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陈奇志
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一带一路”战略所构建的新格局,走互惠互利的合作共赢之路,对国内企业来说,是一次“走出去”的最佳契机。但在海外投资机会面前,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努力做到进得去、管得住、退得出。本文结合近期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动态,探讨深化造纸和造纸装备业“走出去”的思路。
1 我国造纸业现状
我国造纸工业快速发展,为全球造纸业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每年进口木浆近2000万吨,废纸约3000万吨,木片近1000万吨,进口纸品约300万吨,引进设备约百亿元(不含仪表、电气、环保装备等),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但与此巨大贡献相比,我国造纸工业在全球经济总需求不足和我国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下,自身陷入困境。主要原因:
(1)造纸行业部分产品出现了结构性和阶段性过剩,特别是“十一五”中后期加速了产能过剩步伐。2013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10110万吨,较上年增长-1.37%,第一次出现负增长;消费量9782万吨,较上年增长-2.65%,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十二五”前三年年均增长不足1.7%,远低于“十二五”4.6%的增长目标,标志着中国造纸工业进入深度调整的新阶段。但只经历一年负增长,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10470万吨,较上年增长3.56%;消费量10071万吨,较上年增长2.95%,取得了生产和销量双增长,这说明新增产能大于淘汰产能,过剩阴影笼罩,造纸工业正经受更严峻考验。
(2)进入21世纪后,国内纸业热衷引进新概念大型纸机和制浆生产线,推动了造纸业生产装备整体水平的提高,随着大规模投资持续高涨,新闻纸、文化纸、包装纸板等全球最先进的生产线在中国不断下线,并集中爆发式的投向市场,大宗纸品开始出现供需失衡,产能连年过剩,效益下滑。同时大型纸机的高转型投资成本使企业高管决策举步维艰,只好通过压产或转产来缓解价格的下行速度,但产能的过剩和经济增长减速的叠加压力不断拉低产品销售价,使这一努力无法产生明显效果。本文选取了几个重点企业近年业绩指标进行比对,见表1和表2。
(3)利税首次出现负增长,行业地位受损。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造纸行业业务收入正增长约5%,但利税出现负增长约5%,这是首次出现这一消极现象,需高度警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信息(表3)。
在轻纺工业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完成最好,纺织业、纺织制品、食品业业绩斐然,而作为资金密集的造纸和纸制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1.35万亿元(与上年持平),在轻纺12大类行业中仅高于烟草业和家具业、皮革、木材加工、印刷等,主营活动利润750.9亿元,仅高于家具业和印刷,但主营业务利润率仅为5.57%,出现负增长2.3%,排名也最低。在所公布的36大类行业中,年主营业务收入排名第25位,主营活动利润排名第27位,均居总排名下游,表明造纸和纸制品业总体盈利持续偏低,亟待提升。
[时间:2015-07-16 来源:中华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