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需要资本的力量

实体书店

  我是2001年进入证券行业,从2002年到2005年证券行业是行业亏损。同证券行业类似,从2009年一直以来,整个实体书店都是一个下滑态势,或者说是一个严冬。回首各个行业,五年周期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周期。所以我在这里也提出这么一个观点,尽管我们看到严冬的寒冷,但是我想说作为出版业也好,或者实体书店也好,我认为书店的转折点可能已经来临。就像2015年上半年,是春天当中的一点嫩芽,我们也许看到河流还会冰冻,寒风还是很凛冽的,但是春芽会在某些地方被先知先觉地感受到。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下我们可以谈坚持,但现在实体书店应该是以阳光的心态去迎接大的变革时期的到来,大的新机会的到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资本是实体书店未来发展的强大支持

  在这种融合的大环境下,出版业需要资本的支持。然而出版业和其他行业相比,资本化程度是比较低的,如2015年新三板挂牌的出版企业只有16家,而整个挂牌企业为4506家。2015年挂牌只有16家。就意味着,但高低都是一个相对的,低也有低的价值,低的价值在哪儿呢?对资本化的程度非常低,也就是说为我们出版业资本化提供了一个非常开阔的空间。

  新三板在资本市场当中,其实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014年8月份推出做商制度之后,整个资本市场,新三板的战略地位开始迅速地上升。2014年的时候刚刚讲了1576家,到了2015年的时候突破了5000家,我们认为2016年新三板挂牌企业会超过万家,也就是在整个2016年新三板市场是蓬勃发展的一年。这些是发展机会,我们当中可能有部分企业有这些机会。

  对比了一下,主板市场18家企业和新三板15家企业,2015年登陆了16家,和新三板发展历程是密切相关的。在新三板市场,整体的融资氛围对新三板企业颇为有力。新三板对整个初创型企业带来什么帮助呢?我这里简单说一下,挂牌的条件,门槛相对来说不是那么高,没有具体的财务指标要求,只要持续经营,程序比较简便,融资可以多次融资,还可以挂牌融资,未来还有转板的预期,所以这些因素使得我们认为,新三板有望成为中坚力量的转型摇篮。在整个主板市场,对财务数据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大量的企业没有机会登陆主板市场,过去那么多年中,都只有非常少量的企业有机会登陆。当企业具备了较高的财务标准的时候,其实已经相对成形,这使得所有创新型的企业没有太多的机会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所以新三板的摇篮的特征,使得大量的新型企业、初创企业、成长企业、中小企业能够在资本市场的扶持下健康快速的成长。

  新三板企业的资本运营我们也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从现在来讲,登陆新三板对企业来说,是有巨大帮助的。这里最大的愿意就是借助了资本的力量,同样的七点的两家企业,一家登陆资本市场,另一家没登陆资本市场,10年之后假设两家企业都还存续,他们的差距有多大呢?大部分的案例说明他们的营收和利润状况是10倍到20倍的差异。有人说华为也没有上市,但是华为发展非常好,但目前这是小概率的,是稀缺的。整体上来说,登陆到资本市场的企业,就像原来用两条腿走路的人插上了一双翅膀。真正摘牌退市的企业非常小,因为他有非常重要的资源,使得社会各种资源向上市企业转移。登陆资本市场的意义就在于能有高速、快速地成长,资本市场带来的价值,其实市场就三大功能,定价、融资和并购重组。

  先说股权激励。如果一家企业不登陆资本市场,也不上市的话,它的股权价值是很难评估的,因为没有定价。很多老板,准备搞股权,第一个问题就是定价不知道。有人拍脑袋,随便定价。但如果不按市场定价,企业未来变现,按什么标准变现,登陆了资本市场,股权马上就实现市场定价。其次便是融资,挂牌新三板的企业,百千万级的融资非常多,亿级的融资在频频出现,百亿、亿级的融资,百亿级的融资已经出现。最后一个就是并购重组,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有更多的条件整合、收购、并购其他还没有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大家一起去做更重大,更有未来的平台。

