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出版机构思维模式转变的思考

互联网出版思考

  从宏观与综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互联网对编辑业务流程的帮助、其他等四个方面,提出以下题目供参考:

  ★传统出版专注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集合优质内容资源,打造核心业务,才能在新的内容为王时代大有作为

  ★关注读者的个性化需求,确定细分领域,集中优势资源,抓住核心需求做深做透。信息资源分得越细越有价值,信息越庞杂、越丰富,编辑的价值也就越大

  ★借鉴互联网口碑营销方式,利用微信、微博等经营核心用户群,解决传统营销方式用户转化率低且易流失的问题

  “互联网+” 视乎成为一个万能的词汇 

  搜索2015年热点词,“互联网+”因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将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更是让它几乎成为一个万能词汇,开始了与传统行业的各种组合。当“互联网+”和“出版”结合在一起时作为传统出版必须接受并主动融入这种结合所带来的变化中,在冲击中看到机遇,转变思维、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新闻出版业可能由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何为“互联网+”?“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互联网+ ”的方式又是什么?

  如果说我们一直在使用互联网改变业务模式,调整营销结构,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是“行业+互联网”,这个阶段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或是一项技术,提高和解决了一些行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如数字出版,各大出版机构开始将数字出版作为出版行业转型的一个战略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数字出版的早期模式就是“出版+互联网”,因为数字出版的开始模式,很多就是将传统的资源通过互联网工具数字化,或是通过一些互联网平台将将这些资源进行分发的模式,以往收益比较好的,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内容经过数字化加工后,比较符合这个时期互联网用户对信息的接受方式,大众化较为突出,专业化的和延伸性内容相对缺失。

  而现在互联网+概念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国家层面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更多是因为当行业和互联网发展到这个阶段,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要求我们所有的行业需要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做产品的流程,市场营销模式的变化等。那么这个“加”就是无限制的,如"互联网+行业"+服务更深入+体验更极致化+营销重实效性+... ,同时又要不断的做减法, "互联网+行业"-(减)业务中间环节,(减)缩短用户沟通距离 ,(减)适当减少通过经验因素做决策,依托数据依托做参考等。

  “互联网+”是一种“现象”

  概念模式下的产品自我误导方式:

  首先针对概念做个简单的自我解析,现在做产品的如果不跟互联网的某个时髦的概念结合起来,比如互联网思维,O2O   , B2B2C2..... P2P2C.....或者众筹、“互联网+”之类的,如果不和几个概念结合起来,我们自己都不好意识说自己做互联网的,就更别说的你产品有多牛X了,想改变某个趋势,解决了 什么用户痛点,创造了那些用户需求等。

  这就是现象,这也许是做产品时的一个阶段,如果说做产品的过程是一个讲故事的过程,那么和概念的结合也许就是前面的一个续,起码从产品人的本身来说,自己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要能将听众(或 用户)能提起兴趣,能听下去。无论哪个互联网产品,当他面对投资者,或是推向给用户的时候,我想都有一个序,而这个序也可能是比较精彩的,也可能是比较务实的,也有华而不实的。这个过程不可能左右你产品的未来的,但是决定了你产品的方向和用户定位。

  举个例子,大家在网上也应该看到很多了,关于凡客这个做B2C电商平台的一些案例解析,包括对凡客目前平台多种经营后遇到的问题的分析。这里提到的就是无论现在凡客如何,毕竟曾经的辉煌是不能掩盖的,凡客体的流行等说明他这个学PPG做衬衫开始,高峰时经营品类几百种,有些东西我们今天反过来想一下,比如如何抓住这些80后群体的消费心理状态,是时尚? 价格? 口碑?选择?

