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爸爸去哪儿第三季》时,有这样一个环节是要求孩子们下到稻田的泥潭里,很多孩子嫌脏或者害怕,都不愿意下去,有的父亲鼓励引导孩子,让孩子接受了泥潭的乐趣;有的父亲强迫、命令孩子,没想到换来了孩子的崩溃和更大的抵触。面对需要接受来自政府强力宏观控制的印刷行业,也正如要下泥潭的孩子,也许政府作为“家长”的处理方法就直接影响了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
近期,由财政部、发改委和环保部联合下发的文件《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试点办法》,由于将印刷包装行业作为收费试点之一,使得很多印刷企业变得手足无措。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上,明确列出了4大类疏解对象,具体表述为:“坚决退出一般性制造业,就地淘汰一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纺织印染、机械、印刷、造纸等污染比较大、耗能耗水比较高的行业……”就此,北京市政府于201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北京市《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达到发达国家排放标准。资料显示,北京现有3600余家规模以上印刷工业企业,2015年已疏解外迁近千家,2016年再疏解千余家,到2020年北京只留下1000家左右。即便是留下的企业都应该在五、六环以外,而且是首都核心功能需要的、环境较好的、贡献较大的。而最新消息传出,上海市也将强制关闭一批“三高一低”企业,印刷行业在列,意味着上海版的“印刷退出”政策即将出台。
印刷从“都市工业”一下子转变为“重污染行业”,在这些政策内容及解读中都用到了一个词“倒逼”,通过行政命令式的方法让企业进行改造。诚然,群众对于环境保护的需求和有污染排放的企业通过经营逐利之间存在矛盾,但在缺乏足够技术理论及市场调查的前提下,在并未有力疏导企业去适应改造的前提下,单单利用政策的强势执行逼退企业,这和将孩子扔下泥潭并不差别,也许效果立竿见影,可对于企业以及企业所在的行业的伤害却是无法弥补的。
首先,对于印刷的污染,社会并没有准确的认知,殊不知油墨经过工艺改良早已可以达到食品级,否则我们的食品包装何以存在?而对于印刷生产中的排放,在技术层面其实完全可以做到零排放、零污染。而这样的常识普及,行业本身却做得很少,导致误解不断。
其次,印刷是和民生紧密联系的行业,也许就排在吃穿住用行之后,试想如果没有了印刷,我们获取信息、商品包装、市场营销、与人沟通等模式如何进行?何况目前没有哪项技术能彻底替代印刷,粗暴地将印刷排挤到都市之外,除了破坏民生经济生态圈的完整性之外,并不能达成政府的“倒逼”诉求。
最后,与印刷生产模式相当的制药、生化、电子等行业为什么并没有被纳入此次的“倒逼”,而在众多行业中最为积极采用新技术升级,早已实现光电、信息网络应用的印刷行业却被不堪的“清退”,这与行业不善于向全社会营销自己,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渠道不畅,缺乏有力团结的行业组织为印刷企业争取利益不无关系,这些是全行业需要反思的问题。
当然,在市场经济主导的今天,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印刷行业企业,终究会在这场“倒逼”之战中寻得平衡点,而正是这“迫不得已”的改变才能让印刷行业获得更大的进化动力。
[时间:2015-10-13 作者:余堃 来源:中国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