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聚焦:对实体书店需要再认识

实体书店

  近日,亚马逊在美国西雅图开设实体书店的消息传来,在国内社会文化界引起了热议。引发热议的原因有二,一是近年来,伴随着网上购书的兴起,实体书店一落千丈,国外如此,国内亦如此,多家以重点营业人文书籍的著名书店均以或转型或倒闭而结束了曾经的辉煌。在这样的时代大潮面前,亚马逊反而逆潮流而动,自然为众人所瞩目。再一个原因是,毋庸讳言,在现代产业的道路上,美国无疑仍然居于强势位置,当国内实体书店纷纷急剧萎缩之时,亚马逊反而高调在美国西雅图开设实体书店,其所具有的潜在的前瞻性引领性,自然引发了业内对实体书店的重新思考。

 
  亚马逊在西雅图的实体书店,采取了一系列的商业变革手段,但其根本及公众所关注的,却仍然是实体书店的建立而不是那些具体的商业技术革新,如数据的使用、书籍介绍文字的撰写乃至书籍的摆放形式,或者说,公众关注的仍然是实体书店的命运将会如何。
 
  因缘际会,在每一个时代,公众的精神需求都会选择某些载体作为自己的实现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载体的功能、效用也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譬如地方戏曲、曲艺,曾经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公众主要的精神消费方式,但伴随着现代影视艺术的发展,地方戏曲、曲艺的消费需求就大大地缩减了,与之相应地,地方性的戏曲、曲艺团体,也就被大大地减少了数量、缩小了规模。以此类推,譬如文学、电影等等也大致如此。如果在今天,还希望恢复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的举国瞩目,恢复那昔日工矿企业、乡镇学校“操场电影”的盛况,那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了。实体书店也是如此。
 
  无论是国外曾经的羊皮书,还是国内曾经的竹片丝帛,书籍的制作与传播,都曾经是非常昂贵的,为着应用的需要,从纸张、印刷到电脑、网络,书籍的制作与传播,是越来越便捷了。但应用性发展到一定的成熟程度,审美的需求就应运而生,从田间的饮水到路旁的茶摊再到都市典雅的茶室,即可为一佐证。实体书店的功能、效用,也可作如是观。读者来实体书店,不再完全是为着应用性的购书的便捷,更是为着切实感受书海的赏心悦目,这或许可以视为是读者与书籍关系在亲密程度、层次、境界上的提升。
 
  当然,实体书店的成本核算经济利益是市场经济下实体书店必要考虑的实际问题。我来打一个也许并不恰当的譬喻:俄苏文学专家蓝英年先生曾经说过:“我一向爱逛书店,翻翻这本,翻翻那本,一本本翻过去。遇到喜欢的,站着多翻一会,但也不一定买。逛书店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现在)书架上十六开本的大书、硬皮书越来越多……这种书像一块砖头,拿起来费劲,而且只能放在桌子上正襟危坐地阅读……我喜欢睡觉前,或疲倦的时候,或在医院等待叫号的时候随便翻书。上面提到的那种大书根本无法读。我读的都是篇幅不长的、大小三十二开的书”。就是说,蓝先生读书,不但重视书的内容,也重视读书的方式。当然,蓝先生所说的这种简易的小开本的书,出版社如果想赚钱,又要满足读者这方面的阅读需求,就需要增大书的价码,性价比提高,需要像蓝先生这样的读者,对此有相应的金钱支付能力。将来实体书店与实体书店的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与之相类似。
 
  我在前面说过,无论中外,最初书籍的制作与传播,即使是为了应用的需要,其消费程度,也只是少数物质富裕者所能够承受的。其后为了适应应用性,书籍制作与传播成本的趋势是日益下降。但随着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能力与程度的提高,读者对读物的阅读,不仅是为了满足应用,更开始重视满足阅读的审美感受,这是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人与书籍关系在螺旋形上升中质的提高,而实体书店被社会所认可的程度,或许是这一文明程度的一个风向标。

[时间:2015-12-02  来源:山西新闻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