  我的总结是:

  1、平台伊始选择单一,有的时候用户选择多了,不一定是好事情;

  2、平台知名度通过口碑传播后,可信比较好,这个和淘宝起码是以B开头的平台的基本优势;

  3、用户体验相对不错,这里面包括产品相对质量(这都是前期),物流的速度等等。

  而如今出现的目前的状况,回归原型,并不是多品类经营之过,这里面有人的因数,管理的因数,电商基因的因素等等,不是所有平台都能做到阿里巴巴如此规模的,电商的基因本质还是产品质量,服务体验。如果阿里遇到这个问题,因为用户基数大,平台经验丰富,各个平台之间的互相导入流量,平台的生态圈也就一步步形成了。而其他平台遇到这类问题也许就是致命的,包括依靠3C做起来的京东,如果某一天刘强东遇到了和陈年一样的问题,结果也需都是一样的。

  不是你资本多强大,本质的问题还是你的产品质量,服务体系的不断提高,因为同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残酷,有些平台用户的受众就那些,平台提供的服务永远不可能达到用户别无选择的地步,就要谨慎而为。

  创造一种新的生态,而生态又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做产品给谁用,产品的本质(内容、质量)不能打折扣,互联网时代你对用户的一点敷衍,用户就会毫不留情的抛弃你。

  这一部分的结论是,“专注” 是产品人应该应有座右铭,过去的企业一般是粗放式发展,大家都喜欢谈战略、谈方向,但其实CEO或是产品人更多真正要谈论的是小的、细节性的东西,因为未来更重体验,细节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互联网在过了人口红利时代后,服务项目的细分,用户需求的精准定位和营销,已经是我们现在必须要做的事情。

  出版行业和互联网较早融合的数字出版近年来发展较快,2014年数字化阅读率首次超过了纸质阅读率,比数字出版更进一步的是,“互联网+”出版完全解构了传统出版的规则,数字出版并未改变出版行业的基本规则,仍然是比较传统的出版—发行—销售模式,而“互联网+”出版从选题策划、发行销售到营销推广,从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到微博、微信营销,新的改变和新的方法让传统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赢利模式的改变也让出版的节奏和效率变得越来越快。

  (2). 传统出版在互联网思维影响下的变化

  关键词:选题策划、销售、营销推广

  关于选题策划,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关于如何确定选题,做好的选题,一个好的选题如何能有好的受众,预期的市场份额。这确实不是我的专业方向,所以以下的内容即使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很多还是表面上的内容,有些纸上谈兵,希望各位老师能多多指点。

  互联网思维下是个“啥”?

  关于“互联网思维”有很多定义,基本概括为: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社会化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思维、免费思维,流量思维等。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它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产品、用户、市场、营销等整个产业链乃至整个产业生态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重新审视的一种思维方式,改变思想观念和商业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出版,是出版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转变、调整、深化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出版业赢利模式的变化

  曾经:

  等待选题——设计生产——投入渠道——等待结果”的相对被动状态
 
  原因:

  做内容(产品)的方式

  长期以来,传统出版一直处于信息链的上游,掌握着信息资源和传播渠道,以专业的编辑按照自己的要求定期为读者提供产品,确定传播内容。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出版中的3个主体即作者、出版者、读者之间实现了更紧的联系,甚至是可逆的“消费需求——生产定制”的新的制作方式,它打破了传统出版单项的、高高在上的传播方式。作为出版者,我们应该感知这些变化,归纳这些需求,形成与用户的良性互动,从用户那里获得真正的需求输入,并根据需求整合内容资源,打造出相应的知识产品。

  尝试:

  从产品本质属性决定”谁能用“

  关键词:“自我”角度   “用户的角度“ “利益均衡角度”“补贴策略角度”

  产品的本质就是就是内容,提供服务于用户。决定产品的因素很多,内容的质量作为基础,是长远发展的关键,利用技术的方式,互联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实际上就是互联网平台下的产品服务,互联网平台解决的很多事沟通方式,信息获取的渠道,使用的习惯这些通过技术或是现在人一些行为习惯而形成的产品,本质的内容的还是需要产品人去做全面,内容不是产品功能,也不是产品的表现方式。

  内容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团购网站的商家提供的菜品,在线教育类网站提供的学习课程,电商平台买的各种东西等。任何商业模式的呈现,最终都会落实 具体产品内容本质上,(也有类似社交网络等基于服务类工具化产品),从自我的角度做产品,首先无论你是一个行业专家,技能类高手,本质的属性,在说服了自己的同时,是否能说服你的用户去使用,包括要说的“反馈”。如在线教育而言,目前国内在线教育可以说是刚刚开始,盈利模式都在探索中,教育的本质教书育人,而拿到互联网上有可能理解的方式有了变化,以前是教为主,育为辅,现在如果拿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去理解的话,视乎应该是反过来,育为先,培养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教就演变成一种过程和形式。

