准的战略部署和投入,从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因此,对于中国的科技出版企业,尤其是有基础、有能力、有责任的大型出版集团而言,必须积极应对,迎接挑战,尽快推动从传统出版向知识出版的产业转型,满足中国广大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多元化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很可能会错失产业升级的重大机遇,失去追赶国际出版机构并与之竞争的机会。

(作者单位: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张凡)

 

[时间:2016-05-05  来源:商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