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6日上午,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举办的第十二届(春季)全国地方版图书博览会纸电同步高峰论坛在三新文化办公楼六楼多媒体功能厅隆重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此次论坛由三新研究院(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研究院)主办,围绕电子书的发展与“纸电同步”展开。会后,参会图书馆和出版社均表达了对此次论坛的高度赞赏。
数据明理 “京”“地”出版存差异
武汉卷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管饶琴琴首先作了“地方版与京版图书馆馆藏结构数据分析”,其卷藏采样来自950所图书馆入藏的2005年及以后出版的中文纸质图书数据,分别从图书馆数量、馆配总量(估算)、市场份额、品种份额、图书定价、单品种销量(推算到全国图书馆)、新书市场份额、价格区间册数分布(以2015年为例)、主要价格区间类别分布(以2015年为例)、馆配结构(以2015年为例)等多方面阐述了地方版与京版图书馆馆藏结构的差异。
发展之困 出版社供给侧亟待改革
此次会议特邀嘉宾化学工业出版社数字部主任温强和中国铁道出版社总会计师魏立华,针对“纸电同步”中的电子书的发展难题与困惑作主题报告。报告中他们对本社的电子书发展情况及行业现状进行讲解,并由此引出版权问题、电子书产品形态和运营模式单一、产业规划及人才匮乏等几大难题。温强主任也对湖北三新中文馆配云平台(田田网)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其可以根据用户不同教学和使用需求,以及各出版社不同产品重点来解决个性化需求与个性化供给的矛盾。
魏立华先生认为电子书在国内的发展道路虽然充满曲折,但是前途是光明的。中国铁道出版社目前正积极展开向数字化方向转型,走纸电同步发展之路。魏立华先生针对目前“纸电同步”发展所面对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答:第一,针对内容资源知识产权认识不统一,需要积极寻求政策和法规依据,同时运用市场手段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第二,针对市场影响的真实情况认识不统一,需要用数字和市场反馈的事实说话,导引正确的结论和方向;第三,针对数字出版项目的实施做法不一致,需要主动邀请并联合相关部门参与具体项目的实施;第四,针对数字出版的认识不统一、不深刻需要明确数字出版的概念并做细致的沟通工作。
温强主任说提出难题是为了引发大家对困惑的思考,进而找出解决方案!出版社如何做好“电子书”产品 ;如何解决版权顾虑 ;如何打通产业链 。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电子书的道路上必须要思考的问题。针对目前电子书发展的积极态势,两家出版社都提出了各自出版社在“纸电同步”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并积极寻求更有有效的解决途径。
发展之愿 开放合作共同迈步
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馆长周国正提出纸电同步之“愿”: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向数字资源倾斜,一些出版社、馆配商已经意识到转型的必要性。三新公司启动了“三新中文馆配云平台”(“田田网”)的建设,为出版社图书销售和图书馆采购分别提供了三种途径:单独的纸质书、单独电子书、纸电捆绑;并在纸电图书定价策略上建立起利益的平衡点。
从图书馆角度来看,电子书发展式微的原因有三:一是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数字版权保护不完善。二是电子书供需矛盾突出,整体质量不高。三是各方博弈,利益难以平衡。现在,纸电同步背景下图书馆最关心的事情:一是如何招标采购,二是电子书格式问题。同时,电子图书编目也是纸电同步发展上的难点,将电子资源整合进藏书目录系统,有利于读者使用,也有利于图书馆内部业务的开展。要想电子书实现突围:一是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行业规范。二是建立以馆配商为主导,基于出版社和著作权人的面向图书馆的开放云平台。三是建立馆配商服务评价体系。
武汉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洪元从出版社、中间商,图书馆三方面对电子书的发展提出了深度的分析与展望。目前整个电子书相关的资源体系是断层,没有形成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解决电子书的发展困局,就要解决好图书的上下游问题。
首先,针对上游出版社而言,电子书的技术和版权都没有太大问题。关键在于出版社方面对于电子书的观念:一是出版社根本就没有从新产品的角度对新书电子书进行宣传、推荐,继而投入资金,精力去推广,而是作为纸质书一体的,类似附带物,导致电子书的发展从起步阶段就缺乏重视。二是出版社拥书自重,想自发销售。其实这也是可取的,但是建议分不同对象,不同渠道,零售和团体还是要区别对待,团体用户必须通过第三方平台以期获取更多的信息内容。