  目前从事教育的人,都在倡导教育资源公平化,教育方式多样化等,当下社会的无论城市、农村都面临这个问题。那么很多在线教育机构的出发点,就是通过我们的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化,其中包括名师资源、优质的题库等。如果从这一步来说,我们是否任务真的认为通过这种方式,通过各个平台大量涌现,来解决教育的公平化问题呢。当然是不能! 这里面需要去想的就是,就是你的平台拿到市场中,你的用户又有多少人可以使用,能使用的很流畅,而且在使用中真的受益了,有提高。这就是服务的品质的提升,用户个性化是持续研究的问题,既平台用户需求和服务精准服务定位就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的积累,产品使用过程反馈,市场推广的用户的反应一步步去实现精准、个性的服务目标,那么你服务的群体就出现了一个划分,就是我们服务的是一个群体,一个符合用户需求,使用习惯的用户群。 引用一个电商中关于微商的评述“微商不是传统商业的升级,而是商业本质上的回归”,无论何种商业的升级或是更替,其 最终的还是服务更深入的回归。

  从用户反馈和产品体验的角度解决”怎么用“

  关键词:“干扰”“喜好”“体验”“技术”
 
  以目前的做的项目为例,在线教育类产品(注:线教育类学生智能化自适应测量系统)

  我们提供给用户的,力求做到用户使用有反馈,使用中有传播、操作便捷、产品体验不断提升,以上环境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每个细节展开都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各个之前都是环环相扣的,为什么将反馈将作为第一元素,因为作为一个产品的初期,我们对用户的了解还是表面层的,用户的真实使用体验是每个产品人必须要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到,结合我们以前做的一些活动经验来看,拿我们为例,目前的项目的资源基础是出版资源,我们有传统的教材教辅资源,首先我们将这个作为一个优势资源,在内容上可以一定程度上借鉴以往在内容上的积累,但是不是核心,因为认识到自己不足,所以也寻找了一些 外部的力量,和国一些知名的专家团队合作,共同开发内容资源,这就是一个借力的方式。

  因为在自己有的基础上,固步自封就很难有新的理念进来。当然这个过程中需要财力、人力、社会资源等多方便的付出,特别如果你的产品在 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去研发,团队之前的协作效率,技术的研发能力,产品的策划能力,都是需要各自取长补短。恰恰有的时候,这中间问题就比较明显,学术类专家和互联网产品的实现方式的冲突,因为有的时候做研发的人很容易用目前做互联网产品的一些惯用思路去做产品,而一些学术类专家在自己专业基础上。

  营销传播的方式整个力度

  好产品不是自以为好的,而是建立在用户体验之上。从用户的角度看,优秀的产品必须是贴心的。只有站在用户的角度开发产品,创造好的用户体验,让用户在消费过程中感受到愉悦、惊喜,体会到远远超乎预期的人性化服务,用户才能被牢牢吸引,进而才能对产品和品牌理念形成情感和价值认同

  如何做好传统纸媒、PC端、移动端立体出版物的整体策划

  激发网络效应在人们接触平台生态圈的瞬间,他们便被多种精心策划的配套机制团团包围,这些机制吸引他们入驻到平台内,与其他用户互动,让他们久留而不想离去。以环环相扣的机制所建立的体系,更能达到有层次的、循序渐进的多重目标。如何设计适合自己的产业与服务群体的整套机制是门艰深的艺术,而我们必须再次强调,这其中的成败关键便是如何运用网络效应。平台模式中的网络效应包括两大类:同边网络效应和跨边网络效应。同边网络效应指的是,当某一边市场群体的用户规模增长时,将会影响同一边群体内的其他使用者所得到的效用;而跨边网络效应指的是,一边用户的规模增长将影响另外一边群体使用该平台所得到的效用。效用增加则称为“正向网络效应”,效用减少则称为“负向网络效应”。通常平台企业所设的机制,都是为了激发网络效应的“正向循环”。

[时间:2015-07-17  作者:马玉华  来源:砍柴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