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走出去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的文化建设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的辩证关系,精辟地指出了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的国际传播总方针。这为中国出版业全面做好走出去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我想结合本次论坛的主题“出版国际化的战略选择”,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商榷。
第一,要加强出版产业国际化的战略思维。当前,一些国家的大型出版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跨国、跨地区扩张,许多出版机构都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以开拓国外业务。而我国出版业在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中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借鉴这些国际出版机构的成功经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并发挥我国出版行业的资源优势、项目优势、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现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我理解这是借古论今,是在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之间架设经济大走廊,促进亚欧大陆经济一体化。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出版业的国际化过程,也应当借鉴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发挥中国出版业主动作用,实现中国出版真正走向世界。
第二,拓展资本融合与国际合作新形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著名的出版集团开始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扩张,主要是发达国家出版集团之间的相互投资兼并。另外,出版集团的快速增长又强化了世界范围内出版业集中化的格局。在这一形势下,资本投放将成为中国出版业国际化战略的关键。应当鼓励我国出版机构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拓展多元化发展战略。21世纪以来,传统纸质媒介与后起的视听媒介以及新兴的电子、网络媒介之间的互动愈发紧密,以至融为一体。中国出版业应当通过跨媒体经营整合相关资源,增强活力,在国际市场中为企业拓展多元化的赢利空间。
第三,密切关注读者阅读变化趋势。出版国际化不仅仅限于国际出版社间的版权贸易交流,更需要重点关注国际读者的需求,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我国出版业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分析和风险掌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对西方读者的品位和需求变化感觉的灵敏度需要提高,对国际主流渠道的介入和运作能力要进一步提高。要结合近年来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图书市场的相关数据,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手段,对读者阅读变化趋势和出版行业发展变化进行更深入、更科学、更准确的解读和分析,进一步提升行业的创新能力与经营效率。其中,翻译是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一个难点,做好翻译人才培养工作非常重要,要积极遴选建立一支熟知海外读者思维方式、阅读习惯、语言特点的中青年翻译人才队伍。
随着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出版业实力的增强,中国出版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正在进一步提升。在“互联网+”“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国家大战略背景下,出版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希望我们加强合作,加快发展,共同创造出版业的美好明天。
[时间:2015-08-27 作者: 严隽琪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