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报刊融合有守有破

教育报刊融合

  当前传媒的生态环境和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影响最为深刻的要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旗下的两个当家报刊《浙江教育报》《中学生天地》今年正逢创刊30周年,而立之年经验固然要总结,未来如何发展更需要思索。笔者着眼于媒体变革的宏观环境,立足于教育媒体和本单位的实际,对教育媒体的未来发展做了一些思考。

  坚守育人责任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受众被分流,传播能力被削弱。而传播能力是一个媒体所以成为媒体的立足之本,是媒体区别于别的单位的核心能力,这个观点当然也适用于教育报刊。因此,提升和维护媒体的传播能力成为核心要义。如果丧失传播能力,就失去了作为媒体的基本能力,更不用谈服务能力,赢利能力和影响力。

  教育报刊要千方百计地提升和维护好自身的传播能力,首先要强调一个观点,发展新媒体、推进媒体融合不能眼光短浅,在这个问题上要看长远点,舍得投入,不要一说新媒体就认为是烧钱。

  内容为王的传播规律不会改变,关键是要看你生产的内容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还是香醇美味的浓咖啡。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更为便捷,关键是你有没有好东西。因此,媒体的内容不能高高在上,而要放下身段接地气,不能像裹脚布又臭又长,而要短小精悍、含金量十足。这既包括信息量和思想,也包括内容的呈现方式。传统媒体在内容的生产和加工,特别是加工上要好好向新媒体学习。

  教育报刊的使命是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服务,为育人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阶段,主流的教育报刊更要强化自身对教育的责任,对育人的责任,要有真正的问题导向,让参与教育和育人的实践成为教育报刊的常态,以推动教育进步为荣,以启迪师生、帮助师生为荣。实践表明,优秀的报道可以助力师生成长,甚至可以改变其命运,这就是教育报刊的价值,也是教育报刊从业者工作的至高意义。

  争取更多粉丝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和维护传统媒体的传播能力,进而保持它的服务能力、影响力和赢利能力。衡量传播能力的指标之一是看这个传媒机构的粉丝有多少,新媒体时代的媒体竞争说到底是争取粉丝数量的竞争。那么如何让教育报刊的粉丝多起来?这就需要改变思维定势和工作习惯,需要更多的创新。

  以传统媒体为依托,建设媒体集群,逐步实现内容的多元化传播。要逐步建立平面媒体(报纸、期刊、书籍)、广播媒体(声音、视频)、新媒体(网站、微信、微博、游戏平台等)的立体传播网络,当前尤要注重教育报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这是当前比较经济也是传播效果比较理想的新媒体传播渠道。微信传播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可以较好地弥补教育专业报传播时效慢的短板,因此,每一个报刊都要建设好各自的微信公众平台,把握好信息推送的节奏和内容,使之促进纸质报刊的服务。这里所讲的声音和视频是借助网站和微信等渠道传播原创的声音和视频信息,改变信息传播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单一状况,通过多种渠道、多种载体、多种呈现方式提供给用户,使其产生最大的传播效果。促使传统媒体的读者转化为新媒体的用户,新媒体的用户转而关注传统媒体。

  报纸、刊物、新媒体机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传统的教育报刊社中各编辑部独立性强,也造成部门壁垒、各自为政、合作性差的弊端。这种“几张皮贴不到一块”的状况如果得不到改变,就奢谈媒体融合。融合就是要扬各个媒体之长,优化渠道和内容资源的配置,特别是在重要节点、工作重点和社会热点的信息采写和发布上做到协同工作。比如浙江省教育厅官方微信“教育之江”和教育厅机关报《浙江教育报》在高考综合改革等重大事项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上分工协作就值得探讨和研究。微信做速度和互动,报纸做深度和专业,从微信中获得的线索报纸可深入挖掘,报纸所做的深入报道在微信上同步发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协调,相得益彰。

  为教育和社会提供更加优质、深入和有效的信息服务。有的报刊所提供的服务与师生的生活贴得不够近,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贴得不够紧,与服务对象有些游离,带着问题意识的深度调研是缺乏的,帮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是不够的,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力是不够的,信息呈现的方式是单一和生硬的等。因此,在媒介融合发展的阶段,迫切需要提高服务的水准和实效性。有所为才有所位,只有有所为才能为师生和教育机构所需要,师生和教育机构才会成为我们的粉丝。

  以新媒体为依托,在“版外线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及下属各部门和媒体每年开展的活动十分丰富,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高校招生咨询服务活动、教育教学论文评选、长三角校长论坛、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浙江省中学生十大新锐写手评选、时代少年之星评选等活动已成为坚持多年的、在教育系统和师生中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浙江省百年名校评选、最美师生缘评选活动、美丽乡村学校评选活动也都可圈可点。但总体上来讲,开展这些活动的互联网思维还不够:一是与新媒体的结合不够,大多活动还是单一的线下活动,网络化的程度不够高;二是活动的资料和数据积累不全,二次开发的意识薄弱;三是自我宣传和品牌营销的意识不够,一些很好的活动传播力和影响力不够高等。强化活动与媒体的关联性、重视资料积累和二次开发、重视与参与者在网络上的互动、重视活动的宣传和再现等,是教育报刊社开展活动的方向。

(作者单位: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时间:2015-07-21  作者:项勇义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