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支持小微出版企业发展迫在眉睫

银行小微出版企业发展

  2015年上半年,无论在投资市场还是并购市场,传媒业都异军突起,大额资本涌入传媒业,在买方市场中,A股上市企业、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和非上市企业中的大集团出现频繁,其手笔阔绰。整合重组是国际趋势也是传媒企业本身的发展诉求,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文化产业作为新经济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未来传媒发展的主线。

  近年来,各类文化企业贷款额不断增加。银行信贷是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各商业银行对文化产业的贷款余额逐年增多。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我国主要银行提供的文化产业贷款余额5067.7亿元,同比增长18.5%。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10年工商银行为文化产业提供的贷款余额为519.54亿元,截至2014年年末,其提供的文化产业贷款余额已超过2000亿元。

  虽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银行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然而在金融与文化产业实现有效对接的进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此前联系到一些小微出版企业,尽管受访者均表达了对此类利好政策的憧憬,却碍于行业思维、行业资源、技术手段、管理方式、市场行为的差异和差距,还显得“束手无策”,难以作出及时的判断,这种困惑更是一种普遍现象。
 
  银行贷款要求抵押物,降低了文化产业抵押担保能力。各银行提供贷款主要是以抵押物为主,然而具有“轻资产”特点的出版企业,缺乏充足的抵押担保能力。文化产品及服务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我国缺少文化产品或服务的评估标准及价值评估机构,商业银行难以确定其无形资产的价值。商业银行现行的抵押担保条件,限制了文化抵押贷款。此外,则是银行信贷融资门槛偏高,小微出版企业融资遇阻。银行提供的信用贷款,要求贷款单位经营状况良好、还款能力强等定性的条件,成为小微出版企业贷款的一道门槛。在进行信贷融资时,大型文化企业因其较强的资金实力与品牌优势,易获得银行的青睐。大多数的小微出版企业,缺乏组建文化产业圈的意识,致使产业集群效应低,无法通过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来降低还款风险,进而导致信贷融资变得困难重重。

  因此许多小微出版企业希望银行可以建立完善的价值评价体系。譬如,银行业务部门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加强信息交流,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其次,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对文化产业的信贷风险进行评估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文化产业的特殊性,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评估措施,放宽贷前调查、担保要求和贷后跟踪等的准则要求。再次,银行内控部门应加强与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沟通,将后期的监督审查工作与前期调研相交叉的工作尽量同步开展,避免过度的重复监督和检查,以此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贷款审批时间,确保融资贷款的及时到账,提高出版企业信贷融资的积极性。最后,加强对银行从业人员的综合培训,不仅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银行内部知识与管控准则,还应不断完善从业所需的知识结构,与出版企业加强沟通交流,了解文化产业的动态,改变对文化产业进行信贷融资的态度,加强银企合作,提高信贷融资的使用

[时间:2015-08-06  作者:萤舟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