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通股份:“多触角”探索上升之路

盛通股份“多触角”

  作为目前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上市的书刊印刷企业,从2011年上市以来,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通股份)一直为业界所关注。敲响证交所的市钟只是一时之举,在发挥书刊印刷企业优势的前提下,如何借助资本之力展开“多触角”的经营?为了回答好这一上市后时期的新课题,盛通股份进军包装市场、实施“互联网+”、斥资云印刷、践行绿色生产……3年来,盛通股份的探索从未止步。“企业要多元发展才能长足,尤其是有规模的企业更甚。”盛通股份副董事长栗延秋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资本运作激发转型
  
  “登陆资本市场让盛通的管理更加规范化,这一成果也是对公司管理水平、发展前景、赢利能力的有力证明。”栗延秋介绍,盛通股份在上市后一直在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除了原有的产业运营,借助资本运作手段,盛通股份通过拓展医药包装、商业印刷、云印刷数据处理及电商平台等业务板块,实现了产业链横向发展。
  
  与此同时,盛通股份通过投资、合作等多样化的方式构建自有及合作生态圈,以达到充分的产业协同效应。目前,盛通股份旗下已经拥有5个子公司,涉及多个行业细分领域。
  
  吸引业界关注的是,2013年9月,盛通股份更斥资3500万元打造的网络在线设计印刷平台——商印快线上线,剑指云印刷业务。产品种类囊括了名片、海报、折页、画册、书刊、报纸等各式印品。据介绍,截至今年6月,商印快线已有过万活跃用户,月订单达到了5000~6000单,年度销售收入5000万元。
  
  商印快线成绩的取得有赖于盛通股份对“网络+信息化技术+印刷专业技能+成熟电商”全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流程的开创。通过将数码印刷与云计算、大数据相结合,依靠网络渠道平台带动线下印刷业务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传统印刷业务的转型。
  
  立足传统抢滩数字
  
  据今年财报披露,2014年盛通股份主营业务收入为6.22亿元,仅出版物印刷一项就占了主营业务收入的73%。当记者感叹这一数字时,栗延秋却认为,这一数字还远远没有达到市场需求——“盛通的主营业务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只有5%,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还不到1%,出版印刷仍具有广阔的产业空间,可挖掘的市场潜力巨大。”
  
  为此,盛通股份一边稳固已有的传统出版印刷优势,一边借助数字手段积极将触角广泛延伸。从订单、生产、色彩管理到印后自动化、物流配送智能化的整体信息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不断提升印刷生产效率;着力配置数字内容制作、数据管理、数字内容分销、数字广告等数字化服务能力和资源,加强服务和技术支持,用科学管理、精细管理手段创造利润。全流程数字化生产和印刷电商的实践给盛通股份实现产业升级打造了良好的基础。盛通股份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服务客户为中心的新型印刷经营模式正在形成。
  
  截至6月,拥有客户、产能、数字化基础等核心资源的盛通股份与180多家期刊社、60多家出版社、20多家海外客户结成了稳定的业务关系,开拓了中国移动、联想集团、魅族科技、中史美克等新客户。“现在,我们拥有国内最大、最先进的出版印刷机群和成熟的生产、管理团队,能够满足北京10%的出版产能。”栗延秋信心十足。
  
  践行绿色履行责任
  
  从公司成立之日起,盛通股份就从未停止过投入绿色印刷,无论是原材料采购还是投资设备的选型,从印前环节到印刷、印后工艺及流程,盛通股份都按照环保印刷的目标进行创新,以达到节能、减排、降耗的效果。据统计,盛通股份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已累计超过3000万元。绿色账不仅有支出,也有回报。通过践行绿色印刷,盛通股份不仅获得了客户的信任,还赢得了利润。栗延秋介绍,采用绿色印刷与清洁生产,盛通股份每年能节约350吨标煤,20多万张纸,近170吨油墨,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与运营成本。
  
  盛通股份不仅自身实践绿色印刷,同时也在大力宣传绿色印刷,与出版社、供应商一起积极探讨和实施。栗延秋说:“盛通股份做了许多关于绿色印刷的信息传递,大家纷纷响应,不仅北京的客户,甚至外埠的客户也积极参与了进来。”
  
  她呼吁,绿色印刷的目标是带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不能仅靠印刷一个中间环节来推动。从设计开始,包括工艺、包装及装帧设计、原材料的选择等都需要出版社、供应商的参与。例如从工艺设计入手,协助客户提升绿色产品的设计水平,在达到产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包装及装帧设计简约化,减少“豪华”设计、减少资源的消耗等,关于绿色印刷可以探讨和推进的方面还有很多。

[时间:2015-10-29  作者:王勤、薛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