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全国“扫黄打非”办下发通知,要求全国40个重点城市严厉打击高校及周边复印店的盗版复印。据《北京青年报》3月14日报道,记者走访北京多所大学周边复印店,发现大多数仍在公开承接“私人订制”复印教材业务,甚至有店家电脑里囤有上百份电子版教材,班级团购生意搞得风风火火。因店家操作隐蔽、取证困难、法律边界不明等缘由,大学周边复印店的经营至今尚处于监管的边缘地带。
大学生复印教材之风早已有之,于今为烈,从以前部分复印发展到整本复印,从以前个别复印发展到群体复印。这股流行风何以愈演愈烈,屡见不鲜?接受采访的学生说,大学正版教材价格昂贵,门数繁多,一学年订购新教材的费用就要达到八九百元;而从打印店买一本复印教材,能比新书省一半多的钱。且打印店盗印的教材还可能带有学长、学姐划的重点,考试前可以帮自己复习一下。于是,复印便成为他们“购置”教材的主要方式。
看起来,我们似乎应为当代大学生懂得省钱叫好才是?其实不然。“正版定价太高”,“为了节约钱”云云,绝对不能成为可以大肆违法复印他人教材的理由。复印教材虽能让大学生及复印店老板获得很大好处,但教材编撰者及出版商的利益则被无端地盘剥,知识产权还有多少价值可言?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作品的,属于侵权行为,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损害公共利益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虽然《著作权法》同时也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然而像如今这般整本整本复印、成系列成规模地复印、全班一起“团购”复印教材等,显然不属“合理使用”范畴,应不在上述法规可以免责的范围。
还要看到,不少复印店已将复印盗版他人教材当成一门财源滚滚的生意,在线上线下广泛招揽复印业务,据说有的打印店每月单靠复印教材的收入就有一万元之多。可见,复印教材已经不光牵涉大学生,复印店也在以盈利为目的主动开展、招揽这种业务,这恐怕就构成了事实上的侵权。
那么,大学生和复印店何以能共同公开做大这个“蛋糕”,且颇有恃无恐?原因正在于《著作权法》有个不可小视的漏洞——它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可以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这就给大学生、复印店整本复印、群体复印、成系列成规模复印提供了自由裁量的空间、躲避侵权风险的避风港,执法者似乎也无可奈何。要杜绝复印教材成风,就要修补漏洞,给“合理利用“制定具体的标准。
千万别小看了这个漏洞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如一业内人士所说,如果学生为个人学习、教师为课堂教学需要,每人每种教材均“合理“复印一册为法律所认可,其数量累积起来,对正版市场的冲击则是惊人的。不仅直接威胁教材、考试类图书出版单位的生存,也对近年来逐渐形成的版权保护意识有巨大的冲击。
[时间:2016-03-17 作者:何勇海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