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出版数据化
马云说:“如今的时代正在从IT走向DT”,数据化生存和发展是各行各业最为关注的课题。出版业在信息创意产业中的节点与地位,越发突显出了数据和大数据的重要性。
出版界的很多学者认为大数据时代,出版业将遭遇前所未有的、难以估量的巨大挑战。但深究之后会发现,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基本一致的,它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决策依据,能够进行相对完整和全面的用户画像描述,为商业创新提供重要的基础。回溯数据化生存的发展历程便可以发现,所谓大数据时代,就是人类对掌握的大量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的时代。如今,我们需要也有能力逐步认知大数据背后那些看似模糊实则精确的各种复杂关系。
数据在出版经营微观领域的应用
出版管理以财务为中心,财务管理以成本为中心,尤其是对于大型的出版机构,科学、准确和全面的决策要求数据化管理方法必须成为其工作的重要工具和方法论。
出版数据化管理,就是在出版社内部的内容生产、印制、销售、财务、物流、营销、行政、人力等部门,建立全面的数据化管理制度,出版社的管理平台再对其进行整理、汇总、建档、分析、报告的管理制度。应用数据化管理方法,不但对出版社全面的经营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管控作用,而且在“互联网+”时代,能让出版经营行为更加敏捷而精准。
首先,数据化能够大幅度降低供应链管理成本。图书销售数据、库存数据、在途产品数据、纸张用量数据、库房面积、订单满足率等多重数据在出版社的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决策依据作用。出版社应该根据效率最大化、成本集约化的要求,采用多维函数测算方法,在库房面积、周转率,以及库房运营效率最大化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库房租金在出版社经营成本中所占权重较大,如果不能精确测算图书的首印量、加印量、库存量与仓库面积和库存周转的最佳平衡点,就很难有效控制出版社的经营成本。出版社必须从数据入手,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微观经营管理水准,确保效益最大化。
其次,数据化助力理性和高效决策。理性的高效决策对数据变量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今出版社面对着移动互联新媒体时代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要做出高效而理性的决策,必须要依赖精准、全面的数据信息来源和信息评估体系。
在选题决策方面,要对出版社内外的相关选题印数、销量、库存等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汇总和分析,以此作为是否立项的决策依据;在销售政策的决策方面,为了配合一些新书上市、消化库存的策略性促销等,也必须结合销售数据进行精算,才能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实现最为经济的促销政策的投入产出比。再如,某些品类图书的平均定价数据和市场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也必须作为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再次,数据化经营有助于出版社制定精确的行业竞争策略和长远战略。一般出版社要参与到某些细分市场的竞争,就必须要精确分析细分市场的整体规模和竞争对手的占有率,从而综合判断自己能否加入到某些细分市场的竞争当中去。如果一个细分市场的成长性曲线是下降的,那么很明显这个市场是不适宜进入的;反之,则这个市场的进入时机就是比较合适的。
长远战略是实现出版社永续经营的保证,出版社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战略很显然也离不开全面而有深度的数据支持。在各项经营指标上,如生产规模、销售规模、销售额、投资回报率、退货率等数据需要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可以执行的战略规划。
最后,数据化是精细管理的基础要求。在出版经营行为中,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紧密结合才能较好地辅助经营。例如目标管理和考核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对员工实行高效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和考核管理中的数据,才能让每个经营实体具有较强的发展动力。
出版社应该建立一整套数据管理工作体系,并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结合出版社常规的绩效机制进行整体评估和核算,有效解决效率与公平兼顾的问题。全面、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准确、有效的数据实施,从上而下的考核办法,对出版社实施科学、合理的考核都将产生重要作用。
建立数据化管理制度,不能简单地流于表面,把数据管理工作划归统计部门或统计人员负责,而是要将数据采集的完整性、精确性纳入到整个数据化管理体系中去,形成一整套以财务指标经营为核心的方法论。
大数据在出版业宏观方面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作为信息服务产业的出版业,在这一轮变革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业界很多人认为出版业被颠覆的时代已经来临。
传统出版业只有利用“互联网+”对大数据进行有效地利用和管理,研发更富有创意、更符合读者需求、更易于传播的阅读产品,才更能够经受住大数据浪潮的冲击。因此,“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给出版业带来的是莫大的福音,而不是简单的被颠覆的宿命。
首先,在“互联网+”时代,生产者、服务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应用的前提下,用户需求导向和精准营销模式的建立将水到渠成。
“互联网+”和大数据将驱动传统出版思维进行高速迭代创新。在传统出版数据采集模式中通过抽样调研和关键经验总结来解决需求关系的决策,而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出版业务流程将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对大数据进行精准的分析,从而更加精确判断并及时与读者需求进行交流。C2B将进一步改变出版业的整体业态,用户对出版流程的参与程度将前所未有地提高。
其次,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用户可视化水平将大幅提升。区别于传统出版业现有的按读者年龄、性别、收入、动机分类等条块化数据分析模型,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综合性、无序性、模糊化的分析模型将更加完整地进行精确的用户画像。在精准营销方面,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社会化媒体和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将提升对个人和群体行为进行实时观察数据分析的能力,预测群体行为和了解个体偏好将成为数据分析的重要功能。
出版人要利用数据可视化的技术把海量数据中隐藏的有价值信息提炼出来,让数据中的智慧能够以一种直观的形式流向阅读产品设计者,从而研发出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阅读服务类产品。与此同时,精确而个性化的产品信息推送也随之成为数据应用的直接成果。
再次,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将贯穿于出版业务的全流程。在传统出版市场调研的数据分析领域,相关数据调研工作存在前置的现状,数据的应用将更加实时和敏捷,尤其是在未来数字阅读领域,大数据应用将成为驱动数字阅读产品个性化定制的最强后台支持。用户的需求变化也能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得到较为精细的反馈。
最后,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出版商角色将随之发生巨变。出版商如果还固守内容服务商一个角色将被用户彻底淘汰,必须逐步演变成集信息阅读服务商和用户数据情报管理者于一体的双重身份,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存活。
在传统出版时代,出版商的主要身份是提供阅读信息服务,但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对数据信息的收集、维护、管理和应用将成为出版商的核心竞争力。出版商的另外一个身份就是需要转变为海量数据的领导者和数据情报公司,必须掌握如何从数据中过滤和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分析本身是工具,而使用工具在新时代成为了核心技能。
可见,出版业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必然要接受没有数据分析能力就无法生存的现实。对于出版人来说,无论是微观领域对数据的管理和分析,还是大数据在宏观领域的应用,其要义不在于拥有已然存在的类型多元、及时更新、高价值低密度的巨大信息,而在于管理、挖掘、分析和应用这些信息数据的能力。
[时间:2015-07-31 作者:张永美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