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山中心城区海棠广场,有一幢几乎被人遗忘的破旧小楼,屋顶垮塌,门窗空敞。但只要留心观察,不难发现这幢小楼的独特之处,青砖灰瓦,一楼一底,在西方建筑风格中融入了中国元素。这便是曾经闻名遐迩的嘉定教文馆,是中国西部最早的西式印刷厂,其创建者是著名传教士赫斐秋。
1891年,赫斐秋与启尔德、何忠义等一行8人,作为加拿大的第一批传教士前往中国四川。当时四川活字印刷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有限的雕版印刷费工费时,且价格不菲。到四川后,赫斐秋感到有必要建立一个印刷所。
反复考量,赫斐秋决定在嘉定(乐山)建印刷厂。嘉定造纸业发达,辖下夹江县有上千年手工造纸历史,距离嘉定城不过30公里。
1897年,赫斐秋筹集到1500元捐款。他用这笔钱采购了两台印刷机,又在上海购买了数量有限的汉字字模。据资料记载,这两台小型印刷机是中国汉口以西最早使用的印刷机。嘉定教文馆开业那天,乐鼓齐鸣,当地官员和一些乡绅也到场庆贺,不少百姓争先恐后来看热闹。
建厂后,他在多伦多维多利亚学院的一次演讲中说:“……中国人是一个喜爱读书的民族,没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比得上通过印刷品作为媒介来影响他们。”
但嘉定教文馆的发展却一波三折。1900年庚子事变中,赫斐秋等人不得不离开,嘉定教文馆因此停业。事变结束后,在他的建议下,文焕章被派到嘉定重启印刷厂。从此,文家三代与乐山结下不解之缘。文焕章是一位懂印刷业务、精力充沛的管理者。嘉定教文馆重新开业后,大量采用夹江生产的纸张,进而推动了夹江造纸业的发展。
在文焕章的带领下,教文馆发展迅速。至1903年底,教文馆的铅字库扩大一倍,又添加了几台机器。据统计,从1902年至1903年底,教文馆共印书22万本,还印刷了日历、招贴画、地图等。1904年,嘉定教文馆迁至成都,次年更名为“华英书局”,抗战期间员工达200人。
在嘉定教文馆搬迁成都之后,教文馆遗址及周边一直是乐山文化中心。抗日战争时期的乐嘉小学就设在其中。乐山先后兴办了《诚报》《乐山公报》等三十多种报刊,其中半数左右在嘉定教文馆附近。
[时间:2016-04-21 作者:吴亚飞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