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堡雕版印刷:看其前世之宝 后世宝之

四堡雕版印刷

   前世之宝,中华文化丝路南传的桥梁

  “四堡真是中国千年印刷术的活见证,应当好好保护,让中华古老文化代代相传。”11日,在参观连城县四堡雕版印刷展览馆后,来自上海的游客汪氏夫妇感慨地说。
 
  明清时期,四堡与北京、武汉、江西许湾并称为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难能可贵的是,四堡雕版印刷业纯属民营性质。据《连城风物志》载:在这弹丸之地,“印坊栉比,刻凿横飞,从事印书业的男女老少不下1200人,约占总人口数的60%”。
 
  四堡所印书籍种类繁多,已查证的有启蒙读物、经史子集、诗词小说、医学等九大类、一千多种,不少为历代经典或民间畅销书。由于纸张质地优良,字号运用灵活,字体齐整美观,装帧精致大方,讹错甚少,四堡产品销路很广,有“垄江南、行销全国”之说,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至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华文化南传的一座重要桥梁。
 
  辉煌湮没,民间自发的艰难传承
 
  时间走入近代,四堡雕版印刷业开始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落。1942年,四堡最后一间书坊关门歇业。被遗忘的年代里,大量雕版用于烤火。
 
  在四堡考察后,著名学者冯骥才撰文《谁救四堡?》,大声疾呼。乡民们开始意识到雕版的文化价值,自发保护好祖传的雕版,不再低价贱卖。对于古书坊,村民们虽无力修复,但也尽力守护,30多座古书坊因此得以保留。四堡雕版印刷古迹奇迹般存活下来。
 
  在连城县城区的客家红博物馆四堡雕版文化展厅,精美的四堡雕版、古籍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作为民间保护四堡雕版的先行者之一,博物馆馆长巫中民强调,四堡雕版是连城客家文化的重要代表。
 
  马力是四堡乡仅有的两位雕版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每天他都要拿起刻刀练习祖传的手艺。在马力的工作室,他展示了历时3个月创作的“兰亭集序”雕版。“这块雕版不久前在福州参加‘龙岩非遗专题展’,几十张印件以每张100元的价格被抢购一空。”他认为,雕版印刷的传承需要新思路——让雕版技艺从印刷品转换成艺术品,以此提升经济效益。
 
  后世宝之,政府主导下的倾力保护
 
  在马屋村,曾被用作柴火间的古书坊林兰堂已被修葺一新,雕梁画栋的建筑和书坊内陈列的切书架、切书刀、墨盘、墨缸、刷子无不在诉说着当年四堡雕版印刷业的辉煌。
 
  连城县文体广新局局长朱金生说,上世纪90年代初起,四堡雕版文化的保护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连城县政府也将四堡雕版印刷列入了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项目。
 
  1999年初,中国四堡雕版印刷展览馆对外开放,展览馆向人们展示了明清时期保存下来的古雕版354块、古书籍400多册,还专门辟了一间厅堂展示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展馆,展出整套的印刷工具。
 
  在四堡中心小学,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手持刻刀进行雕版雕刻技艺的练习。今年,四堡乡成立了传承人口文化雕版印刷实践基地,在全乡中小学开设雕版印刷校本课程,聘请雕版印刷技术传承人授课。
 
  如今,在连城政府和各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四堡雕版这个“前世之宝”,真正实现“后世宝之”。雕版文化又开始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相关链接>>>
 
  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是全国四大古雕版印刷基地的唯一幸存者,现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书坊34座,还有众多的古雕版、古书籍、古印刷工具等珍贵文化遗产。2001年,“四堡书坊建筑” 被列入国家级文保单位,2008年,连城“四堡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时间:2015-05-14  来源:东南网]

黄品青微站