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意见》造纸转型升级
工业是经济转型的主战场。日前,山东东营市就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再出新招,研究制定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吹响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冲锋号”。
《意见》指出,东营市将改造提升石油化工、橡胶轮胎、有色金属、纺织、造纸、农副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汽车配件及装备制造业,支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到2017年,实现“1234”发展目标,即: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元企业10家以上,上市企业2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形成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有色金属、石油装备等特色鲜明、体系完整、竞争力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四大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万亿元,基本构建起优势突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内生动力较强的现代工业体系,推动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
多项政策扶持转型势在必行
1、财政扶持力度空前。
据了解,自2015年起三年内,市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互联网+工业”专项资金,对信息化项目、企业生产装备升级等给予补助。每年整合设立2000万元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业进行技术、平台创新。每年整合设立3000万元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从2015年起三年内,东营市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保险补偿范围扩大至所有行业领域,对企业购买的在国内率先实现重大创新或能替代进口的装备产品和关键核心零部件产品质量保证保险、产品责任保险、质量保证和产品责任综合险,在国家、省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市财政按不高于3%的费率上限及实际投保年度保费的20%给予补贴。
同时,东营市还将支持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对企业与世界500强和世界行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合资建设的重大项目,按投资规模给予一次性奖励,单体项目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企业品牌质量建设,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市财政给予100万元奖励;对新获得山东名牌产品、山东省服务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由同级财政给予10万元奖励。同一品牌奖励以企业当年获得的最高级别计奖。对主持和主要参与制定并形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市财政分别一次性奖励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企业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及境外交易所首发上市后,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首次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范围的企业,市财政按每户5万元给予一次性补助。
2、企业要素保障力度加大。
东营市将大力支持企业节约集约用地,在符合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和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新增工业用地厂房建筑面积高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规定容积率标准的部分、现有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增收土地价款。建立创业载体用地服务机制,每年安排一定计划用地指标支持创业载体发展。推进银企对接与合作,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过桥”环节,缩短企业融资链条。开展银行业收费专项检查,加大违规收费行为查处力度,规范担保、评估、登记等收费。优化电力供应,优先保障重点企业用电。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
3、强化人才支撑。
东营市将认真落实人才引进与培养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创新团队和职业经理人,按照规定给予相应的房屋购置、子女入学等政策支持。支持高校院所在东营市设立实体性工作机构,搭建高端人才服务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强工业技术人才培育,实施“黄河三角洲学者”工程、“金蓝领”培训工程和产业集群高技能人才建设工程,支持企业引进、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快市级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对企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工业人才培养的,按有关规定给予企业培训经费补助。
4、发展环境优化。
东营市将规范行政行为,改进政务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办事难、负担重的问题。完善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审批“直通车”和限时办结制度,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强化环评、安评、能评、水评等中介服务管理,探索建立评估服务政府购买机制,确保评价效果,规范收费行为。加大对涉企乱收费、乱检查、乱摊派等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时间:2015-08-31 来源:东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