中间商拥有的平台可以很好的解决数据库使用中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对中间商来说,如何取得出版社的信任,帮助出版社取得电子书销售最大的利益诉求,让出版社把第三方平台作为自己销售体系的一部分是最重要的。真正做到把出版社的书目信息内容放到平台上,推广到下游图书馆去。
最后,针对下游图书馆而言,电子书数据库必须要达到一定基础量的累积,至少要有一万册以上的电子书预算,才能满足读者所需。
总之,出版社和图书馆都需要开放思想、开放心态、开放观念,实现资源整合,利益共荣。
大势所趋 纸电同步迫在眉睫
三新文化 不做先烈只为领军
纸电同步是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二次创业”的目标和追求。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宋旅黄一直践行“将中国文化播撒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愿景,逐步成为图书馆配市场的领军人物。但是,这不能满足宋旅黄为图书市场做贡献的追求。他于2014年毅然提出纸电同步融合的观点,这是我国数字化浪潮下的大趋势,也是图书市场“互联网+”的战略转型之路,更是可以引领全行业创新发展的途径。
在宋旅黄的带领下,他的团队对图书馆、出版社、图书市场等主体进行深入的调研,从图书馆的角度来看,馆藏质量、图书馆采购模式、全民阅读趋势等都是影响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从出版社的角度来分析,体制、观念、定价原则、政策依据、图书市场等等都是关注的重点。
图书馆作为图书市场的需求载体,纸电同步能够合理化建设本馆藏书,更好的服务大众。针对图书馆馆藏结构合理化建设方面,宋旅黄根据大量的文献调研及实地考察访谈,结合统计分析法、书目对比法等各种实证研究方法、构建一个适合图书馆发展的馆藏综合评价模型,而这些学术性的理论知识也将融入到公司的研发部门、技术部门进行知识转化,形成系统软件,可以为图书馆今后的工作提供更多便利。图书馆采购方面,宋旅黄认为传统的采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图书馆的馆藏需求,而是传统模式与PDA模式相融合,让读者参与采购环节,可以有效提高图书馆藏书利用率,这也是推广全民阅读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出版社是图书市场的供应载体,纸电同步能够为出版社带来更大的市场前景。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看,出版社体制不够灵活,不能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观念有待提升,对电子书市场的认识不全面;对图书馆依赖低价、盗版书无奈等等原因,让纸电同步的道路越发曲折。但是,这并不能淹没纸电同步所带来的市场前景,由相关的市场调研预测得知,我国的馆配市场规模约为95亿元,而电子书市场将占据近40%,纸电同步迫在眉睫。
三新文化是连接图书市场的桥梁,是推进纸电同步的主力,通过三新馆配云平台(即田田网),将电子书开发、阅读器开发、正版定价、馆际对比、书目选书、线下纸书拓展、线上选书、智能采书、平台配送融为一体,带领上游出版社进入到电子书市场之中,同时又能为图书馆提供合理化的藏书建议。
宋旅黄说很多尝鲜的企业都已经成为“先烈”,而我们三新文化步步为营,打通上下游的供应链,旨在推动纸电同步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而不是“先烈”。
浙江大学图书馆资源总监张军对此次纸电同步论坛进行深入点评,他说,三新文化的纸电同步实现了两大创新突破:一是打破原来的纸电分离,通过三新馆配云平台将“纸”和“电”放在一起,进行纸电同步,这是模式的上的突破。二是实现馆际的藏书书目对比,这对图书馆来说是一大幸事,能够通过学习比对优秀图书馆对自身藏书结构进行改进,这是模式上的创新。但是他对纸电同步也发出了提醒,纸电“同步”之前要实现纸电“融合”,一步一步才能实现目标。
互动环节的嘉宾对纸电同步表现出极大热情,人民邮电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主任安达发表了他的观点:“实现纸电同步,必须要图书馆、出版社、馆配商三方达成一致,找到三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小步快走,建立并完善生态链。”
学术之道 馆藏与出版论坛选题思路
纸电同步论坛结束后,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原副馆长吴志荣为三新文化倾力打造的馆藏与出版论坛(2016年)论文征集作了相关说明。该论坛由图书馆、出版社和专业媒体联合举办,主旨为图书出版、发行、集藏和利用各领域的专业发展, 建立一个信息沟通、学术交流的研究型平台,为当代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发展路径提供科学启迪。
[时间:2016-03-30 来源:中国图书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