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知识服务实现智慧转型

数字出版 

  连日来,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方正电子)先后在上海、西安、北京、哈尔滨四地,分别举办论坛,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为出版界和传媒界的融合发展,提供最新应对之策。

  大数据挖掘知识潜能

  在“互联网+”时代,移动学习新方向是打造专业的互联网学习平台,是为用户提供便捷、优质的全方位网络学习产品和服务。作为互联网教育业内的成功者,沪江网影响了2亿互联网学习者,拥有8000万注册用户、300万付费学员,沪江网高级副总裁唐红浙介绍称,在互联网时代,迎合用户需要才是王道。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沪江网先后打造了学习资讯、学习社区、学习工具及学习平台四大业务体系,开发CCTalk等在线互动学习平台;与此同时,为实现产业共赢,沪江网大力扶持互联网教育创业团队,与传统学校开展项目合作,积极打造在线教育生态圈。把线下的优质资源整合到线上,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向特定人群推送其需要的内容,这便是移动学习的新方向。

  移动互联网的纵深发展,带来了移动应用市场的繁荣,各企业也开始纷纷布局APP,以此进行商业拓展、关系链的维护和强化,未来的互联网,将通过物联网、二维码等手段,连接一切。

  面对互联网这片广袤的蓝海,方正电子数字出版业务部产品部总经理付洪韬认为,互联网大连接时代的到来,令网络化和数据化成为未来商业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驱动引擎,基于消费者、渠道、企业、产品四位一体的生态商业将成为主导。因此,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也应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体,基于大数据建立依托社区关系的黏性用户群,坚持以内容为核心、以应用服务为核心竞争力,打破已有的思维桎梏,走创新融合的智慧出版之路,最终实现融合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平台的牵引必不可少,而数据分析技术又是技术平台结构的基础和核心。

  由于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出版社面临数据呈现指数级增长的变化,数据量的飞速增长带来了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市场的繁荣发展。专业出版社作为知识内容和数据资源的提供者,在大数据环境下,能够为终端用户提供怎样的服务,成为现在出版社思考的问题。

  方正电子数字出版业务部产品经理王小川以爱思唯尔为例,介绍了国外在知识服务方面的模式,并指出目前知识服务已经是一种成熟的出版模式,方正智享大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为用户提供知识信息、知识挖掘手段及问题解决方案的服务,它是一种面向知识内容和解决方案的服务。

  出版社需要的转型模式

  作为出版产业的支柱,教育出版始终是各个出版企业关注的重点。面对数字出版的冲击,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刘瑞东认为,传统出版商,尤其是教育出版单位,要想抓住机遇腾飞,未来必须学着融合两个身份:一是把握财经教育智能化的大趋势,做融合型富媒体教材、教学平台的出版者;二是成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学习分析技术的个性化、定制化、数字化的财经知识服务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据刘瑞东介绍,2013年,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启动财经出版数字化流程再造系统工程,其中协同编纂系统、习题库系统和资源库系统是这一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刘瑞东说:“从互联网资本合作找模式,召集财经领域知名的组织机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合作共建资源,再加上一流的技术提供商合作搭建平台,传统出版商的转型就成功了一半。”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众多综合性出版社往往陷入赢利模式不清的困境,然而,以建工社为代表的专业出版社正依靠专业数据库资源做得风生水起。在哈尔滨站巡讲现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主任魏枫对“中国建筑全媒体资源库与信息服务平台”项目的实施情况做简单介绍,她表示,资源建设是一项需持续投入的大工程,在多方协力之下,目前建工社已有成型产品——中国建筑全媒体资源库,实现了图书资源能够存得进、管得了、取得出,与建筑知识与信息服务平台达到了无缝连接。在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方面,目前已有支持安卓和苹果系统的移动阅读“建筑文库”电子书162种,这意味着出版社不仅能为读者提供PC版的阅读,还能提供手机、PAD等移动终端的服务,实现了一种产品多终端发布的目的,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未来建工社将坚定地走探索纸数融合、丰富立体阅读之路。

  互联网正在改变教育,数字化学习扑面而来。作为专业的内容单位,在教育信息化的大潮中,如何抓住智慧教育的机会,实现自己的转型发展?方正电子数字教育业务部产品部副总经理兼销售部副总经理吴江涛认为,传统出版社应立足传统业务,拥抱新技术,借力传统业务领域品牌知名度,拓展在数字教育业务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在传统业务的选题策划阶段,就确立内容与数字教育服务的关联与方式,以新带旧,最终实现业务全线增长。吴江涛表示,方正电子依托领先的资源加工技术、内容管理技术、学习分析技术形成方正智慧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助力教学改革、推动学习创新,助力出版社从内容出版商向教育内容服务商转型。

  传统媒体转型路在何方

  期刊应走出怎样的新媒体路径呢?上海科技出版社副总编辑贾永兴认为,新媒体是期刊必备的构件,但不同类别的期刊,要走不同的发展路径。上海科技出版社旗下的非学术类期刊,作为赢利性的功能性期刊运作的范例,曾荣获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传媒一等奖”。贾永兴说:“融传统纸质期刊、APP产品、线下活动及资源开发产品,以及微信、微博社交媒体于一身的资源整合型全媒体产品,是非学术类期刊应走的新媒体路径。”

  目前,社会化传播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读者个性化需求更加明显,多元化和差异性成为科技期刊未来服务的基调。中华医学会新媒体中心主任沈锡宾指出,有些科技期刊数字化本末倒置,将资源与平台运营商合作,获得的是很少的收益回报,将来需要自己构建集约化平台,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而言,未来将构建以中华医学网为中心,集系列期刊、新视界、会议、行业资讯、评价体系、商城、病例库、继续教育、临床诊疗为一体的集约化平台,面向医学行业提供专业知识服务。

  数字出版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机遇所在。然而,在机遇面前,广大期刊社也面临挑战,不少实体版杂志销量锐减,有的还出现停刊现象。这使得人们不得不问,新的时代背景下,期刊该如何利用机遇加快转型、加快融合?方正电子数字出版业务部产品经理刘苗苗认为,期刊社要抓住机遇,必须改变以往线性生产模式,走新型数字化出版之路,改变期刊的信息采集、内容编排、形式表达、媒体组合和信息链接等方式,以内容数字化生产和内容数据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出版时间,扩大传播范围,提升刊物影响力。刘苗苗说:“实现内容数字化生产和内容数据化服务,是实现资源全纬度展示和多形态传播,达成内容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时间:2015-06-1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