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全民阅读六大趋势

全民阅读趋势

  走过5年的北京阅读季,就像是一艘航空母舰,载着无数引导推动全民阅读的组织,写书、编书、爱书之人,为建设书香北京鼓与呼。从中我们看到经验也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总结出一些引领北京2016年全民阅读的趋势。

  在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阅读盛典期间,为进一步探索北京全民阅读特点规律,创新推广模式,培养阅读风气,引领阅读时尚。主办方特开展了5场“阅读+”系列主题对话活动,特邀全国科研、产业、公益、科技、文化、教育、旅游、地产等相关领域代表,集中探讨全民阅读平台、阅读空间构建模式、阅读与科技融合、儿童阅读推广、阅读与生活方式等重要的全民阅读话题。大家一致认为,2016年全民阅读有六大趋势。

  趋势一:政府引导、业界支持、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全民阅读推广模式。

  “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被评价为“全民阅读活动典范”,原因在于北京阅读季致力搭建的全民阅读综合服务平台。短短几年时间,北京阅读季有效整合首都阅读资源和社会力量,组织引导作家、评论家、读者、出版机构、发行机构、图书网、新闻媒体等各方面,持续活跃在这个大舞台上,策划推动了3000多场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参与人数1000万以上,很好地营造起了“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

  职能部门加强顶层设计,紧扣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抗战主题,推出18项重点阅读活动,引领北京全民阅读活动向区县辐射,推进名家面对面等精品活动向机关、企业、学校、社区深入,为群众提供更多的阅读内容和优质服务。出版机构、图书馆、媒体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支持,让广大市民在尽享一道道书香四溢的文化盛宴的同时,更好地品味到了阅读之美和书香之韵。

  未来,北京阅读季将继续坚持“政府引导,业界支持,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推广模式,持续不断地推进北京全民阅读深入开展。

  趋势二:阅读推广更加注重和依靠体系运行。

  阅读推广需要专业人士和机构来执行和引领。北京阅读季引领读者计划的实施,遴选和培育的阅读推广骨干队伍,都是常年活跃在第一线的具有专业素质的阅读推广人,他们热情、有创造力。他们积极探索科学阅读的推广方法,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且都热爱公益,在更多的家庭和社区读书会中播下阅读推广的种子。

  在北京阅读季这个平台上,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团体融入到阅读领域的研究和创新之中,吸引到了更多的有志之士和社会资源投入到阅读活动的推广之中,这将形成更加完善的、面向不同群体的、专业的阅读推广体系。

  趋势三:儿童阅读推广重视培养阅读习惯。

  在推动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的大潮中,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阅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亲子阅读是家庭教育极其重要的方式。亲子阅读不仅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绝佳方式。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将深刻理解亲子阅读的意义和价值,亲子阅读也必将成为今后阅读推广的重中之重。

  儿童阅读贴近关注儿童本位需求,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对培养儿童的价值观、思想道德、语言艺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童年时期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将伴随一个人的快乐成长,培养更加强大的创新能力,特别是成年之后,也会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力量支撑。因此,阅读走进校园是未来儿童阅读推广的重要趋势。

  趋势四:全民阅读传递阅读之美。

  在“阅读+”系列的各场对话中,来自各界的代表不约而同提出传递“阅读之美”的话题。好的阅读推广方式不仅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更能有效地传播正能量。

  阅读的动机除了功利性、目的性之外,也有自我精神境界提升的需求。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提倡阅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以高品位的格调引领读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全民的创造力。

  趋势五:互联网成为阅读推广新生力量。

  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人们的阅读手段和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纸质图书阅读和网络阅读、电子阅读仍将继续共存,把个人零散的时间汇集于阅读,大大提升阅读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交流互动更加便捷快速。为相同爱好的阅读者建立各种类型的社群,推进知识的有效交换和共享,不断将阅读向周边放大、辐射,影响更多的人参与阅读、热爱阅读。

  趋势六:PPP模式推动重塑公共阅读空间。

  PPP模式,即政府与私人组织合作模式。政府倡导的与私人组织合作的公共服务新模式,理应在构建全民阅读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全民阅读事业中,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也应通过新模式释放个体、企业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与能量,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推动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

  营造更为便捷、广受百姓喜爱的公共阅读空间,是书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阅读空间不应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书店和图书馆,而要致力于打造各种类型的公共阅读空间。未来,整个社会一方面可以充分活化利用既有的建筑空间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打造数字阅读空间,并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形成有区域特色、人文品位的公共阅读空间,构建阅读新生态。

[时间:2015-12-1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