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大印刷厂的印刷工人劳动之美

印刷厂劳动

  为了展现印刷人的劳动之美,4月18日~22日,记者走进北京八大印刷厂,实地体验了印刷工人的工作。在体验的8个印刷工种中,有风雨无阻配送报纸的司机,有印刷车间的技术工,有数字环境中的制作员,有复制古画的手艺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是普通劳动者最忠实的“代言人”。

  冯利鑫和他的徒弟们: “密室”中见境界

  职业:保密车间工作人员

  时间:4月18日15点

  地点: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

  在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的厂区内,有着数个大大小小的保密工作室,保密印制任务一经下达,它们会随即启动。豪华装订部内就有专门的装订保密车间,“只有在保密工作的空档期才能打开门给你们看下,但严禁拍照。”有幸在这样的空档期,记者跟随北京新华印刷豪华装订部车间主任冯利鑫一同走进了这样一间“密室”。

  之所以称之为“密室”,是因为在四面洁白的墙壁上,除了两扇铁门,没有一扇窗,能见到的只有入口处墙壁上醒目地贴着以红色字体为题的保密条例,以及墙上不时闪烁着红光的监测摄像头。红色警示时刻在提醒着进入这间保密工作室内的工作人员,谨记使命。

  保密印制工作干久了,尤其是在连夜工作的时候,不知外面天黑还是天明,手机及一切通讯工具均被没收,没有一丝外界的消息,到饭点儿的唯一信号是送饭人员的敲门声。方寸间,唯有手头的印刷品成了他们的全部。

  保密印制工作又绝对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能够参与保密印制任务,技术过硬那没得说,还得思想过硬。”今年已经到了知天命年纪的冯利鑫,打刚入厂还是毛头小伙子时就开始接触保密印制工作,算起来,已经干了小20年。采访中,他还很自豪地给记者展示在执行上一个保密级别很高的任务时,印有自己照片的出入证。

  郭涛、邓小霞、马欣,是冯利鑫的徒弟中曾参与过保密印制工作的佼佼者,如今这些“80后”“90后”徒弟们已接过接力棒,将“密室”工作精神继承了下去。

  豪华装订部里有一句话朗朗上口,那就是保密印制工作的“三句箴言”——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听的不听。这是豪华装订部的保密工作传统,更是北京新华印刷乃至整个印刷行业内千千万万从事保密印刷工作的人们都默默遵守的职业金言玉律。

  王小凤: “火眼金睛”把好质量关

  职业:质检员

  时间:4月21日14点

  地点: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在长长的挑样台旁,王小凤与她的同事围坐在两侧,正在对刚刚装订好的《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优秀案例》进行成品质检。印品从眼皮底下一过就能抽出次品,凭借13年的质检经验,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主任王小凤已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王小凤向记者展示了一本她在挑样过程中查出的次品,这本书乍看与其他书并没有区别,但是经她指出后,仔细看会发现书脊上的局部UV出现套印不准的状况。“除了把控成品书的质量问题,我们还会在装订过程中进行巡检,对检验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处理过程跟踪。”王小凤与她的同事们给华联印刷的印制质量上了“双保险”。红色工衣、蓝色帽子是他们区别于其他部门的标配。

  “首先要做好检测预判,根据图书印制方式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印刷过程中做好巡检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所存在的问题;装订完毕后对成品进行挑样,严把质量关;对质检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便于质检工作的持续改进。”王小凤说,“查到一本不良品,这说明能够发现问题,经过我们的处理将不良品变为可正常流通的产品,这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干一天就要负一天责任,不能让一本不合格的书离开车间。”说着,这位“70后”主任又埋头到质检工作中。

  张超: 行进在凌晨的使者

  职业:报纸配送司机

  时间:4月19日10点

  地点:北京日报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200多公里、3个站点、4个区县,一天两个来回,这是张超日复一日的工作“矩阵”,他一走就是十几年;凌晨2点起床、晚上7点下班,一个月工作26天,这是张超年复一年的作息时间,他一干就是十几年……当记者在北京日报印务有限责任公司见到报纸配送司机张超时,他已经开始了下午班的工作。

