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实,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也需要倡导“工匠精神”。
新闻出版广电行业主要从事精神产品生产,是特殊的生产部门。那么,精神产品生产应倡导什么样的工匠精神?笔者认为,在导向正确的前提下,精神产品的生产,更要保持不差毫厘的认真态度,更要具有把“技术变为艺术”的美的追求。
日前,《新华字典》入选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份殊荣,是精益求精得来的,尤其是内容的零差错,让人肃然起敬。
在当今时代,文化的传承,有了更多的渠道,人们不必再像《新华字典》诞生的年代那样,靠这个可敬的“哑巴老师”读书识字。可是,《新华字典》编印中体现的工匠精神,依然是高原上的一座高峰。
毋庸讳言,随着规模的膨胀,加之社会浮躁之风的影响,不差毫厘的职业追求在行业的某些方面正在淡薄。不仅有些新媒体上错字连篇,就是老牌的传统媒体,内文、字幕、播报也经常出现初级差错;每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的曝光,也作为“出版3·15”的一大焦点受到社会关注。这些在质量和品位上的瑕疵,已经成为行业之痛。
精神产品的重要性,在于成风化人。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在行业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把精益求精作为从业人员的职业追求,以精神产品的高质量更好地服务大局,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
[时间:2016-04-18 作者:丁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