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机媒体与纸媒的融合

手机媒体纸媒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数字通讯和传播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信息发布的快捷度和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也要求得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方便易携、操作简单、能随时随地接受和发送信息的传媒终端,其功能的完善和发展速度令人惊异,甚至对报纸、杂志等传统平面媒体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

  以纸张作为载体来发布新闻或者资讯的平面媒体,是通过单纯的视觉、单一的维度来传递信息。在电视、网络、手机等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维度传递信息的立体媒体逐渐发展壮大后,平面媒体原有的传播优势不断被蚕食甚至超越,发展压力和面临的挑战日益增长。于是,平面媒体不得不在逆境中求生存,一方面在内容、版式等方面针对自身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探索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合作共赢的全新模式,搭建起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的联合传播平台,在新闻内容、市场经营、资本运作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在当前来看,新旧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与媒体本身的传播特性和用户需求分不开。

  目前,手机媒体的主要表现形态有手机短信与彩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手机报、手机小说、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课程、手机搜索、手机二维码扫描、云媒体等等。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手机媒体,都具有高度的便携性、互动性、隐私性、信息同步性等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显著优势。这种“人人、时时、处处”的特征,让手机媒体这一信息载体和发布终端深入地渗透到我们生活边边角角,音乐、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手机这一介质直接到达用户,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实现到达率、识别率、反馈率的高度统一。手机媒体还可以让受众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在闲暇打开手机阅读文件、浏览网页等等,让每一分钟都很充实,弥补现在快节奏生活状态下人们的焦虑心理和失落心理。

  像电脑和互联网一样,手机媒体的内容也适应用户的多媒体需求,实现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信息传递形式的结合。新的手机媒体表现形态不断出现和发展。

  手机视频、手机电视在3G技术支持下获得了急速发展,同时许多具有手机媒体特色的文化应运而生,例如手机短电视剧、手机短电影等。手机无线音乐、手机游戏社区、手机地图也将由于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手机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已经越来越丰富,随着受众需求的日益旺盛和传媒技术的进步,手机媒体的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必将更加多元化。

  由于手机属于个人随身携带的私人物品和通讯终端,具有点对点的传播特性,打破了传统大众传播面向不定量多数受众的局限,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定向性,这也就决定了手机媒体也会像杂志一样走分众传播之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而实现信息提供的细分。

  对于平面媒体在丰富报道形式、提高传播效率和受众针对性来说,手机报和官方微信、微博目前是最受欢迎、最值得借鉴和尝试的形式。

  这些手机媒体的具体形态当中,发展的最早、最快、最成熟的是手机报。手机报的种类和订阅量都居高不下,部分和传统媒体合作的手机报订阅量已经超过了其母体——传统报纸的订阅量。2009年11月,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移动联手推出了手机视频报《新闻周刊-每日聚焦》。之后,手机视频报的推出率和订阅率也逐步上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浏览和定制内容,手机报已经实现了分众传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订阅综合新闻类、体育类、时尚类、音乐类、娱乐类等不同内容的手机报,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区或者所关注地区订阅不同的地方性手机报,比如山西的读者可以选择订阅《山西新闻早晚报》、《山西手机报》等等。

  另外一种颇受读者欢迎的形式是平面媒体的官方微信。很多媒体都在积极探索官方微信的传播形式,比如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的《新闻17点》目前已经比较成熟,会在每天17点定时向已关注改微信的受众发送图文并茂的《中经热博会》、《金融前沿》、《股评》、《深度》、《环球》、《话题》等精选内容;《山西晚报》的官方微信除了向受众定期发送今日推荐、专题周刊等内容外,还会不定期通过微信向受众发送调查、讨论形式的内容,互动性很强。

  二维码作为新媒体多元化互动的手段之一,也成为传统纸媒拓展传播路径的选择之一,这些黑白相间、纵横交错、形似迷宫的图码,与智能手机结合后成为了一种跨媒体通道,让报纸在被手机扫描的一瞬间变得立体,从视觉产物变成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立体媒体。很多纸媒在报纸上添加多种形式的二维码,比如《山西经济日报》与移动合作推出的安卓软件应运二维码、《三晋都市报》上出现过的音乐链接二维码等等,都是突破版面局限、让新闻报道与增值服务相结合的典型。

  不管纸媒与手机报、官方微信、微博的结合,还是二维码扫描在纸媒上越来越多的应运,对手机媒体来说,其业务推广要获得成功,首先必须要符合手机用户的消费习惯以及心理需求,同时还要结合手机这一传播终端本身的特点。比如,针对受众时间观念强、手机屏幕小、新闻容量小的特点,手机新闻应该尽可能做到文字精炼、直截了当,内容概括、吸引人,语言网络化、形式多媒体化等等。手机传播内容和形式都要是方便手机用户接收的原创信息,而不仅仅是对传统媒体内容的转载和摘抄。

[时间:2015-12-08  作者:杨晓明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