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
“纸媒已死!”这一惊叹句,在香港已逐渐变成陈述句,同时也不再是学术界讨论的话题。过去的一周,不少习惯早上买份报纸去“叹”早茶的香港人,突然叹息,便利店里再也难见到《新报》与《成报》的身影。
没有任何征兆,有56年历史的《新报》在7月11日下午5点突然宣布,12日起停刊,正式结束业务。当天出版的报纸成为绝版,130名员工即时下岗。
这份经历香港报业兴衰史的传统报纸,虽有英皇集团、澳门赌王何鸿燊前后接手,仍以停刊收场。当晚,《新报》网站主页所有的新闻内容已全部删除,网站页面直接跳转至停刊公告。公告称,感谢读者支持。
《新报》于1959年10月5日创刊,由著名报人罗斌创办,早期靠赛马消息、连载武侠小说等内容吸引读者,曾捧红倪匡、亦舒等作家。《新报》1992年由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收购,澳门赌王何鸿燊于2009年入股《新报》。
陪伴一代香港人成长的《新报》为何倒闭?《新报》在停刊公告中这样写道,“随着免费报纸的出现,传统报纸近年销量大幅下降,加上读者读报的习惯有所改变,该报在可行的方法及预算下已作出多番适切改革,惟仍然处于长期亏蚀状态。”
《新报》社长顾尧坤对停刊感到惋惜,他感叹经营报纸在全世界都甚为艰难,香港的年轻人对纸媒更是失去兴趣。顾尧坤说,《新报》曾多次改革,希望减低成本,改变长期亏损情况,但成效非常不好,结业决定沉重而困难。
“由于广告收入大跌,去年10月我们裁掉了40名员工,奈何现在香港越来越少人看报纸。”顾尧坤透露,《新报》每年亏损金额以8位数字(千万港元)计算。
顾尧坤还感慨,即便是《新报》最为闻名的赛马新闻,不少赛马迷在马场内已转为使用平板电脑翻查马匹资料,不再翻报纸。
不到一周,香港的媒体还没有将《新报》纸媒哀歌唱完。7月16日,创刊已76年的《成报》突然宣布,之后两日暂停出版印刷版,并未知何时复刊。
一名《成报》记者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其实《成报》内部早已有结业停刊的传闻,但至今工资发放正常,而且报纸的电子版仍然要出刊,所以并无大的影响,员工们仍需正常上班。
根据界面新闻记者的了解,《成报》暂停出版主要因为母公司成报传媒集团被清盘,成报传媒集团10年前已在港交所被停牌,近日被强制清盘。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于7月15日被香港法庭委任为临时清盘人,《成报》的报纸营运户口16日被冻结,导致《成报》无法支付印刷费。
《成报》比《新报》还“年长”,于1939年由何文法等人创立。1950年代,《成报》曾是香港最高销量报纸,但1990年代经历报业价格大战后销 量下滑严重,2000年后更被多番转让。据成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成报传媒)2014年中期财务报表显示,该公司负债净额约4.8亿港元(约合 3.85亿元人民币)。
界面新闻记者查询到,成报传媒2015年2月公布了2014年止第三季度业绩,营业额1205万港元(约合965.45万元人民币),按年下降 33.8%。录得亏损由上年同期93万港元(约合74.51万元人民币),扩至1338万港元(约合1072.01万元人民币)。该公司2014年10月 公布3月止财政年度业绩,收益录得6808万港元(约合5454.57万元人民币),按年下降9.7%。亏损扩至4081万港元(约合3269.7万元人 民币)。再往前推,2012年成报传媒全年亏损1087万港元(约合870.9万元人民币),2011年亏损4047万港元(约合3242.46万元人民 币)。
《成报》董事局主席谷卓恒表示,他会先注资500万港元(约合400.6万元人民币),以及提交计划书,之后每年注资1亿,希望毕马威向法庭申请,恢复《成报》营运。
