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书刊丝路交流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首倡的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战略构想,战略辐射亚非欧60余个国家和地区,借助此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密切我国同沿线国家的经贸、文化往来,深化区域合作交流,拓展多边开发开放的空间,营造跨国、跨区域共建共赢的格局,为中国以及丝路沿线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发展繁荣注入巨大的活力。
在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期刊出版论坛上,主办方邀请了国内出版社和图书馆的专家学者以及泰勒弗朗西斯集团、经济学人集团等国际知名出版集团和智库机构的高管和代表共计120余人共同出席。嘉宾们共同围绕中外出版界协同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主题进行精彩的发言和演讲。
人心通才能真正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与对外传播有着很直接的关系,对于一直从事外宣工作的人民画报社相关部门负责人乔振褀来说感受尤为深刻。“在我看来,只有人心通才能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特别是当彼此产生认同感后,各个国家之间才真正开始相互尊重,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建设,也为对外传播提供了内容,新闻素材自然就多了,所以媒体在这方面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而很多驻外媒体则要承担更重要的责任。”乔振褀说道。
讲好中国故事一直是外宣期刊的首要任务。乔振褀特别谈道,我们的邻国印度,因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应该成为“一带一路”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但是他们发现目前中印媒体之间的交流是不够的,印度在了解中国方面更多依靠的是西方媒体,他们曾经做过一个量化的调查,把印度媒体关于报道中国的一些内容都罗列出来,发现关于污染、腐败及暴力的新闻,充斥在印度的媒体上,很难看到有中国发展的报道。乔振褀说道。同样,国内对印度的认识也是不太充分的,因此,他们觉得很有必要做一个对印传播平台,来真正客观地展示中国。
书刊是增进了解的桥梁
“我觉得中国的书刊市场,在过去的10年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中国的图书业,与过去的10年相比,开放进步很多。中国出版界的同行们,对于世界出版业的动向,对外国的书籍,也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这对于全世界的出版商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南亚藏书人公司、普若米拉出版社首席执行官阿肖克·巴塔尼对中国出版业的变化感受很深。作为一个有56年出版工作经验的出版人,他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解,就是共同学习、相互了解。
据阿肖克·巴塔尼介绍,印度是第三大英语出版国,印度的出版业发展很快,大概年均增长25%左右,拥有两万家出版社,其中很多书籍都被英国和美国的出版商所采购。印度的出版市场基本覆盖了所有行业,包括科学技术、医药、计算机、文化、艺术、建筑物、国防、国际关系、政治、经济、社会管理学、天文学、科幻小说等各类。另外电子出版物,尤其是电子书,现在已经占22%左右的出版份额。更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有722所大学,37200所高中,7000所技校,19万所中学,64万所小学,还有很多的女校,这么多学生都迫切需要书籍,因此印度是一个充满着机会的市场。
现在有很多英美出版商都在印度开设了公司,其中有一些公司不仅在印度本土开设公司,还在南亚地区开设了其他的办公地点,把自己国家进口图书转移到印度市场,因此一些读本会有非常多样化的种类,包括学术型、娱乐型的读物。“中国现在正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我希望更多出版人能抓住印度出版业的商机和资源,也希望相关的资源和信息能促进中国期刊行业的发展,更希望整个出版行业能从中受益。”阿肖克·巴塔尼说道。
拓展渠道丰富信息
国家图书馆的性质是中文求全,外文求精,而任何国家的图书馆,都有对本国出版物尽量求全的要求,但是世界各国每年出版这么多书刊,要想求全不太可能,因此只有求精,才有操作性。
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部主任顾犇也谈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国家图书馆要采购我们周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军事、地理等有关的文献。但是他们发现周边国家的书刊虽然不是特别贵,他们也有条件采购更多的文献,可是现在面临的困难是周边国家的书刊很难买。“有一次我去广西参加东盟博览会,发现有些周边国家出版量可能本身就不多,但是有些国家出版量很多,可是和我们交流比较少,或者是采购渠道不是很畅通,还有些书商不是从文献本身的价值上考量,而只是单纯选择赚钱的书刊,这让我们很为难。”顾犇谈道。
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周边国家的书刊不是很好买,于是国家图书馆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例如在招标采购方面给予优惠。为了更好地沟通,鼓励更多的从业人员多学几种语言,比如会阿拉伯语的同志,再努力学一下波斯语,会马来语的学一下印尼语,毕竟相关的语言有一些也是相通的。总之,只有不断拓宽各种渠道,才能真正做好“一带一路”在国家图书馆中的文件信息保障工作。
[时间:2015-09-22 作者:邹韧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