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用好需求侧调控和供给侧改革政策

需求侧供给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了今年的八项重点工作,其中前三项主要是宏观调控的内容,包括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挖国内需求潜力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更加积极的政策安排和更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这就把需求侧调控与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创新。 

  需求侧综合性调控加大力度 
 
   中国证券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文章表示,今年国际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不可低估。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宏观调控将进一步实施适度扩大总需求的政策。
 
  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力度。今年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这与往年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从《报告》公布的赤字率看,2013年、2014年都是2.1%,去年提高到2.3%,只增加0.2个百分点,而今年一下增加了0.7个百分点。表面上看,3%的财政赤字率达到了欧盟的安全警戒线,但这条警戒线近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被突破,目前美国 、日本的赤字率都在6%以上。中国以6.5%以上的预期GDP增长率,安排3%的财政赤字率,从实践上看是必要、可行和安全的,从理论上说还留有政策空间。其中,赤字增幅较大的是地方财政赤字,由去年的5000亿元增加到7800亿元。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其中仅扩大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今年就可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 
 
  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余额也增长13%左右。从预期目标的搭配看,2014年GDP增长7.5%左右,M2增长13%左右;2015年GDP增长7%左右,M2增长12%左右;相比起来,今年GDP增长6.5%-7%,M2增长13%,货币供给比例是相对扩大、更加宽松了。同时,首次在《报告》中公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的增长目标。货币政策进一步走向适度宽松,有利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加强对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的支持。虽然2月份的CPI同比涨幅回升到2.3%,但主要是天气原因和春节因素使鲜菜价格大幅上涨(同比上涨30.6%,影响CPI上涨约0.86个百分点)所致,经济运行趋势依然是通缩压力大于通胀风险,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符合实际需要和有理论根据的。 
 
  三是扩大内需的政策稳步推进。继续扩大消费需求,稳定投资增长,发挥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对内需的拉动作用,依然是中国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的大政方针和战略布局。防止投资增速持续下滑,仍然是今年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国在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扩大有效投资仍有很大空间。今年要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并发挥好对社会投资的带动效应。要通过改革创新办法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用市场化的方式促进投融资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 
 
  文章分析,《报告》提出,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主要取向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供给侧改革不是要加强政府干预,而是要放松政府管制,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增强市场机制功能。应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今年要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商事制度改革将开展证照分离试点。发挥“双创”和互联网 +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继续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平台,支持分享经济发展。 
 
  二是促进供给结构调整优化。供给侧改革要推动有效供给增长,包括改善供给结构,改进供给效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当前更迫切的是解决结构性矛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今年要多措并举,加快化解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过剩产能,在去产能中,要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严控新增和淘汰落后,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建立完善企业和产能退出机制。应充分利用市场需求不足、竞争相对激烈、企业压力较大的环境,加强规划和政策导向,推动供给结构调整和质量改进。重点是依托技术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推进产业升级,提升消费品的质量水平、品种档次和品牌效应,促进服务业扩大规模并向专业化、多样化、精细化、科技化发展。 
 
  三是增强市场微观基础活力。供给侧改革要搞活国有企业、民营经济,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资本、劳动、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合理流动,使市场主体更有效配置资源。今明两年,应下大力气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把市场调节与政府推动结合起来,加快国有企业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应当在深化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改组改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并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为更好发挥地方政府在地方国企、国资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有效可行的改革模式和路径,应尽快赋予地方更多国有企业改革自主权。在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方面,应大范围、大幅度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协调好需求侧调控与供给侧改革的关系 
 
  文章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表明了两大宏观调控政策的相互关系,就是在继续化解总需求不足矛盾的基础上,通过加快结构改革来增加有效总供给,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提出供给侧改革,不是否定需求调控,而是要把需求调控与供给管理、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在总量问题、结构问题、体制问题相互影响的情况下,需求调控与供给管理同样重要,深化改革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需求侧调控偏重于化解短期矛盾,为供给侧改革创造有利条件,供给侧改革偏重于解决中长期问题,依靠改善供给使需求得到更好释放。 
 
  深化改革已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近几年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重要体现,也是当前协调需求调控和供给管理关系的重要抓手。需求侧调控也要依托结构性改革。加大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要依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如合理确定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把适合作为地方收入的税种下划给地方,在税政管理权限方面给地方适当放权,以更好发挥地方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要依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如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等民间金融机构,以促进银行等金融领域的市场竞争,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适度扩大需求总量要依靠调整改革需求结构,促进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投资与消费有机结合、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从而使需求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内需潜力得到更好释放,形成支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时间:2016-03-18  来源:中评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