香港记者协会对《新报》宣布停刊等事件感到惋惜。记协主席岑倚兰表示,免费报纸的出现、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发展,让传统报纸面对前所未有的威胁。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教授黄煜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成报》和《新报》本身都是岌岌可危的报纸,在市场上没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吸引不到读者和广告商,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羸弱的状态。
香港人口700多万,却有20多家高度市场化的本地和国际报纸激烈竞争。
黄煜直言,相比内地的报业,香港报业则是“特别艰难”。他说:“两地报纸都在转型,但香港特殊的地方在于免费报纸的冲击,促使香港的传统报业衰退的比较快,也更加彻底。”
与都市类报纸遍地开花,免费报纸半死不活的内地市场不同,免费报纸在香港广受欢迎。
香港目前至少有4份中文免费报纸,属于瑞典报业集团的《都市日报》于2002年4月首先在香港发行,现在每日派发量约40万份。属于星岛集团的《头条日报》创刊于2005年7月初,现在每日发行量达85万份,为香港最高。另外两份为《am730》和《晴报》。
免费报纸每日上午由专人在地铁站、商场、社区等地派发。相对于传统的收费报纸,免费报内容轻松,图片较多,内容也较短。
此外,免费报纸的收入来源只靠广告,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苏钥机发表的研究文章写道,根据广告市场调查公司admanGo的统计,过去5年香港免费报占整体报纸广告市场份额由6%上升至14%,但收费报纸的广告收入则按年下降1%,
免费报纸继续进占香港报纸市场,加上香港人关心香港本地新闻,免费报纸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阅读需求,因此对收费报纸更是造成了极大冲击。
记协主席岑倚兰称,收费报纸面对读者和广告量下滑,正处于新一轮淘汰战,纸媒面临结业不足为奇,但对传媒业前景不感到悲观。
但也有学者认为,传统收费报纸的影响力是免费报纸所难以比拟的。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高级讲师张少威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经过免费报纸10年的冲击, 香港收费报纸对社会的影响力依旧是免费报纸不能比的。“收费报纸有社论、大量有影响力社会人士的评论等,能在社会产生影响力。”
不同报纸在广告商眼中的地位也不一样。“免费报纸的广告多为超市、美容、健康产品,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并不强,而收费报纸仍然吸引汽车、奢侈品等大型广告。”张少威说,所以免费和收费报纸的竞争一直存在,但重叠的地方不多。
如果说,在免费报纸10年以来冲击下,香港收费报纸仍能站得住脚,那么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媒体业态,则让香港收费报纸乱了阵脚。手机和平板电脑已成 了香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特别是2010年iPhone4推出后,香港人急速养成手机上网的习惯。香港媒体在转型过程中,主动或者被动地开发起各 类新媒体。
2015年4月,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调查发现,在多种传媒中,电视继续成为市民的主要新闻来源,但互联网取代报纸,首次成为香港人第二大新闻来源。
越来越多的读者习惯于阅读网络版而非纸质版报纸。如今,香港绝大多数报纸都创设了自己的新媒体应用,《文汇报》《大公报》《商报》等报纸每日将完整的扫描版免费发布到官网和新媒体应用上,《信报》《明报》等报纸采取收费订阅模式。
壹传媒旗下的《苹果日报》在新媒体的改革位于最前沿。根据香港出版销数公证会资料,《苹果日报》2011年每日平均销量大跌至25.9万份,按年大跌近12%,2014年更跌至17万份。
《苹果日报》近年积极转型,收入来源开始由报纸拓展至网络,大力推广形象生动的“动新闻”。“动新闻”现已成为吸纳读者的主要渠道,该APP长期排 列香港的手机软件下载榜前列位置。此外,《苹果日报》的Facebook专页共有约148万个赞好,YouTube频道则有92.4万人订阅,累计观看 10.9亿次。这些数字,是收费报纸的纸质平台所无法企及的。
