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坚:延长周期,让少儿出版慢下来

少儿出版

  在过去一年,少儿出版仍然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根据开卷公司2014年对全国零售市场的统计,少儿出版的同比增长仍然超过10%。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2015年度全国图书选题分析》中提到,“在少儿图书市场迅猛增长的情况下,少儿图书选题却在下降”。相应地,湘少社2015年上半年一般图书新书品种下降超5%,发货码洋同比下降了约8%。这些激流中的暂退,或许是因为,在这几年对有限资源的争夺、对数据增长的追逐、对技术革新的强求中,我们渐渐都感到了几分力不从心,感受到这样的高速运转下蕴藏的隐患:原创力不足,使得我们的内容创新不够,要依赖技术手段来提升图书的价值;策划力不强,使得出版社不断被各方力量挤压,快要遗失自己的地位;引导力不够,让我们常常被市场需求绑架、被渠道束缚,无法掌握内容传播的主动权。
 
  因此,我今天提出这样一个主题——“让少儿出版慢下来”。这个“慢”不是指的降低效率,而是说延长周期,以阶段性的眼光和战略去应对外界的各种变化,把时间腾出来,花在以下几个方面。
  
  花时间经营作家
 
  一直以来,相对于内容创作的其他领域,少儿领域可以说是力量薄弱的,尤其是有内涵、有传世价值的原创精品更是不足。一方面这是因为创作少儿内容的作家本就不多,专业素养高且具有市场号召力的一线作家尤其屈指可数,而且他们疲于奔波于各种会议、活动、签售、宣讲,潜心创作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作家新作问世的周期越来越长,大多数时间出版社只能对已有资源做一次又一次的再包装、再加工。尤其是长篇新作的日渐缺乏,传递出了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危险信号。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少儿领域的作者结构是不合理的,迄今仍是60后及70后前期的作家们担当着主力军,而原本应该处于创作力喷薄期的80后作者迟迟没有成长为中坚力量,这就意味着,等现在这批主力作家逐渐隐退,少儿内容的创作将出现断层。
 
  因此,我们提倡让少儿出版慢下来,其一就是要留出时间和空间给作者。在中国的出版界,尤其是少儿出版界,有一个角色是被省略掉的,就是作家经纪人。在国外是有这样一个角色的,有些是个人,有些是机构,他们经营作家,合理安排作家的时间,最优化地经营作家的资源,最大化地为作家争取利益。而在中国是很少有这样一群人的,这个角色现在正逐渐被出版社承担起来。湘少社成立“汤素兰工作室”其实就是出于这方面的尝试。我们的设想,不仅是简单地争取和拢聚汤素兰的资源,而是对她进行一个整体的包装和一个长远的运营。因此在这几年间,首先我们每年提前与她沟通,规划好时间,半年的时间出席校园宣讲和签售,半年的时间留给个人的教学与创作;其次,我们注重为她树立核心形象,通过《天天向上》等公共媒体,让“笨狼妈妈”这个称号逐渐深入人心;再次,我们把她推向国际,将她推荐为“亚洲少儿读物节”的理事,而她也推动中国在今年成为活动的主宾国,这才有了中国儿童文学专家团在新加坡的一次集体惊艳亮相。当然这个模式还没有达到一个最理想的状态,我们仍在不断探索,但是经过几年的耐心耕耘,我们已经有些许收获。
 
  同样的时间我们也应该花在年轻作家身上。他们正处于创作力的高峰,他们更贴近少年儿童,他们更具时代眼光,他们值得我们投入和期待。湘少社目前正在运行挖掘和培养新人作家的“四叶草计划”。我们出版的《四叶草丛书》(第一辑)曾荣获“三个一百原创工程奖”,《四叶草丛书》(第二辑)获选总局“2015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并输出台湾。这些年轻的作家,或许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市场影响力,但我们愿意等待并帮助他们成长,相信有一天,他们会撑起少儿原创作品的半壁江山。
 
  花时间培养编辑
 
  最近这段时间,编辑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提及。大家都认识到,在自出版来势汹汹、出版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优秀的编辑才是确保出版社不被时代边缘化的重要砝码,编辑的策划能力和专业素养是保证内容独特而优质的不可或缺的工序。然而在少儿出版行业的高速发展中,我们也看到很多编辑被不断增长的规模和码洋拖垮,成为流水线上的工人。几年前,我们社第一次有编辑在选题会上提到疲惫感和麻木感,提出编辑应该回归本源,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所以当我们说起让少儿出版慢下来,也是给编辑以喘息的时间,让他们不是一味地将头埋在成堆的稿件中,而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思考、发挥创意。
 
