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捷:雅昌集团商业模式的构建

雅昌万捷商业模式

  从传统印刷到专精于艺术印刷,从艺术印刷延伸到艺术全产业链,雅昌文化集团在万捷的带领下一直在进化并难以超越。“任何企业,都不敢说站稳脚跟,都处在风险之中,永远在路上。”面对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万捷处之泰然,也从未停止追求突破。7月7日下午,万捷在北京雅昌艺术中心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专访,分享了他对于行业与企业发展的思考。
  
  万捷很忙。近年来,人们多是在文化艺术活动、公益活动上见到身为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的他。尽管工作繁忙,万捷一直保持阅读的习惯,经常利用工作会议结束的间隙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休息方式,是这位员工眼中谦和有礼的老板身上的又一个加分项。

  商业模式的构建需要企业有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传统印刷靠简单降低价格竞争,很难涨工价。一个只能降价竞争的行业,有什么出路?
  
  我们已经突出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的新模式,基于数据库和互联网技术,打造一系列产品。
  
  不管互联网未来如何发展,现实生活中还是要有实物交付。充分利用互联网,印刷企业可以使信息更加顺畅,数据传输交流更加方便,形势分析更加准确。
  
  破与立 华丽转身找出路
  
  对于印刷企业来说,雅昌是寻求转型时学习的范本。每年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雅昌艺术中心参观访问的业内人士络绎不绝。在与这些同行交流时,万捷更愿意传递怎样的理念呢?万捷说,印刷企业过去可能什么都做,现在要有所侧重,做到专业化。与此同时,一定要构建自己的商业模式。
  
  6月24日,万捷当选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他在发言时说:“印刷是个大概念,包括数字加工、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传统意义上的印刷只是一个输出方式,而不是印刷的全部。”这样的观念对于印刷企业来说,理解起来容易,但转变成行动却是个难题。万捷认为,真正要转型,行动的第一步还是应该从客户需求、市场需求出发,打造自己的商业模式。“一定要更专业,盘点手中的资源,思考什么样的对象是自己的客户,怎样满足客户需求,专于经营自己的客户与市场。”
  
  跨与融 盘活资源创模式
  
  “传统印刷+IT技术+文化艺术”的雅昌模式,一直被业界津津乐道。在2013年更名为雅昌文化集团后,过往的模式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万捷说,向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雅昌不再强调“传统印刷”,而是更加明晰以数据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专注于为艺术行业提供服务。
  
  万捷认为,如今谈印刷,更应该围绕着一个热词——“跨界”。实体经济发展趋缓,劳动力价格提高,印刷企业应多参加自己服务的客户所在行业的会议,从中获取更多信息。
  
  对于把主要精力放在艺术圈的万捷来说,在如今的印刷领域,他更关注印刷数字化的发展情况。“按需印刷能够带来出版业和互联网新的整合。我很好奇将来图书的形态是什么,内容输出与互联网的整合,需要创新的模式来实现。”万捷举例说。

  电与网 迸发无限想象力
  
  雅昌从2000年开始“+互联网”,如今雅昌艺术网已经15岁。面对如今火热的“互联网+”话题,万捷显得理性、客观。他认为,印刷企业还是要立足专业,做好基础工作。
  
  之所以一直在互联网领域关注、投入,雅昌是出于服务客户的需要。“我们利用互联网实现创意、提升效率,提高信息化、沟通客户、数据处理水平,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艺术教育。”万捷说,雅昌志在进行艺术普及教育,将艺术教育的内容集中起来,并传播出去,就需要持续关注互联网。
  
  万捷为记者展示了手机里雅昌为一家文博机构开发的手机应用。记者看到,数字博物馆已经实现移动在线服务。这个手机应用不仅可以记录举办过的线下展览,还能将艺术品进行三维展示,用户通过滑动手机转换图片精度,就能够在手机上细致观展,甚至有趴在展品上欣赏的视觉效果。“围绕艺术行业,雅昌还提供艺术品数字化服务、互联网服务、艺术家服务等多方面解决方案。整个业务模式都在发生变化。”万捷说。
  
  雅昌在B2C方面的动作被万捷称为通过“为人民艺术服务”实现“艺术为人民服务”。万捷以手机应用举例说,在为艺术家、文博机构建设数字博物馆时,雅昌辐射、服务了大众消费者,让爱好艺术的大众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在线上欣赏到“永不落幕的展览”。这为雅昌近年来的影像产品、艺术衍生品走向大众打下基础。
  
  危与机 特色之中练真功
  
  万捷不讳言做企业的危机感。“人的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企业也一样。想要在生存中求发展,保持特色和生命力,就要在原有管理优势基础上做突破,寻求新的管理方法。”围绕现有模式进行拓展,人才的缺失和培养是目前阻碍雅昌发展的阻力。
  
  万捷认为,企业只有建立激励机制,引进更好的人才,才能从基因上有所改变,实现突破。他总结说:“企业经营环境已经与过去不同,面对人才的稀缺、经验的缺失,企业应给人才提供更宽松的工作环境,创造更好的机会,以共同创业的方式推进企业发展。”
  
  【对话】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当前印刷企业应如何看待互联网?
  
  万捷:互联网给印刷业带来的冲击巨大。如何趋利避害,利用互联网去做一些改造,值得印刷企业思考。对于印刷企业来说,首先要构建自己的商业模式,互联网是实现商业模式的一种方法。印刷企业不一定要把自身变成互联网公司,但要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环境下,一切变得更开放、透明、快速、便捷。互联网思维更考虑用户体验,印刷行业要通过了解市场、客户以及客户需求,思考如何打造产品、服务系统,来满足客户需求,创造新的需求。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由生产加工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印刷企业的提升空间有多大?
  
  万捷:印刷行业过去往往是被动加工,没有自己的产品。客户的订单,企业拿来就做,不考虑服务、创意,不考虑将加工变成产品,产品具体适合哪些客户。这样的印刷企业实质上仍是生产加工型企业。服务型企业,不一定做得很大,但一定要做得精细。要考虑客户所在行业的市场情况,考虑怎样通过设备、技术、工艺给客户提供更好的呈现方式,为客户销售带来更好的效果。这需要印刷企业对专业领域的产品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一些企业有见口碑不见品牌的尴尬,印刷企业应如何塑造品牌?
  
  万捷:印刷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种类丰富,相比产品制造业,打造自己的品牌更困难一些。想要树立品牌,印刷企业就要做好产品标准化这样的基础性工作。中国的标准化水平非常低,只有产品标准了才能有所提升,才能让人记住你的企业。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您在多个场合谈到,印刷业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能跨界的企业家,为什么企业家培养如此重要?
  
  万捷:行业需要企业家的带领,需要具有创新思维的企业家。印刷行业圈子比较小,做事情很具体,更注重工匠精神。印刷业的企业家眼界容易受行业所限,比较放不开思路。行业协会应促进交流,给企业家介绍更多国内外跨界成功的案例让企业家的创新想法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

[时间:2015-07-16  作者:李明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