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本土外文图书(指我国作者直接以外文写就的原创图书,不含翻译图书以及外语学习教材、读物)出版事业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成为外宣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十三五”开局之际,“十二五”期间本土外文图书整体出版情况如何、选题内容侧重哪些方面,值得广大出版从业者关注。
统计显示(数据来源为中国版本图书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库):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全国出版单位共申报出版9312种本土外文图书,年均出版1800多种,即过去五年中,平均每月就有约155种本土外文图书出版。近万种图书承载的书目信息表现出一定的出版特征。
1、语种:多语种对照出版物出版量第一
“十二五”期间,我国出版单位共计用48种文字进行本土外文图书出版。种数前五统计详见图1。
除图1所示的语种外,其它语种有:西班牙文图书197种;法文图书195种;德文图书114种;土耳其文图书37种;波斯文19种;葡萄牙文15种;越南文7种;印地文、印尼文、意大利文各4种;马来西亚文3种;世界语3种;保加利亚文、泰文、韩文各2种;挪威文、吉尔吉斯文、希腊文、匈牙利文、斯拉夫文各1种。
2、著作者:近三分之一为机构作者
统计显示,与普通图书有所不同,本土外文图书作者中,机构作者比率大幅增加,占比接近三分之一(2806家),其中,国家部委以及地方政府机构出现频次较高,侧面说明了本土外文图书出版背后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统计政府机构作者前5名如图2。
3、出版机构:前十名出版社出版量之和占总量之比超过三分之一
“十二五”期间共有393家出版社参与本土外文图书出版,传统外向型出版社外文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分列第一、二名,黄山书社在中国传统文化专题上发力,位居第三。出版量前十名的出版机构出版量总和为3361种,占“十二五”总出版量的36%,表现出集中度趋高的特征。如图3所示。
4、选题结构:历史地理、文学与工业技术类选题出版量位居前三
以中图法(一级)为划分标准统计各门类出版情况,显示K类(历史、地理)、I类(文学)以及T类(工业技术)出版量名列前三,外加D类(政治、法律)和J类(艺术)在内的5类出版量在1000种以上,F类(经济)和H类(语言、文字)位于500-1000种之间,B类(哲学)、C类(社会科学总论)、G类(文化、教育、科学、体育)、O类(数理科学和化学)、P类(天文学、地球科学)、Q类(生物科学)、R类(医药、卫生)、S类(农业科学)、U类(交通运输)位于100-500种之间,A类(马列主义)、E类(军事)、N类(自然科学总论)、V类(航空航天)、X类(环境科学、安全科学)以及Z类(综合性图书)6类出版量在100种以下,详见图4。
5、选题内容:聚焦七大热点主题领域
数据分析显示,“十二五”时期,本土外文图书选题内容凸显外向定位,注意向国外主流社会传播中华悠久文明,宣传中国改革建设成就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展示当代中国社会与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出版资源相对集中于“中国文化”等七大热点主题领域,生产了一批优秀图书。
1.中国文化。文化在国际交往间魅力无穷,加之国家之间软实力的较量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文化实力的较量,因此,我国出版界“十二五”期间大力向世界宣传推广中国文化,一是积极译介中国优秀古代典籍,如“许译中国经典诗文全集”荟萃《诗经》《孟子》《牡丹亭》等古典诗文十四种。二是全面介绍当代中国优秀文化,抓住中国文化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和亮点,用典型事例和材料进行细致介绍,力求讲出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与价值所在。三是宣传推介中国古代经典民间故事与神话,精选中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经典传统故事,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中国制度与道路。463种外文图书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国梦”、“和平发展”、“中国道路”、“价值观”等热词从不同角度解读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所选择的社会制度,从不同侧面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建设成绩,如《社会主义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中国价值观》《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道路与中国梦》,等等,“十二五”期间迎来60周年庆的西藏和新疆主题图书呈系列出版,侧重讲述西藏、新疆60年来的发展数字和事实。
3.中国传统医学。168种中国传统医学外文图书展示了我国传统医药的博大精深。题材上,养生、针灸学、气功健身、中药材、推拿、方剂等均有涉及,体裁上,教材、普及读物、少儿读物、图解、词典、指南等形式多样,门类上,除传统中医外,藏医、彝医等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也是译介对象。
4.对外汉语教学。523种不同类型的对外汉语图书营造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良好态势。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编写出版了52种对外汉语教学专门用书,汉语词汇、语法、口语不同方面均有相关图书为外国汉语学习者提供帮助。还有一些对外汉语图书选题不局限于汉语本身,扩展到了中国历史、地理与文化方面,宣传推介中国文化。
5.中国当代文学。文学跨越种族和国界的限制,连接人类感情与共识,在中外出版交流中占有重要一席。随着中外文学作品互译项目的拓展,除中国古典名著外,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被译介到国外的力度相比以往有所加大,史铁生、莫言、毕飞宇、迟子建、刘震云、王安忆、铁凝、韩少功、王蒙等国内公众耳熟能详的严肃文学作家作品走出国门,此外,张悦然为代表的青年作家、杨红樱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作家、刘慈欣为代表的科幻作家等各类型作家作品也成为出版热点。
6.重大历史问题。《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图录》《历史不容忘记》《靖国神社中的甲级战犯》《南京大屠杀图录》等在内的102种外文图书集中投射日本在二战中的累累罪行,展示事实真相,明确战争责任,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遏制日本极端右翼势力发展。
7.新兴自主科技。“十二五”时期我国高铁技术迅速发展,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直接表现为高铁主题图书异军突起。国家铁路局组织编写的多种高铁主题图书积极展现中国高速铁路现状及其中长期发展规划,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外宣传中国高速铁路。此外,90种高铁技术图书集中出版,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铁技术。
依据“十二五”时期本土外文图书出版取得的成绩与展现的特征,不难判断:在现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本土外文图书走向世界仍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务实之举之一,这项事业大有潜力可挖。
期待“十三五”时期,本土外文图书出版在选题定位、作者培育、编辑加工、装帧印刷、宣传营销等方面更下功夫,做精做细,进一步抢占国际图书市场,高一度表达中国声音,深一度传播中华文化,先一着争取国际话语权。
[时间:2016-02-22 作者:徐来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