黄煜表示,香港主要的报纸中,《苹果日报》等在网络平台拓展的不错,各家报纸都在网络平台拼命的赚取点击率,占据有利地位。《动新闻》吸引大量的年轻人,效果也可观。
在传统媒体推动转型之余,2012年起,一些小规模的网络新闻媒体开始活跃。这些新闻机构多由前主流媒体记者、评论人和商人创立,大部分都先以Facebook为主线经营,分为商业模式,社会机构模式和非盈利方式,得到广泛注意。
其中,一些政治倾向比较明确的网络媒体也受到香港网民的追捧。在2012年一起学生运动时期成立的《立场新闻》一直是香港一部分社会人士所发表意见的媒体平台。根据《立场新闻》的官网信息,该平台以非牟利原则营运,接受公众不附带条件的捐款。
黄煜表示,2010年以来,香港社会从经济社会逐渐变得政治化,这时候具有强烈的动员和说服式传播特征的媒体顺势而生,社会对这类媒体的需求更强。
但是,大部分新媒体依赖传统新闻机构作为第一手网络消息来源,只是加以改编和综合报道,很少有自己的采访团队。张少威指出,香港的新媒体目前还只是边缘市场,新媒体机构有自己的立场,但没有大量的信息源,也很难有设置议程的能力。
2015年5月,香港G报正式上线。2个月来在Facebook上最多的文章阅读量最多的文章是30万次。创始人周融此前在多家媒体从事,他在接受 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香港G报暂时没有记者,只有10个编辑,预计一年投资400万港元(约合320.48万元人民币)左右。
在回应做新媒体初衷的问题时,周融表示,传统报纸做新媒体,脱离不了传统思维,新媒体能够脱离传统模式,以短小、快速的分析为主。“我们现在没有记者,但编辑有新闻就马上评论,下功夫解读。”
新媒体需要解决资金来源和长期运营的问题。2015年6月,立法会主席曾钰成突然被一家网络新媒体曝光出来一段怀疑设计种族歧视的录音,引起渲染大波。这家网络媒体就是仅仅上线两周的英文网媒HKFP(Hong Kong Free Press)。
HKFP创办人Tom Grundy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该网站5月初在众筹平台发起集资,结果反应异常热烈,在2天之内就筹得目标的15万港元(约合12.02万元人民币),集资完成时超额筹得58.8万港元(约合47.11万元人民币)。
HKFP目前有8个记者,Tom Grundy指出,众筹款项主要用于记者薪酬,原先目标的15万港元(约合12.02万元人民币)足够HKFP运作两个月。每筹得额外的5万港元(约合4.01万元人民币),即可支持HKFP多运作一个月。
HKFP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募资和赞助。Tom Grundy表示,当HKFP运作一段时间后,便会开拓更多收入来源,例如会员付款订阅、广告收入及稿费收益,也会继续通过筹款或群众集资,众筹营运经费。
类似HKFP这样以Facebook为主线拓展新媒体业务的还有很多。黄煜说,新媒体在香港出现了五六年,尤其是社交媒体产生之后,市民获取信息和社会交往的渠道有极大改变,令小规模资本运作的媒体运行能存活一定时间。
但是,这类新媒体的媒体还没有定型。黄煜表示,社交媒体成本不高,所以现在有各种各样途径可以投资媒体,但这类媒体能维持多久,就仍需观察。
“但越来越多开发新媒体的人开始不依赖传统媒体,等到这部分人能完全用产品、资金、市场这三大武器搞新媒体,才会走向另一个新阶段。”黄煜说。
免费报纸在和传统报纸抢占广告市场,新媒体又如雨后春笋般蓄势待发,双重挤压下,香港传统媒体的日子并不好过。
黄煜表示,纸媒总体衰退的趋势,就是全球传媒行业转型的大背景。香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纸媒难免受到命运的冲击,慢慢完成它们的历史使命,大众媒体传播的模式也将发生重要的转变。
张少威则感慨,香港传统报纸一直在做转型,努力地生存下去,但未来可能继续有报纸倒闭。
这恐怕就是传统媒体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时间:2015-07-20 来源: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