  “不管刮风下雨、春夏秋冬,我们都得在凌晨2点30分准时到单位等报纸。”在跟随张超配送《北京晚报》的路上,他向记者讲述了配送司机的艰辛。为了每天早上将报纸准时运送到分布在北京的各个站点,司机们必须在夜里配送,别人熟睡的凌晨却是他们的起床时间。

  当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发生时,配送司机们在印刷车间外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常常日报刚派送出去,就马不停蹄地开始送晚报。“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那天,凌晨送报纸的车都走了,走到一半被叫回来,战争爆发了,报纸得重印。”提及此事,张超仍记忆犹新。

  张超将自己10多年来的坚守称之为一种习惯——习惯了凌晨2点起床、习惯了在印刷车间外等待,甚至习惯了每天抓紧时间将报纸送到读者手中时的那份与时间赛跑的紧张感和成就感。“其实习惯就好了,现在我都不用闹钟,两点钟就自然醒了。”张超笑着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北京日报印务,还有着30个像张超一样的报纸配送司机,每天都有数以百万份的报纸通过他们和他们的福田车送达北京各个站点。他们坚守岗位,坚守着已经养成的“习惯”。

  姚润杰: 印前制作 把我练成“杂家”

  职业:CTP中心员工

  时间:4月20日14点

  地点:北京十月印刷有限公司

  “每天早上到工作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QQ企业号接收客户的源文件。”北京十月印刷有限公司CTP中心员工姚润杰告诉记者,作为印前制作人员,她的工作就是将电脑里的图文变成印刷品,除了会操作各种软件,还要熟知印刷的整个流程。可以说,CTP印前制作员是个“杂家”。

  3台电脑,1台打印机,1台数码打样机,在这间20平方米左右的工作室内,姚润杰所有的印前制作工作都在这里完成。文字是否为四色字?字体是否嵌入、叠印?所有文件尺寸是否统一?文件有无出血?成品是否出现烂图烂字现象?……在接收到印前文件的那一刻起,姚润杰开始就对文件进行预检,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导致后期生产不流畅。

  “现在基本上都是坐在电脑前完成所有工作,与传统制版站着的工作方式有很大区别。”对比所经历过的两种不同工作方式的环境,姚润杰感触颇深,“在以前的传统制版车间里,用于手工拼贴、套拷的用料堆积如山。”但是记者所看到的CTP制版车间整齐清洁,姚润杰口中所表述的杂乱在如今的数字印刷技术环境下已逐渐销声匿迹。

  在印前部门工作,一定要对产品的整个印刷过程有深刻认识。除了专业技能,还要细心负责。失之毫厘,将对之后进行的环节造成很大影响。在按照CTP工作蓝纸要求进行各项操作后,姚润杰要对图文内容进行“查缺补漏”的校对。除了规定的检查动作,他们甚至还查出了出版社编辑校对时没有看出的差错。“比如某次客户发过来的书籍,我们校对时发现目录仍存在问题,有跳页的情况,在与客户沟通后及时修正,客户非常感谢。”

  在姚润杰所在的CTP中心,从早8点到晚8点,相对于印刷车间的轰鸣,这里有的只是鼠标点击、键盘敲打、纸张打印的声音。坐在电脑前,印前制作员们正完成着自己手中的工作。  

  王忠海: 快印店里的 “救火员”

  职业:快印店负责人

  时间:4月20日10点

  地点:金辉印彩快印店

  忙碌,是《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金辉印彩快印店内一天的体验采访中最大的感触。这家快印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核心位置,一方面为周边提供黑白、彩页打印工作,另一方面承揽券商申报文件一站式专业制作。

