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常态=新需求+新供给+新宏调

经济新常态

  需求是短期经济增长的促进点。老需求即传统的“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进出口衰退已成必然,消费原本的弹性空间就不大,投资下滑最快。整体来说投资是继发性的第二手需求,如果其余两驾马车动力不足的话,投资也难以孤军奋战。 

 
  证券时报发表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文章表示,当前新三驾马车,首先是消费升级。消费的品质、内涵扩大,发展新型的消费增长点。这里更重要的是公共服务普及化,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下,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包括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在内的需求增长巨大,这些都是新消费的来源。应更多通过开放服务业,制定新标准来规范行业发展,从而促进消费的提升;其次,对于投资这块,房地产下滑很严重,但宏观上来说还应保持其一定的发展速度以维持经济稳定。基础建设投资牵涉消费问题,消费里产能的形成也是投资形成的,包括对医院、教育设施和公卫设施的投资等推动民生改善的“智慧型投资”,都是需要进一步促进。这一部分投资能够有效推动城市新一轮的扩张或增长;最后是出口,当前去向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出口弹性无疑很小,但正如当前提出的“一路一带”,在这个范围内的国际贸易需求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可创造新的出口需求点。由之产生的新需求推动,可有效替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需求减少对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 
 
  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意义主要是基于人力、资本、技术三点。过去的供给大部分是落后产能。技术落后,人力繁重,资源消耗。新的供给首先是要提高要素利用效率,达到更加环保,更加清洁,更加可持续,更加人力友好,更加技术密集的目的。一个非常简洁的概念叫“五新产业”——即新产品、新技术、新组织、新制度和新模式。 
 
  前面两个“新”主要指新兴产业,围绕技术创新这部分。对于技术创新,尤其是原创很大一部分是概率问题,具体推动较难。因此,目前来看主要国家可进行的是加大科技创新领域投入,这涉及金融系统的改革等,总体来说只有巨大的投入才能获得可观的成果。剩下三个“新”就是目前很热的“互联网++”概念,或称“工业化4.0”。不过“互联网++”最终的模式是“一将功成万骨枯”,BAT确实崛起,但传统百货公司、商业地产都受到冲击。因此“互联网+”的关键是新供给要创造出额外需求,这种供给才真正有增加值。 
 
  文章称,不少观点认为,现在中国类似于日本,进入了一个通货紧缩的周期,担心会不会失去十年、甚至二十年,因为公司平台风险、国企风险、银行体系的坏账都是存在的。日本当时经历了一次疯狂的刺激之后,所有东西归于平淡,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日本进入资产负债表的衰退。现在来看中国的资产负债表,总体来说,负债率和发达经济体,甚至包括和中国竞争的新兴经济体,比如印度、俄罗斯相比是较低的,不存在整体意义上的资产负债表坏账风险,但是局部部门有风险。 
 
  一般来说,经济分为六个部门:企业、个人、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对外部门(中国还有影子银行),有的部门杠杆率比较高,比如地方政府。一旦经济进入阴面,债务就会坏死;还有负债率过高的民企(以及国企),比如有着过剩产能的造船、钢贸企业等等。这些局部循环的领域可能已经遭遇了资产负债表的衰退,这些企业已经在全力避免扩大生产,只是想降低负债,那么有两种方法:第一让他们彻底破产,但这样会很痛苦;第二让他们作为僵尸企业生存下去,就像日本一样,大量僵尸企业、僵尸银行横行。 
 
  文章表示,这就需要进行所谓“乾坤大挪移”,把杠杆过高的部门杠杆移向其他杠杆不那么高的部门。移杠杆有以下九种方法,简称为“九大移”:地方移中央、平台移开行、财政移货币、政府移居民、国资移民资、传统移新兴。至于金融体系,则需要商行移投行、非标移标准、国内移国外。在移杠杆的过程中寓意改革。 

[时间:2015-05-18  来源:中评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