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影:传统出版的自我救赎

时光流影传统出版

  如果说中国传统出版业有辉煌年代,那么这个辉煌年代一定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中国各地,枯槁的文化产业终于迎来了它的繁荣。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孕育了印刷出版业的旺盛的生命力。
 
  据《中国新闻周刊》1978年对“五一劳动节”的购书热潮的报道:“这天,开门前数小时,王府井新华书店门前已人山人海——一批被解禁的老版中外名著,将正式重印发行。读者事先从各种渠道探听到消息,一大早赶来排队,从十几岁的孩子到六七十岁的老人,无所谓职业、年龄、性别,人们蜂拥而至。几个‘顽主’模样的年轻人在维持秩序,他们不是书店的员工,只是路过,见人潮汹涌,主动过来充当‘志愿者’,他们把秩序维持到书店开门后,才欣然离去。”
 
  我们也一度相信,中国的出版业将会永远繁荣下去。
 
  不过,这个辉煌年代被新兴起的科技革命阻断了。
 
  传统出版的死循环:做书是死,不做书也是死
 
  新世纪以来,移动互联网革命催生了数字出版,也让电子商务强势崛起。如果说数字出版尚未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那么电子商务的发展格局已经相对明朗。数字出版从内容与版权的角度在日渐蚕食传统出版的领地,而电子商务渠道则将传统出版商绑在了电商大战的战车上,让其在一次又一次的血雨腥风中接受电商炮火的蹂躏。
 
  据新闻出版总署数据显示,中国的图书品种2011年就达到了37万种,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一出版大国”。但是,中国也是“第一库存大国”,书的品种越来越多,但销售量的增长非常缓慢,结果大量的书都留在了出版商的仓库里。这种图书“滞涨”将出版业逼进了“做书是死,不做书也是死”的恶性循环之中。
 
  中国的出版力量过于分散,大大小小的出版社与民营企业根本无法与新生的强势网商展开持久竞争,巨型的出版集团寥寥可数,体制的束缚和封闭的市场无异于等待自取灭亡。
 
  不管是业界还是学界,亦或是世界都在探讨,传统出版业将以何种方式迎来它的死亡?
 
  肯定,有人不甘心。也有人呼吁,与其坐着等死,不如放手一搏。那么面对互联网数字出版的强势攻击,传统出版如何死里逃生?
 
  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兴出版:时光流影应运而生
 
  出版业归根结底是文化创意产业。人们往往紧盯它的“文化”意义,而忽略了它“创意”的一面。文化有边缘,而创意无极限。如何深度挖掘出版业的附加产业,通过创意包装或拓展,形成新的增长点,是出版界人士要考虑的问题。
 
  眼下有些传统出版已经做出了自己的抉择,以书店为品牌核心,打造延伸产业链的复合经营模式开始流行,如台湾诚品书店,北京雨枫书店等。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以用户为核心才是长盛不衰的道理。然而曾经的传统出版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海德格尔有一句名言:向死而生。而中国传统道家老庄曾经说过: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将两者搭配起来,就成了传统出版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自我救赎之哲学。
 
  通俗的来说,就是新老融合。而时光流影,便是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一次勇敢尝试。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出版业正经历着从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而按需出版将是出版业的一次大变革。作为安徽出版集团旗下备受关注的新媒体产品之一,时光流影网站一上线就被称为中国版的FACEBOOK。
 
  “时光流影TIMEFACE”整合安徽出版集团各类优势资源,打通上下出版、印刷产业链,实现内容的线上线下双向互通。同时借助互联网思维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平台化、社区化、O2O等模式,打造的一个集聚庞大用户资源在数字出版领域,实现图书投稿、编校、发布(含印刷)全流程自动化,打造数字化、多终端、多形式的图书自出版平台。
 
  正是“时光流影TIMEFACE”这样的平台,起到了引领行业的作用,更为业界提供了专有技术和平台,开启了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新思维。独具特色的自出版(POD)功能、几秒钟内成书的“一键成书”功能,轻点鼠标一键打印。不同于传统出版的主导权在出版商手中,内容生产被少数作者享有,时光流影做的,正是互联网时代下用户自生产内容,让技术只做文字的搬运工的作用。
 
  传统印刷走向何方?纸质书不会消亡,会变成奢侈品
 
  作为新老出版融合的产物,时光流影将会如何发展,我们时刻关注。据数据显示,自2014年“时光流影TIMEFACE”正式上线以来,已经吸引了大量用户、出版业界以及广大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平台注册用户数量已经突破百万,最高日均“成书”3000本。同时为了强化平台的文化社交属性,时光流影与腾讯合作,推出了QQ、微信相册时光书系列产品,自推出以来,订单不断,拥有良好的用户口碑。
 
  面对来势汹汹的数字时代,纸质书阅读必然会逐渐边缘化,但这并不代表作为一种文化生活现象,纸质书阅读会消亡。时光流影的出现更是从用户体验角度印证了这一点。私人订制的时光书满足的已经不仅仅是人们基本的阅读需求,更满足了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在时光流影上打造一本时光书,留作自己的回忆录,或是赠与亲人朋友的礼物,虽然价格稍贵,但是意义非凡。
 
  自纸被发明以来,印刷业应运而生,中华文化也得以传承。然而世界日新月异,时代不容退后。我们都不愿意面对传统出版业的没落,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在互联网给传统出版带来危机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机遇,在互联网大潮中,出版的形式千变万化,但本质上,出版业将重新发芽。

[时间:2015-07-24  来源:中华网财经]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