  处在寸土寸金之地,金辉印彩快印店的店面并不算大,但是各个区域划分井井有条——一排长长的电脑桌把工作人员和打印区域隔开,工作人员和客户在电脑前热烈地讨论着,打印员来回传递着打印好的文件,打印机也正快速地吐纳着纸张……在这里,记者见到了该店“80后”负责人王忠海。

  “您稍等一下,我先把这个文件改好传给客户。”王忠海一边在电脑上帮客户修改着打印文件,一边热情地与记者打招呼。从电脑排版到印刷,从与客户沟通到印后检查,从保养到修理机器,王忠海是快印店里的“救火员”。哪里有“火情”,他都会及时到哪里“灭火”。“在快印店里,机器经常性‘罢工’是很常见的事,但如果每次都等售后来修,快印店根本等不起。”久而久之,王忠海自学成才,经过机器的多次“罢工”后,他练就了不差于售后服务的修理本领。

  不巧的是,记者采访的中午时分,快印店的彩印机出故障了,机器打出来的海报背景色深浅与客户的要求不太一样,客户那边着急要活件,可大家却始终找不到问题所在,只得又把王忠海喊了过来。王忠海立马放下手中的急活,跑过来处理。“是因为黄色墨头干了,导致颜色不亮。”王忠海一边鼓捣着机器一边在电脑上修改着机器的配置。过了一会儿,彩印机才正常地将海报颜色打了出来。

  “我要的是一式三份,你怎么打了四份?”下午一位来取货的顾客抱怨说。刚“灭”了一场火,另一边又着火了。原来王忠海在接单时将顾客“一式三份”的要求理解成“一正三副”打了四份,这才招来了顾客的“埋怨”。在快印行业里,与客户交流、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留住顾客的重要手段。“我们自己白打都没事,耽搁别人的急事就出大事了!”说完,王忠海又投入到“救火”工作中。

  戴永刚: 讲党性的老机长

  职业:报纸轮转印刷机机长

  时间:4月18日凌晨4点

  地点:人民日报印刷厂

  印刷机长一直是印刷企业求贤若渴的岗位,那么印制《人民日报》的轮转印刷机机长平时又是怎样工作的呢?4月18日凌晨4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来到人民日报印刷厂,在高速运转的报纸轮转印刷机旁见到了今天的采访对象戴永刚,他是大胶印车间人民日报专印机台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机长”。之所以说他“老”,是因为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奋斗了22年。

  采访期间,戴永刚详细地向记者讲述了报纸印前、印时和印后的注意事项。他说:“在投入生产之前,最重要的是印前准备,对机长来说,今天的工作内容、人员和设备状况都必须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做好调度工作。”印刷中,机长要随时校对套正、观察墨色是否均匀,发现问题时,要尽快调整正确。“调整时间的长短就能衡量出一名机长水平的高低。”

  印后对于设备的保养与维护是机长重要的工作内容,优秀的机长可以通过声音辨别设备问题所在。“这都是时间历练出来的功夫,也是为什么一个合格的印刷机机长需要经过十年八年基层锻炼的原因,你得知道设备每个部位的所有情况。”戴永刚说。

  随后,戴永刚拿出一张图片偏色的问题报纸,将报纸放置机台与原图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看到报纸与原图的颜色存在很大出入。他告诉记者,印刷机是通过红、黄、蓝三原色和黑色色料按减色混合原理实现全彩色复制的,因此需要调整4个颜色坐标,使之与原图的颜色坐标尽量重合。这些都是在机台电脑上随时完成的。

  “当机长不容易,需要不断学习。现在印刷技术发展真是日新月异,我感觉自己的知识不够用啊,尤其是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需要恶补。”谈到未来,戴永刚感慨道。

  长期上夜班,作息不规律导致很多印刷机旁的工作人员有胃痛、肥胖的“职业病”。谈及这些,戴永刚说:“哪个行业不辛苦呀,我们印刷的是《人民日报》这么重要的报纸,就得时刻以党性来要求自己!”

