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善谋势者必成大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成为国家文化发展之大“势”。在这新背景下,出版业作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该如何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顺势而行?
方向1:扶持地域特色出版形成发展矩阵
各省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及《标准》,均重点提出了优先扶持地域特色的出版的相关内容,这一点尤为值得出版企业注意。事实上,许多业界同仁已经围绕这一要点展开布局,从图书选题、到文化活动、再到专项基金等,形成发展矩阵。
2015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对各级政府应向人民群众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硬件设施条件、人员配备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号召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6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发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实施方案。
不久前,广东省制定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具体工作方案,该方案提出要优先扶持反映地方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加强特色地方文献的整理开发与再生性保护。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此大力发展粤版图书,在2015年南国书香节上推出一系列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图书,如《地道广东》《岭南文库》“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等。据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总监萧宿荣介绍,这些粤版图书都是受广东省委省政府有关公共文化建设政策推动出版的。广东一向重视本土作家,先后设立诸如原创精品出版资金等项目,用于扶持本土作家的优秀作品出版。为了结合政府引导工作,广东出版集团也对本土作家的优秀作品出版予以补贴扶持,形成合力。
据萧宿荣透露,从2010年至2014年,南方出版传媒向旗下各出版社提供了近4000万元奖励和扶持资金,有相当部分用于培育扶持本土作者。
吉林出版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在吉林省相关政策推动下,该集团精心策划推出“长白山文化”、“吉林好人”等独具地域色彩的系列图书。出版企业不仅从选题上倾斜和关注,还将文化活动和图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吉林出版集团下属时代文艺出版社响应教育部“书法进课堂”的号召,结合“庞中华字帖系列”等名家精品字帖,策划“全民写好字”活动,让学生和民众一起感受汉字美。
而一直在民族地域研究领域具有一席之地的出版社,在各省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策的推动下,也迎来发展新机遇。例如云南大学出版社在民族学、人类学、东南亚和南亚研究、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研究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出版特色,据该社副社长蔡红华介绍,2015年上半年,该社凭借《中国西南民族通史》首次入选国家出版基金。《中国西南民族通史》是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中国西南民族的由来与发展”创新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很明显,对于占据地缘优势的出版社来说,借助此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大环境,研发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图书,将会是其发展壮大的机遇。
方向2:携手公共阅读推广活动造势
各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及《标准》中,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对“全民阅读”、“公共阅读”的推广。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国家战略下,近年来,许多出版社纷纷以推广、倡导、引导全民阅读为己任,举办各类阅读活动。出版单位肩负着社会责任和对公众的人文关怀,重视阅读推广工作,充分利用自身和社会的各种资源,用多年的实际行动传播文化知识,推进书香社会建设。
早在2008年,中国出版集团在郑州第1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首次发起“读者大会”,反响巨大,之后相继在济南、成都、哈尔滨、银川等地多次成功举办。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的读者大会,成为中版集团标志性的一项全民阅读推广创新举措。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二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也是中版集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代表策划。该活动负责人包岩表示,“诗词中国”作为中国影响最大的传统诗词创作、普及与欣赏的公益性活动,它的举办初衷、活动定位、设计理念,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脉相承。她透露,为了更好地将国家战略与集团发展结合起来,中版集团即将举办另一个同类型的文化活动——“书法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是“全民阅读”、“公共阅读”的一个节点,全国各地先后启动“北京阅读季”、“江苏读书节”、“书香荆楚”、“书香八闽”、“书香岭南”等一系列全民阅读活动,出版社纷纷参与其中为公共文化造势。
山西出版集团联合山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总工会等部门,前不久联合举办了首届“三晋读书节”,借助集团的作者群体和社会资源,开展晋版图书推荐、优秀主题图书展销、“读书会”、“文源讲坛”等特色活动。据活动负责人表示,此举也契合山西省新出台的《关于开展山西省全民阅读活动,促进文化山西建设的意见(草案)》提出的“书香三晋,文化山西”全民阅读活动主题。
出版社的优势是图书,捐书赠书也成为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贡献。在“读者大会”活动上,中版集团先后为举办地多家单位捐建了40余家“读者之家”图书馆,累计捐赠400多万元图书。不久前,中信出版社与中信银行合办的“中信云舒馆”在京举办“2015阅读之年:唤醒阅读之心”主题活动,捐赠6.5万册图书用于公益及贫困地区图书馆建设。
方向3:打造公共文化主体投射出版身影
各地以标准化、均等化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因地制宜探索提升服务效能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如安徽在全省建设了百余个“农民文化乐园”,重庆打造文化共享工程农民工服务联盟,甘肃依托农家书屋、新华书店和供销联社农村营销网点,构建农村文化产品商贸流通网络,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商业运营模式。
萧宿荣表示,对于有着文化底蕴的出版社而言,充当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主体是情理之中。这些事例背后,对于出版社其实蕴涵着巨大的潜力市场。对此,包岩表示,出版社如何将自身的资源成功嫁接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去,能否依托各地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将自身的发展投射其间,尤为重要。
皖新传媒旗下的安徽新华电子音像出版社推出“皖新数字农家书屋”就是代表。该产品面世后,在合肥市肥西县桃花镇顺和社区等多个社区试应用,赢来“赞”声一片,目前,该项目由肥西县推广到桐城市。据工作人员介绍,安徽省每个农家书屋每年的购书拨款是2000元,这些钱用于购买传统书籍,非常有限。“皖新数字农家书屋”不仅能够实现内容的及时更新,还不会产生额外费用。据悉,“皖新数字农家书屋”在人均投入不到1元钱的情况下,实现了部分村镇社区文化书屋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极大地缩小了城镇差距。安徽新华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戴宏友表示,“皖新数字书屋”目前设有电子图书、影视精品、农业科技、地方戏曲、文化艺术、益智游戏等内容,同时还拥有内容定制、信息推送等功能。
与之相似,时代出版集团利用时代教育在线网络平台,建设“时代e博·智慧校园”,邀请全省各类学校加盟,建设校园数字图书馆,聚集全国优质图书资源,服务学校、服务学生、服务出版者、服务作者,实现多方共赢。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计划建立“移动社区书屋”数字图书馆,根据社区居民人群分类,为各特定人群定制阅读类APP,利用纸质图书内容,节约社区书屋硬件资源,实现不挑地点、不分时段的多层次阅读。
不过,专家也指出,目前出版业面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大平台,理解还相对偏窄,面对巨大蓝海,还存在竞争失范,版权保护、科技应用与人才不足等方面的短板,需尽快解决这些制约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金元浦表示,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在“公共”的性质,强调“服务”的宗旨。出版企业在开拓这片蓝海时,应更多的将目光投向基层和农村地区。“要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进一步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
[时间:2015-08-19 来源: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