  对于出版行业来说,并购整合的要求是更加迫切的。那动力来源于何处呢?一是来自行业支撑发展的变化,二是来自资本,刚才我们讲了我们实体书店的春天可能来了。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寒冬以后,人们对春天已经不抱希望了,但是我们看到什么变化?第一个,周期的变化,当一个行业历经五年的调整之后,负面的东西已经在调整当中,正面的东西已经在出现。行业有自身规律,其实没有什么行业是会消亡,因为需求是不变的。同时也不要低估政策的力量,所有产业新的发展,很大的力量是来自政策环境的改变。对于实体书店来说,未来政策对于实体书店在资本方面的倾斜程度也会越来越大。

  那么实体书店应该试图利用资本的力量呢,我这里总结一下,就是三个关键词。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前面漫长的积累。二就是融资,用杠杆。三就是整合,金融和产业,资本和产业,所以我们就是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世界上的企业只有三个出路,一条出路是自己成为巨人,另一条是和巨人一起构建更大的梦想,第三条就不是出路,可能是终极。我觉得不仅是出版业,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未来的世界不是迎合的一个世界。

  未来认为三大方向,对实体书店、甚至是出版业来说都是需要重视的。第一条就是“资本+”,资本就是你们的翅膀。除了极少数人,大部分人有翅膀可能比你两条腿跑得要快得多太多。第二个是互联网时代,就像空气,你不用排斥它,你就得接受,对资本也是这样,我们应该拥抱互联网,拥抱资本,不是抗拒,抗拒也没用,资本是无孔不入的,会带来产业的变革。最后一点,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竞争合作的世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合作开放、共享、共赢,我们认为这种精神会传递到各行各业,在竞争当中合作,在合作当中发展,我们认为这是未来真正的主流。

  找准“变”与“不变”的界限

  对于实体书店来说,所处的环境变化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也有一个根本是不变的,就是阅读的本质不会变,读者读书的目的和热情。我觉得现在不是爱读书的人一直在增加,只不过没有在实体书店来阅读。你要把握什么是根本不变,才会增加新的元素。

  实体书店也要意识到未来变和不变究竟在何处,虽然书籍的载体一直在变,但我认为还是不会变化的。目前很多行业受互联网冲击非常严重,然而经历一段消沉期之后,反而焕发出了新生机。

  举个例子,开始VCD、DVD出来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没有必要去电影院,认为这个产业是夕阳产业。但现在,院线的发展真的是生机勃勃。所以说未来发展不是所谓颠覆,而是一种融合,这种融合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硬件和服务的融合,第二个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第三个是时代创新和传统的融合。这就是未来时代的主旋律。现在很多实体书店转型,起码有一点非常好,就是以文化为基础,在做社交场景的建设,也就是把社交这些因素,文化这些因素融合起来形成了场景。

  后记:实体书店应该将读者放在第一位

  如果我们的童年出现了百年的书店,可能你的下一代还是在这个书店。如果让大家愿意到书店来,也许不仅仅是读书,所以我想这是毫无疑问,大家阅读的需求是不会有任何的减少。只是我们的运营方式,我们的理念落后,可能我们已经远离了我们的读者,我们没有遵循读者的心声,读者到底需要什么,我能为读者做什么,是不是真的把读者放在第一位。这个也是我们做这些事业的时候最遵循的。我们说现在书屋那么多,不要说这些小孩儿,像我们的同事,他们知不知道现在应该读一些什么样的好书?这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其实很多人没办法做到,因为书屋那么多,新书那么多,新媒体、自媒体那么多,我应该读哪些书呢?用书屋形成一个互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营销。我只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应该从读者的心出发,构建新的运营模式,用当今这个时代新的工具。

[时间:2016-02-17  作者:袁季   来源:豹眺网 ]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