  黄近厂: “耐得住寂寞”的手艺人

  职业:珂罗版印刷车间工作人员

  时间:4月20日9点30分

  地点:北京市印刷技术研究所

  先对原件拍照,再以玻璃为板基,在玻璃上涂上明胶,通过相片制版,把图像反映到胶质上,照相、修版、晒版、印刷,北京市印刷技术研究所生产部主管黄近厂熟悉珂罗版印刷的每一道工序,“珂罗版印刷师需要耐得住寂寞,一点点勾勒出自己想要的图案,颜色深浅、层次都靠自己经验把握。”

  在位于北京通州的北京市印刷技术研究所的两层小楼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在黄近厂的描述中,记者脑海中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修版台旁,黄近厂对着原作,在被底灯照亮的胶片上用毛笔细细描摹,人物的形象渐渐呈现出来,层次不一。

  与二楼数码喷绘不同,一楼的珂罗版印刷工作室更充盈着静谧与墨香。进入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大型的照相机。黄近厂告诉记者,这正是珂罗版印刷的第一步,通过卧式照相机及连续调软片对原作进行分色拍照。“同一幅画作,珂罗版复制的还原能力更强,没有网点,画面细腻。”

  为了让记者对珂罗版工艺有更为直观的了解,黄近厂将宋徽宗《听琴图》中弹琴者形象的那张分色胶片重新晒版,向记者演示了上墨的技巧:用墨辊蘸上油墨,在制好的版上滚两三下便完成了。看似简单的动作,但当记者拿起墨辊尝试上墨时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如何把控墨辊的轻重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否则很难使图画上色均匀。“像《听琴图》这样的画需要印刷好几次,才能印上所需的颜色,这就很考验操作者的把控能力和套准能力。”

  珂罗版印刷技术繁复而精微,长时间重复性的工作难免会有疲惫乏味之感。每每这时,黄近厂都会通过听音乐、聊天等进行自我调节,在午饭时间与同事交流是他最为放松的时刻。之后,他又重返自己的工位上,继续字画的勾描摹写。事实上,在北京市印刷技术研究所还有好几位像黄近厂一样的师傅,他们专注而又耐得住寂寞。

  石二伟: 做好机械手“指挥官”

  职业:UV印刷操作师

  时间:4月21日10点30分

  地点:北京易丰印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将封皮放到模板上的固定位置,经油印机油压之后,一旁的机械手迅速将封皮抽出,放到履带上,通过履带将封皮输送进光固机进行烘干,另外一个师傅将烘干后的封皮拿出并放置通风架上进行晾干。”整个流水作业一气呵成,只用了短短十几秒钟。而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一旁的机械手了。

  石二伟是《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今天的采访对象,也是北京易丰印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UV印刷整个流程的“指挥官”。他向记者解释了机械手的工作原理:操作师首先会算出油印机完成一次油压的时间,根据时间设置机械手的抓取频率。在封皮油压好之后,机械手则会准时把封皮抽出。小小的机械手不但节约了这一工序的操作时间,还排除掉了因为人为干预造成的工序中断。

  整个流程在石二伟娴熟的操作中,短短10秒钟,但事实上每个步骤对操作员的经验都是一次考核。比如第一步是将承印物放置在油印机版面上,虽然看似简单,但面对上千份相同产品,每次都需要在两秒钟内放到相同位置上,一旦未能精准完成,工序会打乱,油印会打偏,不但该印品报废,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印活的工期。“其实没什么难的,熟能生巧嘛!”石二伟略显憨厚。

  所有的工作流程中,石二伟认为难度最大的是制版。油墨和辅料的选择很是讲究,不同材料的承印物要配比相应的油墨和辅料,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油印效果。油墨选好以后,制版师傅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模板。“就拿这个封皮来说,有些客户只要求将大字突出显示,但也会经常接到将大字旁边的小字进行UV处理的要求,这样版面制作更难。”石二伟说。

[时间:2016-04-25  作者:王勤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