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印刷企业对接互联网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因为需求是企业组织开发的唯一源泉。
“互联网+”无疑是2015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因为李克强总理在该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代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的工作要求;因为“互联网+”与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代表着工业制造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为此,传统印刷业的积极跟进是十分正确的。
印刷业
应主动拥抱互联网
究竟什么是“互联网+”呢?百度网站作出的解释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显然,要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以“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绝非一件易事。传统行业既要有触网的勇气,敢于接触新生事物,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去“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如果不能在准确地把握“互联网+”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去触网,那么完全有可能事倍功半,花了大把的钱,结果还是走了一段冤枉路。反之,当然就是用好互联网这个数字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印刷业之所以应该主动拥抱互联网,是因为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印刷术在互联网出现后,从市场定位到消费者习惯,从整合社会资源、供应链上下游彼此间的合作到延伸产业链、为顾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从内部管理到与客户沟通,都在发生着不管我们是否愿意看到的各种变化——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变则通,不变则壅。印刷业之所以应该主动拥抱互联网,还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推动着整个社会都在发生着急剧的改变,大到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意识,小到印刷企业的业务承接、生产组织、客户提出的要求,台湾健豪这几年的成功就是源于他们较早地意识到并且顺应了这一变化。毕业于印刷科班的台湾健豪老总张训嘉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时至今日,如果还是“把印刷当印刷干,就是神经病,累死而已”。唯有“早早地把‘印刷+IT’融入到日常生产中”,走进enduser(终端客户),“了解客户需要什么产品,我们的产品该如何优化,如何获得客户的认可和信赖”,才有可能在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获得成功。
需要是开拓的源泉
目前,针对印刷业是否需要“互联网+”或是“+互联网”已经少有争议,而如何实现印刷业的“互联网+”或是“+互联网”依然需要探索,尽管台湾健豪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经验。
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区别只在于有人披荆斩棘却没能成功,由先驱成为了先烈,有人则站在前人的肩上,通过吸取别人的教训不断地改进自己,最终获得了成功。这就是先吃的前几个馒头和让你最终吃饱的最后一个馒头之间的关系,没有前人的探索就不可能有后来者的成功。那些先行者,如上海界龙集团的龙樱网、北京景华印通公司的涂书网,起步创业的方向显然不错,但或是因为市场尚需培育,他们走得太过超前,或是因为用于支撑的起步资金难以为继,最终都不得不选择含恨退出。
当然,2016年的情况与2011年龙樱网被迫落幕、2013年涂书网无奈关闭之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更多的印刷网站脱颖而出,从事设备与材料销售,进行印刷订单的承接与发单组织生产,有些还做得有声有色,比如印猫网、宁波我要印……但至于是否已经为企业带来利润,是否已经达到自我维持阶段不再需要母体投入,只有这些网站投资人最为清楚,出于他们的商业利益,外界听到的情况很难让人完全相信。
无论进行怎样的探索,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传统印刷企业对接互联网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因为需求是企业组织开发的唯一源泉。如果只是从众,那么十分有可能因为对市场和时机的把握欠火候、对自己的能力与特长把握欠准确,最终导致满盘皆输。好在这几年不光有印刷人尝试着去做“+互联网”的工作,也有网络媒体向经营方向延伸,积极开拓市场以求实现盈利的目的。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印刷企业对发展前景看得比较灰暗的时候,专业的IT人士开始跨进印刷,走“互联网+”的道路,最为典型的当属从华为出来的张军自创的云印,以及由猪八戒网联手2家印刷界的上市公司新创的八戒印刷网——这种多重业态的创新活动通过市场碰撞一定可以迎来传统印刷与互联网相融合的灿烂明天。
切合实际才能创造效益
如果说由于科技的发展、市场存在需求,传统行业到了应该主动拥抱互联网的时候,这是一种外因,那么印刷企业实施“互联网+”或“+互联网”行动计划,目的是顺应市场变迁,创造更大效益,就是一种内因。实则,内因比之外因对获得成功更为重要。对于印刷企业来说,在实施“互联网+”或“+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时候,首先得选准发展方向,因为切合企业实际才是创造效益的根本。否则,光有虚幻的美好前景,却与市场需求对不上号,或者压根儿就没有适合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去落实计划,那么一切就只能是幻想甚至是妄想。
在笔者看来,“互联网+”和“+互联网”二者的区别在于:是搭建一个印刷业使用的网络平台还是为了发展印刷。当然,即便是搭建平台,也还存在着是像阿里巴巴一样帮助业主实现老板梦,还是像京东一样由自己来实现网络营销的区别。事实证明,唯有差异化才有各自网站的市场与出路,如果雷同,应着网站运作中“独一无二,不三不四”(指一个领域只会有1~2个网站能够存活下来)的生存原则,大鱼吃掉小鱼是必然趋势。“+互联网”则是印刷企业顺应市场发展主动积极地对接互联网,运用互联网技术为企业服务。这个服务可以运用于内部管理,比如开发专门软件来加快对客户订单的处理;ERP在管理中的应用;运用CIP3让大型生产设备走智能化道路;通过互联网平台,应用社会上的生产资源来协同完成需要配套的生产任务,如此等等。当然,这些应用于生产管理的软件还可以延伸至客户端,加强与客户间的联络,帮助客户及时了解产品在生产企业的进度,满足客户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内部的网络系统还将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对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作用。
现时,对于绝大部分印刷企业来说,走“+互联网”之路,根据自身需要运用互联网技术为企业发展服务是正确之举,不应好高骛远都尝试着去做网站开发,因为那样的投入会比较大,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从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的王凌云创办的上海灵燕印务公司,无疑是对此想得比较明白且也做得较为成功的一家企业。灵燕由数字印刷起家,2014年添置了1台四开四色海德堡印刷机,走发展混合印刷的道路。为了让设计出的软件契合企业自身的需要,他花高薪引进软件开发人才,这些软件的应用既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减少了前台业务承接人员的数量、加快了生产环节中的流转,而且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出错率,有效降低了材料的消耗。这样的“印刷+互联网”模式不更适合印刷企业现阶段的需要吗?
印刷企业对接互联网的工作虽已走了数年,但渐渐地找准抓手走上轨道可能还是眼下的事,我们当然不反对有条件的印刷企业投入资金开发属于自己的商业网站,无论是搭建平台还是着眼于从网络上承接业务,但从企业的现状出发应用互联网技术可能更符合绝大多数中小型印刷企业的需求。
[时间:2016-03-17 来源:印刷工业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