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工程化和产业化还有多远?

3D打印工程化产业化

  3D打印开启“桌面工厂”时代
 
  拿出手机随身拍,再通过网络连接3D打印机,就能打印出你想要的实物模型。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生活的想象,而是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制造业技术革命。
 
  6月30日,记者走进阿巴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3D打印实验室,研发人员正在电脑上设计产品模型,几台3D打印机正在自动打印,展示柜上摆放着各种3D打印产品。 “以前产品制造只有在工厂里才能进行,今后小批量生产在家里就能完成,3D打印开启了‘桌面工厂’时代。 ”总经理张朋随手拿起一款“马踏飞燕”向记者介绍,“这是用我们公司‘隐式蒙皮—框架支撑结构’技术打印的工艺品,能节省70%的打印成本,同时生产工艺更加精细。 ”
 
  阿巴赛信息科技是一家由中科大教授团队创办的3D打印设备的研发生产企业,目前与服装、手机、珠宝、教育等多个行业建立业务关系。 2014年5月公司开始运作,当年即实现销售额329.6万元,今年前6月实现销售收入1031万元。 “我们目前主要经营3D打印机、3D扫描仪、3D教学方案、创客实验室等。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3D打印课程,建立3D打印实验室,包括师资培训、创新实验室建设、各种教具教材等,1个课程体系需要30~50万元。 ”张朋说。
 
  位于合肥市高新区的西锐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3D打印研发及生产企业之一,公司业务范围覆盖3D打印设备、零部件、材料、软件与服务平台等。 2013年12月份,西锐三维在亳州建立3D打印产业化基地,承担3D打印设备及3D打印材料的生产制造。企业董事长余金湖介绍,企业目前年销售3D打印机1万多台,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将超过5000万元。
 
  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全球3D打印行业市场空间有1700亿美元,而去年全世界的销量只有70亿美元,产业拓展空间巨大。
 
  成本高企推广不足制约行业发展
 
  余领是位资深的3D打印发烧友,半年前他在合肥开了一家3D打印体验馆,推广3D打印技术和产品。 “问的人多,买的人少,生意很难经营下去。”余领坦言,3D打印产品的市场认知度不高,价格却不菲,这是产品遇冷的主要原因。无独有偶,他的一位朋友去年在合肥开了一家3D照相馆,也由于生意惨淡关门歇业了。“一个人像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一个月接不了一两个单。 ”
 
  3D打印产品为何叫好不叫座?成本高、打印速度慢是重要原因。
 
  “一款3D打印的‘马踏飞燕’去年成本价3800元,今年我们通过技术升级将成本降到了1000多元,售价1680元一套。尽管如此,一般人仍不会花这么多钱买一件看似普通的工艺品。 ”张朋介绍,价格高主要是因为材料成本高,例如3D打印产品的尼龙粉末,1克卖到100多元。除了原材料成本外,打印速度慢也导致工艺成本高企。一般产品按照大小、复杂性、设计精度不同,打印时间也不同,短则几个小时,长则几天。工艺越复杂越难打印,速度越慢。这些都影响了3D打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材料是制约3D打印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 ”省经信委装备处处长沈忠林告诉记者,当前3D打印大量使用的是树脂、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主要打印教学模具、工艺品等展示用品,产品的精度、承压能力不足,不能广泛用于工业用途。“真正有产业前景的金属材料研发还有待突破,目前国外已经能够用金属材料打印发动机了,而这方面我国还有很大差距。 ”
 
  余金湖认为,除了技术瓶颈外,影响3D打印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市场拓展困难。 “很多人知道3D打印,但不知道3D打印怎么用,与自己有什么关系。”由于应用推广不足,市场需求量小,企业挣不到钱,不愿投入研发,导致产品价格高,反过来又影响市场的推广。余金湖分析,技术瓶颈和市场拓展困难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产业发展,但未来随着应用普及,需求量增大,价格必然会下降。
 
  提升技术促进3D打印工程化和产业化
 
  据了解,我省3D打印产业发展迅速,相关企业已有近10家,但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发展水平不高,产业化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
 
  根据《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加快推进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着力解决关键材料和装备自主研发等方面的基础问题。加强与传统制造工艺的结合,扩大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应用推广。到2016年,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增材制造产业体系。
 
  “再好的技术,不能产业化也没用。 ”余金湖认为,要加强3D打印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提高3D打印的效率,全面提升工艺水平;重点研发3D打印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鼓励3D打印技术、产品及服务应用推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的制造环节。
 
  沈忠林表示,实现产业化发展,要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增材制造发展路线图。目前我省正在研究制定“十三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草案或将年内公布。同时,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专项资金,今年我省财政下拨4000多万元,设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机器人应用等专项资金,支持3D打印相关产业发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增材制造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银企对接等多种方式,解决企业资金问题。
 
  为推动3D打印工程化和产业化,还要依托已有的增材制造优势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健全增材制造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强3D打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培育相关技术人才。3D打印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学校抓起,高校主要培养研发人才,职业院校培养应用人才,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余金湖说。

[时间:2015-07-06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合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