  湘少社自2011年开始试点事业部制,迄今一般图书已经4个事业部。推行事业部的初衷,一方面是划分专业的领域,让每个部室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是给编辑室充分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去形成和实践自己的发展规划。后来我们发现,在事业部制下,编辑的成长是很迅速的。首先术业形成了专攻。要在任何一个领域真正有所成就,都需要长久而持续的耕耘。在一个事业部之内,各个编辑都渐渐有了自己最熟悉的细分领域,在这个领域内他们能够做到熟练地调用各种资源。同时,出于事业部运作的需要,根据个人的特长还渐渐诞生了一些功能性的编辑,如版权编辑、营销编辑。这就把每个人的职业发展与整个部室的发展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其次,优化了时间管理。由于事业部都是自领任务,自负盈亏,所以各部门有充分的自主空间来分配和协调任务,编辑也有空间来安排自己的进度,若他们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必然可以找到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平衡,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在这一两年,湘少社涌现出很多因为编辑的创意而绽放亮点的作品。例如《美国经典专注力培养大书》,这本来是美国highlights出版社的一个老牌产品,中国好几家出版社都出过,我们编辑拿到版权后对产品和市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挖掘出“专注力”这个点,让这套书焕发出非凡的生命力,迄今已经销售了10万套,80万册。还有《小千鸟》,也是编辑自主策划的品种,这本书创作历时5年,编辑跨3年,作者和编辑都立足于利益竞争之外,用了极大的耐心打磨了这本传递环保理念的精品,而它一经推出就引起了极大地反响,也被选为总局“2015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所以说,年轻的编辑并不是不能策划出富有创意的产品,并不是不足以承担文化传播的使命,他们只是需要成长的时间和锻炼的机会。
 
  花时间培育市场
 
  在少儿出版的链条中,渠道方是比较强势的,他们会将一些消费现象、一些消费者的行为反馈给出版方,并有可能影响出版社的出版方向和出版计划,也因此市场上常出现一些衍生作品和跟风作品。这是由市场的表面需求产生的出版。出版是需要植根于市场的,我们出版作品是为了给人阅读,但是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不应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要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层次。因此我们还需要正视市场的潜在需求,不仅要出版读者想看、爱看的书,还应该为他们打开一扇更大的窗,提供给他们可以看、应该看的书,并且告诉他们怎样看这些书。这才是出版更深层的意义、阅读更深层的意义。
 
  培育市场、引导读者也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仅凭数量的灌输就可以达到的。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一方面我们出版了《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书、儿童与成人》等一系列理论书籍,让大家看到儿童文学的价值、阅读的价值;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越来越多元化的线下活动来与读者一起探讨图书的丰富内涵。我们成立了“湘少阅读基地”“笨狼读书会”,定期举办阅读活动,与读者直接面对面,改变他们的阅读习惯,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这些事情都不会直接带来码洋和收益,但是我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做,因为他们将为我们带来一个更长远更良性的未来。
 
  让少儿出版慢下来,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宽容。就湘少社而言,无论是事业部制还是工作室,都是经过了好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才略见成效。这些年少儿出版就像一匹马,被市场竞争、行业变革、技术更新几条大鞭子一直抽着,所以只能马不停蹄地快速奔跑,但是跑着跑着很容易迷失方向。其实我们不妨缓下来,回头看看我们的出发点,想想我们究竟为什么奔跑,要跑去何方。我们其实不赶时间,形势永远在变化、技术永远在发展,我们可以了解、可以应用,但不必一直追赶。我们应当立足在自己的位置,从容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多花些时间去关注出版中那些切切实实的要素——作者、编辑、读者,这三者的交集是优质的内容,而新颖的技术、多样的形式、丰富的载体最终只是为了让这些内容更完美地呈现出来。我们才应该是产业链的核心,我们才应该是时代的引领者,让我们慢下来,坚守住自己的骄傲——我若盛开,清风自来。

 

[时间:2015-07-2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