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企业内部创业五大模式

出版企业 

  作为最初互联网公司激活内部员工创造力的方式,“内部创业”在国家层面大力提倡的“创业、创新”氛围中(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8次提到“创新”,13次提到“创业”,尤其2次专门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迅速进入大众视野,并以极快的速度蔓延至出版传媒领域。

  2012年,安徽出版集团出资500万元,设立青年创新扶持基金“翼基金”,无偿资助青年员工的创意项目实施,由集团团委具体负责。截至2015年7月,“翼基金”累计投入了280万元,资助4个批次17个项目成功实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激励了一大批青年员工敢想敢做、成长成才,在集团内部营造了“敢想、敢闯、敢干”的创新氛围。今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新世界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等多家出版、策划企业都在积极进行内部创业。前不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公布了最新组织架构和鼓励内部创业支持方案,改革大戏正式上演。

  “内部创业”概念最早于1978年由美国学者吉福特·平肖提出。彼时,美国很多企业开始尝试内部创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和结构重组,建立学习型组织、组织架构扁平化,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国内企业大张旗鼓地推出内部创业项目,不得不提2007年盛大游戏推出“20计划”,旨在鼓励游戏项目负责人在盛大内部创业,项目负责人最高可获得游戏20%的收益分成。2009年,盛大创新院成立,掀起了内部创业的高潮。它类似一个孵化器,曾推出盛大Bambook电子书、盛大手机等产品,吸引了“程序员之父”潘爱民、国内知名语音交互专家黄伟等加入。

  有业内专家认为,眼下的传统出版企业,之所以纷纷提出“内部创业”概念,首先是因为时代的变化让他们感到凛冬将至,怕跟不上时代。但是让他们完全抛弃传统的业务收入而转型,又缺少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所以希望能用最小的代价来引领企业的未来。

  不管是形势所迫还是内在驱动,此轮出版机构内部创业,正如我们关注到的案例(详见本期第9~10版)那样,坚定而务实,在某种程度上,已远超多年前市场化转型时,出版机构所做出的诸如设立分支机构、开办新公司等相对初级的探索。此番革新,更多是基于市场格局和大环境的变更,从企业更为远大的愿景出发,做出的关乎产品生产和销售全流程的颠覆与创新。

  无论结局如何,对于这样的探索,我们都应予以鼓励。毕竟,这个时代,传统出版已不能偏安一隅。出版、传媒、网络、电子、电信等行业界限被打破,内容行业正逐渐被纳入更为宏大的服务业范畴,不断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在信息时代,出版业如何能重新引领时代潮流,出版人理应行动。“内部创业”是一个抓手,也是一个契机。

[时间:2015-10-26  来源:商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