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市场经济
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即将发布,此前,市场普遍预测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同比增长率可能低于7%这一全年预期目标。这似乎给市场蒙上一层不太乐观的预期。
大家注意到,李克强总理七天五次谈到上半年经济形势,表明高层对经济增长态势高度关注。李克强以“总体平稳”、“趋势向好”、“回升势头”、“积极因素增多”等等词汇评价经济形势,传递的信息是中国“有信心、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在坚信中国经济能够实现7%左右年增长率的同时,笔者以为有三点认识需要厘清。
一是由于基数不同,GDP增速的下降并一定不意味着经济下滑。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之快让人感到意外。在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先后超越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最终超过日本成为紧随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是从经济体量上来比较的。在这个巨大的体量上,一位数的增长速度所对应的绝对增长数量,未必低于低体量时两位数增长速度对应的绝对增长数量。以国家统计局2014年和2007年两年经济数据对比来看,2014年中国经济规模63.6万亿元,7.4%的增速对应的绝对值为4.71万亿元,而2007年中国GDP总值约26.8万亿元,当年增速14.2%对应的绝对值为3.81万亿元。两相比较,2014年对应的经济增速虽然只有2007年经济增速的一半(52%),但实际上对应的经济增长绝对值却是2007年的一倍多(124%).
因而,在我国当前的经济体量下,GDP增速的缓慢下降并不是实际增量的必然下降。
二是由于形势变化,曾经的高速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劳动力,投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政府投资和吸引外资,由于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比较注重GDP等硬性指标,造成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而廉价劳动力虽然是中国的优势,但是也导致我国一直处在全球价值链的最低端。随着外围形势的变化和我国人口劳动力红利的消退,传统加工贸易流失、高端产业链缺乏的困境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原先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被打破,即由依靠投资、劳动力为主增长模式向以消费为主、创新驱动的模式转变, 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这样既可以扩大国内需求,也能减少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同时避免产能过剩。
因此,近年我国GDP增速的回落虽然有政府主观上采取措施调控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本身也不具备继续高速增长的客观条件。
三是GDP增速下降意味着更加看重经济增长的质量。中国经济两位数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的放缓,更表现为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再平衡,意味着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从自贸区的铺设,一带一路规划的推进,到资本市场沪港通的成行、深港通的紧锣密鼓,可以看到,中国政府正通过深化各项改革,逐步弱化对市场运行规则的各种约束,采取措施让经济更加开放,不断努力提升经济增长水平。日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透露,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平稳、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温和、贸易顺差保持较大规模。在主要指标呈现回暖迹象的同时,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成为亮点。
所以,面对GDP增速这一数据,我们应该保持客观理性,既从中看到现实各方努力的成果,也不能忽视这一数据背后所反映出来的经济发展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从而更加坚定信心,向既定目标迈进。
[时间:2015-07-17 作者:一帆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